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邓小平的设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完成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同时也将是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共同富裕的基本实现。实事求是地讲,理论界十分重视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却轻视了对共同富裕问题的研究,至今还有人把共同富裕等同于平均富裕、看成是可望不可及的纯粹理想,或者认为共同富裕只是一个经济发展的目标。其实,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实现和发展是同步的,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之中。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样,共同富裕是也只能是社会全面发展的产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  相似文献   

2.
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统一中国,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毛泽东提出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分“两步走”。邓小平提出“三步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江泽民提出“小三步”,21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胡锦涛提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实现中国梦,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发展是硬道理,坚定实干才能兴邦。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工程。然而,数字化与老龄化的交织产生了银色数字鸿沟,为共同富裕愿景带来了挑战。共同富裕的全民共享性、全面共享性及全民共建性内在地决定了弥合数字鸿沟是实现共同富裕愿景的题中之义。因此,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宏大场域下构建数字包容性老龄社会,坚持数字赋权与数字平权一体化以充分释放数字老龄化中国优势是共同富裕背景下弥合银色数字鸿沟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也是统一战线大有作为的世纪.在2000年12月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结合党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21世纪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概括起来就是"四个离不开",即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离不开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离不开统一战线,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统一战线,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离不开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丰富内涵,在重要特征上体现为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统一。在建党百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向前迈进了新的一大步,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依然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效率与公平的两难问题、新发展阶段对共同富裕提出的新要求等挑战。为此,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科学规划共同富裕;深化改革创新,激活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发挥制度优势,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发展与探索中形成的一个新的重大理论创新性成果。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形成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思考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本质概括,科学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所蕴含的制度性、人本性、渐进性等重要特征,深刻回答了中国与人类文明以及历史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表明中国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的共同富裕,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逻辑,宣告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客观形成,彰显了中国共同富裕思想对人类文明的重大原创性理论贡献,主动承担着21世纪社会主义兴盛的理论使命与历史自觉。  相似文献   

7.
人民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性。人民性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的继承发展,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本质特征的生动诠释。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导向、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追求、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指标,超越了资本至上的西方现代化。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立场,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作用;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回应人民现实诉求;要推进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更是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应有之义。从历史逻辑出发,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创造根本的政治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共同富裕进行初步探索;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共同富裕的探索全面加速;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入探索共同富裕实现路径。从理论逻辑出发,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同时汲取了毛泽东、邓小平对“共同富裕”探索的宝贵经验。从现实逻辑出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要求、是解决我国当前和长远问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世纪之交,全面构建了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模式,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整体性目标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性目标的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模式,为我们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理论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般规律的充分尊重,也是对劳动者创造历史、劳动神圣理念的坚持和捍卫。对共同富裕的追求构成了历史演进的底层逻辑,新时代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正是这一历史逻辑的发展;是否坚持共同富裕原则是坚持资本逻辑或人民群众逻辑的分野,实现共同富裕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支撑;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既是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是赢得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制度选择。从现实来看,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从实践来看,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坚持实现共同富裕以凝聚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角度把社会主义本质的展开和实现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手段;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并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目标是共同富裕,并在坚持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过程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源于古代中国的盛世与近代中国的衰败。中国共产党为"逐梦",领导人民用28年,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党艰辛探索29年,尽管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也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逐梦"的发展战略和路线图前三阶段大致应是:在未来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本世纪中叶以后继续奋斗,全面实现现代化。"中国梦"不是要恢复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版图,而是要使中华民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是世世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集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的“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初心使命的思想资源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的起点是消除贫困,经过百年探索,形成了共同富裕的概念和内涵,构建了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现代分配体系,超越了西方以“资本逻辑”为中心的分配方式。共同富裕是动态的概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基于自身实践的现代化概念和理论框架。这一中国式现代化分配体系是 以党的领导为力量保障、“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保障、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组成,开辟了一条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反贫困思想是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条件所进行的理论思辨,深刻阐明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的剥削下,工人越是劳动就越贫穷的悖论性贫困问题的生成史。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未来社会消除贫困的科学构思为中国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发展愿景提供强大的理论资源与实践依据。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以《资本论》反贫困思想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立足点和理论支撑,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促进共同富裕,为世界各国提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典范。  相似文献   

15.
重新全面、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关于资本的理论的全面阐述,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掌握社会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重新以客观的态度正确认识资本,利用资本的充分发展来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更高更快的发展,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不可缺少和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统筹推进“五大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文明的优越性。作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标志着“历史终结论”的破产,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运动和发展积蓄中国力量,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模式、新道路,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不断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共同富裕是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高度文明的社会制度的契合,它以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支撑,具有鲜明价值诉求和目标导向,是有实践性、人民性、时代性、长远性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既要面对短期内存在的现实挑战,又要解决长期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不超越阶段也不落伍于时代,推动人与社会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的历史定位做了科学的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走向世界舞台,为人类做更大贡献的时代。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怎样提出来的 中国现代小康社会思想的创立者是邓小平。邓小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确立了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这一目标最初于1979年末提出,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经济总值翻一翻,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翻,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翻,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时候,第一次用“小康”、“小康之家”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