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农村的稳定、改革和发展,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邓小平“两个飞跃”的思想,指明了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极其重要的指导方针。实现“两个飞跃”战略构想,必须与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同步进行。发达地区、先进单位的经验,尤其是部分后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滑坡及其后果的严峻事实,警示人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从两者的内在联系分析,只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的基本素质,才能为农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才能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才能实现“两个飞跃”特别是第二个飞跃,进而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辩证关系。一、破与立的关系“破”与“立”是对立的统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破什么、立什么?我认为,一切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3.
乡风文明是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近年来,兖州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以实施精神文明建设素质、和谐、创建“三大工程”为抓手,在新农村建设中紧紧围绕“乡风文明”这一主题,突出抓好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扎实有效地推动了新农村文明乡风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央转发的中宣部、农业部(关于深入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并指出:“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是实现小康目标的内在要求,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必须提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日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直把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工程,从方针政策、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给予了很大支持和帮助,农村文化事业呈现出日趋繁荣的喜人景象。但也必须承认,目前一些农村,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农民的…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沾益县以农村精神文明为突破口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拓展渠道利用“墙体文化”这个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实行了“三村四化”新农村规划到哪里,“墙体文化”就宣传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加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力度,打造“群星文明”工程创建品牌。围绕农民需要什么,崇尚什么,反对什么,厌恶什么,把“墙体文化”与精神文明和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与村风民俗化文明化,倡导文明新风,提高生活水平有机结合起来,使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发生了明显变化,群众思想道德明显提高,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现在,“墙体文化”这一有效的而被老百姓欢迎、自觉接受教育的形式正在全县新农村建设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6.
创建文明村镇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确定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之一,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近些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已在全省广大农村普遍开展,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村镇文明程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加强农村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在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切实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思想的重要体现。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当前和今后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围绕中心,做好“富民”文章。一是要改变农民“富”的观念。要针对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奋斗目标,结合农村实际,引导农民破除固有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8.
张素环 《前沿》2003,(10):3-5
近年来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任务 ,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展开。立足于教育农民 ,提高农民 ,狠抓落实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 ,随着农村社会全面发展步伐的加快 ,农民精神追求日益复杂化 ,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影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总结过去 ,面向未来 ,在十六大精神指导下 ,与时俱进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已成为当前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农…  相似文献   

9.
詹学德 《求索》2007,(6):82-84
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即:着眼于生产发展,切实领导农民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状况;着眼于为农民谋福利,切实领导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着眼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领导农民提高改造农村精神风貌的本领;着眼于农村民主管理和民主建设,切实领导农民创建村党支部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10.
各地动态     
孟津县实施“百村书架工程”自1998年以来,孟津县委、县政府在全县组织开展了旨在活跃城乡人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百村书架工程”(三年内该县建成100个“书架工程”村)。该县累计投资15万元,购买书籍6万册,书柜120个,建起书架工程村100个,先后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新闻单位一致好评。一、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孟津县始终把“百村书架工程”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曾多次召开座谈会和动员会,广泛在群众中宣传实施“百村书架工程”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1.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进村入户。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贯彻下去,提高农民素质,加速奔小康和推动农村进步的任务要真正落实到基层,迫切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非进村入户不可。应该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多年来努力坚持“抓基层、抓基础、抓基地”,在“进村入户”上动了不少脑筋,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实际工作效果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  相似文献   

12.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统筹城乡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提升…  相似文献   

13.
对培养新型农民的思考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本文提出培养新型农民的本质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培养新型农民的主要任务;分析了培养新型农民的主要途径: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大力开展农业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农民思想道德法纪教育;最后,本文提出了培养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措施: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做好农民培训项目,巩固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培训绩效,加大农民培训的投入力度,出台和完善农民培训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阜宁县紧紧围绕“富民文明”这一主题.大力实施新文化平台、新农民培育、新风尚引领“三新”文明工程,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新农村的水平.使得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叶浩平 《今日浙江》2009,(11):56-57
近年来,龙游县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四个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特别是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火如荼开展,农民文明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6.
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是减少农民,加速城镇化。温家宝副总理指出:“小城镇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农村各种资源合理配置、调整和聚集的过程。”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在农村工作中应该适时地推进“三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 “三集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辩证统一。不失时机地推进“三集中”,有利于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推进“三集中”,走有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衣食父母的传统农业大国。农村社区面积和人口都占总国土。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农业经济的状况固然是国脉所系,而农村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状况如何,亦关系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实现民族振兴。经济腾飞,不能不重视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这一社会基础工程。所谓社会基础工程,从理论上探讨,其内容很广,诸如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农业经济振兴、农民衣食住行建设与改善、农村文化教育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等。这些都应列于这一社会基础工程。但其中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个包含"半壁…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河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围绕“三农”问题的解决,在提高农民思想素质、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倡导移风易俗、优化生产生活环境等方面不断加大创建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一推双带”活动。即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农民素质提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吉林省通过开展这一活动,实现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民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白河县委、县政府按照“建设农村新社区,培育现代新居民,构建和谐新家园”的思路,创新实施“五个五”乡风文明促进工程,不断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领域,倾情演绎了一曲曲以建设农村新社区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新乐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