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新印度"愿景是莫迪本人的施政目标、行动计划和印度崛起的大国战略。莫迪"新印度"愿景重视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大力发展制造业,对内强化政府,对外推行"印度至上"大国外交,为莫迪政府赢得了国内支持,激发经济增长并在国际上提升了印度的国际地位。但如今也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宗教民族主义上升等挑战,特别是受印度国情所限,在加快开放与保护国内弱势群体之间存在矛盾。伴随着中印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战略目标,下阶段中印关系的重要课题,就是要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共同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进安全及人文对话,使"龙象共舞"成为中印关系"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2.
包善良 《现代国际关系》2023,(12):132-152+163-164
莫迪执政九年来对印度对外战略进行系统塑造与升级,突出表现在布局周边战略环境、树立世界大国形象、引领国际社会发展方向的“莫迪式”新特点。在印度教民族主义、现实主义、机会主义等思想指导下,“印度中心观”、权力政治、利益至上等原则主导了印度对外政策。在延续“莫迪主义”理念、推进“莫迪特色”外交、强调对华强硬等政策预期下,自身实力差距、与西方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对华政策缺陷等因素,将影响其战略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3.
印度人民党近期以绝对优势取得印度新一届大选的胜利,莫迪当选印度新任总理,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认为:莫迪政府将继续印度自冷战结束以来致力跻身世界大国之列的努力,重视与美国、中国及其他主要大国开展外交互动,改善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并维护印度的战略自主权和外交独立性。印度将寻求在经贸合作、非传统安全、海上安全、"东向政策"等方面推进务实外交。中印关系有望在莫迪任期内保持稳定态势,双方将在国际层面和经贸领域强化合作,但边界争端等双边问题仍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印度莫迪政府的大国战略主要呈现以下特征:聚焦大国目标并塑造印度的南亚主导地位,外交战略范围广阔,强调“软实力”的作用,以及注重自我发展与外部环境并举.莫迪的大国战略理念深受印度现实主义国际政治观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印度人民党的执政理念.大国战略的实施与莫迪的执政基础和执政风格密不可分,并融入了莫迪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大国战略的影响下,中印两国经济合作空间加大,公共外交形式拓宽,地缘政治碰撞凸显,印度制衡中国筹码加重.  相似文献   

5.
陈金英 《国际观察》2016,(2):113-126
莫迪执政以来,将"发展"与"治理"作为印度政治经济改革的主题。在经济领域,莫迪相继提出"印度制造"、"数字印度"等战略,推动本国转型为制造业大国,并辅之以土地、劳动力、商品服务税方面的改革来促进经济增长;在政治领域,莫迪政府出台提高官僚机构效率、加强行政权威的行政改革措施,以实现"善治"的目标。2014-2015年印度的政治经济发展表明,莫迪政府面临着官僚机构效率有所提高但政府能力不足的挑战,未能在主要经济改革议题上实现突破。能否超越选举政治的压力和构建更具合作性的中央地方关系是未来印度经济改革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印度的中亚政策从最初的"北向政策"到"扩展的邻国"再到"连接中亚政策",由模糊逐渐走向清晰。安全、能源、潜在市场与大国角色是印度中亚外交的重要诉求。通过双边与集体双模式互动,印度"连接中亚政策"在反恐与防务合作、发展伙伴关系以及关键联通节点建设等领域收效显著,但囿于缺乏直接陆路通道,双边经贸合作未达预期。随着"莫迪2.0"时代开启,可以预判莫迪政府将通过提升地区联通、深化反恐与安全合作、借力大国中亚政策以及借重多边机制等举措深入推进"连接中亚政策"。  相似文献   

7.
“印度制造”是印度莫迪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战略,目标是将印度打造成制造业大国,推动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让21世纪成为“印度世纪”.莫迪政府出台一系列举措,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鼓励创新创业.但受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质量不高、民主政治效率低下等多重因素制约,该战略落实步伐较为缓慢.“印度制造”已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和晴雨表.  相似文献   

8.
张立  曾春媛 《南亚研究季刊》2020,(1):29-35,I0002
印度经济现代化战略是一种体现了后起国家努力摆脱殖民依附的模式,它最初带有浓重历史印迹,具有较强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随着实践推进,改革与新思维不断涌现,又汇入了开放合作的发展理论主流。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莫迪经济学"其本质也表现在此。然而特定制度环境以及增长的非均衡分配效应等,仍限制着印度发展模式的调整转型,导致印度难以迅速复制中国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化模式,展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但莫迪政府的励精图治和改革进取也给印度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印度经济现代化战略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印度2010年大国外交述评——以印美关系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度近年来注重开展大国外交,尤其将对美关系和对华关系放在外交的重要位置。印度力图通过大国外交配合在全球层面的崛起,拓展自身的战略空间,营造有利的国际与周边环境;与此同时,崛起的印度也需要强化外交的独立自主。如何协调两者是印度外交需要面对的挑战。2010年,主要大国领导人相继访印,印度与大国的外交互动活跃,在影响国际机制、拓展经贸合作、强化反恐与地区安全、提升防务能力等方面取得诸多进展。印度推动大国外交,尤其是重视印美关系,为印度赢得不少战略筹码。  相似文献   

10.
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致力于赢得第16届大选,成为国大党的可行替代者。为此,印度人民党综合采取了巩固印度教徒选票仓、以经济治理吸引选民的选举战略,最终以赢得议会绝对多数席位而取胜。5月26日就任的莫迪政府将依托其竞选纲领制定执政计划,刺激印度经济发展,保护和推广印度教文化,奉行国家利益至上的实用主义外交路线将成为新政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周边外交成为印度外交战略的一大亮点。从瓦杰帕伊、辛格到莫迪几任总理,印度政府对周边地区投入了大量的外交资源,提出了"小周边"和"大周边"的概念,制订了具体的外交策略,以拓展本国在周边地区的战略利益和影响力,由此昭示印度成为世界大国的决心和信心。本文主要探讨印度对周边地区认知的逻辑演绎、印度周边外交的思想根源和基本策略等内容,以形成对印度周边外交的初步认知。  相似文献   

12.
1996年6月至1998年大选,是印度联合阵线政府执政时期。联合阵线政府执政时期不长,在国内发展方面建树不大,但在外交政策方面却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主张,被称为“古杰拉尔主义”,这标志着印度外交思想和外交政策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本文拟就“古杰拉尔主义”这一印度的外交政策和思想及其印度外交的影响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印度莫迪新政府的对华政策走向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大选中,莫迪对中印关系的展望,折射出近年来印度国内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决策层和民意在对华政策上逐步形成一种新共识——力主对中国实行强硬外交。本文试图从大选中的外交政策讨论、印度在中印边界和海权问题上的既定立场、以及印度深化推进东向政策的诸多举措等几个方面,分析印度莫迪新政府对华政策走向,及这一变化对中印关系构成的潜在挑战。而莫迪就职后,中国一直在积极采取措施化解分歧,为营造地区安全而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印度进行公共外交主要是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全球环境、赢得"公共外交竞赛"的主动权、提升其在全球特别是南亚邻国中的形象以及获取国内民众对国家政策的支持。为此,印度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公共外交,并已取得了一些成效,文化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形象获得一定改善,外国直接投资不断增加。但一些因素制约着印度公共外交取得更大成就,如缺少综合性的公共外交战略,贫穷与腐败问题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尤其是强奸案件频发,与南亚邻国的关系仍未有实质性改善等。  相似文献   

15.
杜晓军 《东南亚》2015,(2):12-17,108
莫迪周边外交以印度为中心,呈现出三个同心圆态势:首先是南亚次区域层面,旨在严防中国势力的"渗透",对巴基斯坦采取高压态势,同时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该层面的战略目标是"稳";其次是整个亚洲层面,从"隔岸观火"的"东望"战略,向"赤膊上阵"的"东进"战略转换,该层面的战略目标是"进";最后是全球层面,在美国、中国、日本等大国间纵横捭阖,该层面的战略目标是"衡"。  相似文献   

16.
印度推进"孟不印尼"次区域合作的诉求在于,通过渐进方式分阶段实现南盟一体化目标、服务于"邻国第一"政策,以重塑地区影响力、平衡国内地区发展与资源配置以及构建以印度为主导的南亚区域经济合作框架。目前,"孟不印尼"次区域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但受基础设施条件、满足投资需求的能力、相关国家的政局稳定性以及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影响,"孟不印尼"合作的地区环境并不理想,其未来成效也有待观察。中国致力于推动与南亚发展战略对接,但信任不足限制了彼此倡议对接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莫迪上台以来印度周边外交战略与政策有四个比较突出的变化,即周边外交的战略地位得到提升、周边外交战略布局得以调整;实施周边外交手段实现多样化;周边外交的目标得以升级,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理念进行了若干更新;强调战略实施能力的提升。目前看来,印度新周边外交战略实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印度周边外交战略和政策的调整不可避免将对中国的周边外交以及中印关系产生影响,其新动向值得中国关注。  相似文献   

18.
2020年以来,莫迪政府大力推进“对华产业替代”政策,以作为其“经济自主”“产业兴国”的重要路径。基于莫迪政府的产业政策实践,其“对华产业替代”政策至少由三大部分组成,即以“生产关联激励计划”为代表的产业政策、以全球范围内寻求“中国替代品”及签订新双边自贸协定为代表的经贸政策,以及以融入美西方创新链和价值链为代表的新经济政策。有利的国内政治生态、优越的地缘战略环境以及相对完备的产业发展基础为莫迪政府实施“对华产业替代”提供了有利条件。尽管如此,受限于印国内政治文化的保守性、美西方帮助抚慰印度的权宜性、经济全球化的逆动性以及中国产业政策守正创新的持续性,莫迪政府“对华产业替代”实效有限。但考虑到印度庞大的经济规模以及美西方等发达经济体的战略拉拢,莫迪政府的“对华产业替代”政策仍能对中国产业链建设构成干扰。  相似文献   

19.
乌克兰危机的长期化成为影响国际局势的重要因素,印度对外战略呈现出主动深化与西方阵营合作、强化印俄战略互补关系、保持对华强硬基调、借机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新特点。战略理念的继承发展、外部形势的判断利用及目标定位强化构成印度对外战略调整的逻辑基础和现实条件,战略自主、多向结盟、积极外交和借势谋事则体现了印度外交保持主动、获利导向、实现崛起的原则目标。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外部压力变化、政策与需求相悖等因素限制了印度战略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0.
莫迪执政以来,虽然在印度内政外交上带来诸多新气象,但在核军控与裁军问题上大体延续了1998年印度核试验以来的基本政策立场,始终坚持全球性、无歧视、可核查的彻底和全面核裁军原则。在此基础上,印度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多边与双边军控及裁军机制,有选择地推动国际军控与裁军事业。在这一过程中,印度的国家安全与大国雄心及荣誉是影响印度军控与裁军政策的核心要素。随着莫迪执政以来印度实力与地位的继续提升,印度军控与裁军政策的独立性更加明显,印度对核军备的重视有增无减,这造成了印度关于倡导全面核裁军政策宣示中"夸夸其谈"的特点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