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OECD-WTO最新发布的国际投入产出表,采用Koopman等提出的"GVC地位指数",测算了1995—2011年中国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并进行国际比较,然后分析了其变化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服务业的国际分工地位逐步上升,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从变化机制来看,中国服务业出口中间品出口比重较低,是导致服务业GVC前向参与度较低,从而服务业国际分工地位偏低的主要原因;而导致服务业出口中间品出口比重较低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和竞争力较低。因此,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是提升中国服务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期间,延边州依然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进一步加深的严峻形势。要鼓励社会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探索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发展方式,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与市场接轨。鼓励民间资本投入老龄事业,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业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3.
面临国内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后的"新常态",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正遭遇严峻挑战,国际分工地位亟待提升,而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思路之一就是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服务业开放,促进服务业发展,既有利于促进国际分工地位提升,又能支撑和引领制造业向全球产业链高端攀升。服务出口是在全球更大范围内专业化分工的直接表现和反映,服务进口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利用外资,不仅直接有助于我国服务业发展,而且会通过关联机制以及溢出机制等作用,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江苏地区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服务业开放对国际分工地位提升的现实效应。在我国服务业开放度相对不足、服务业"全球化"和"碎片化"已成当前经济全球化"新常态"的背景下,应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以此带动我国服务业发展,并由此引领制造业高端化发展,从而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时期,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诸多不足与挑战,政府实现职能转型迫在眉睫。当前应从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消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实现产业联动,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的良性机制;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特色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以及完善公共经济政策,健全法律法规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外交评论》2019,(2):29-58
双边投资协定是当前调节与规范跨国资本流动的主导性国际制度,中国也已成为这类协定的最大缔约国之一,然而,双边投资协定是否促进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仍存在较大争议,需要构建进一步的理论机制加以澄清。基于中国2003年至2015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国别面板数据分析发现,签订和实施双边投资协定本身并未能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其投资促进效应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制度设计中的法律化水平。根据投资者与东道国政府的两阶段博弈模型,若双方签署的协定条款中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化水平较低,则通常意味着无法有效提供可信的承诺,难以促进中国投资者赴该国投资。二是缔约国身份的代际变迁,即由资本输入国到输出国的转变。最早签署协定时,中国更多地是把东道国作为缔约国身份,将外国投资"引进来"视为主要目标。不过自"走出去"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被正式提出以来,中国在签订双边投资协定时开始越来越多地把母国作为其缔约国身份,故此后形成的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的海外投资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在定量检验的基础上,对捷克与斯洛伐克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不同时期的比较案例分析也印证了上述观察。这些发现进一步打破了双边投资协定的同质化假定,揭示了国际合作中制度设计与缔约国身份的重要影响,同时有助于理解中国经济外交的演化路径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是产业链的利润高端,是促进就业的重要产业,是资本转移的新的目标,是农业和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同步发展、出台鼓励措施、培育市场主体、壮大企业规模、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发展服务业,促进就业和资本的积累,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文化资本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应重点研究文化资本与经济发展的优化问题,但其前提条件是弄清楚文化资本的测度问题。测度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优化主要运用规范分析方法。本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甘肃省市州层面横向截面数据与全省层面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主要解决文化资本指数(存量水平)的构建,具体包括2017年甘肃省市州层面文化资本指数的构建和2011—2017年甘肃全省层面文化资本指数的构建;规范分析主要解决文化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具体包括甘肃省市州层面2017年文化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2011—2017年甘肃全省层面文化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论文遵循上述逻辑分析思路,旨在破解像甘肃这样经济欠发达而文化资源富集的西部省份共同面临的"富文化"而"穷经济"以及"富文化资源"而"穷文化资本"悖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应的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正在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中快速迈进,诸多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要素也正向制造业融入,二者已进入互动发展阶段。文章立足于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关系理论,深入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不同技术创新互动阶段下,社会资本决定的网络主体强弱关系对企业选择技术创新模式的行为影响,并结合中国塑料城塑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近年来的技术创新进行了案例分析。由此获得的结论是: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性服务业是关联制造业体系的重要补充,服务业体系的发展必然依托于制造业强有力的技术创新;互动发展中的网络主体强弱关系与技术创新模式存在一定相关性,弱关系促进探索式创新,强关系促进利用式创新;不同互动阶段,技术创新也存在不同特征,并具有协同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吴敬琏 《理论前沿》2006,482(17):5-8
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在相当长时期并没有感受到最终消费的瓶颈约束问题,这很大程度归功于用出口导向政策来缓解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所带来的内需不足的问题。但出口导向政策并不能长期地维持经济稳定和有效增长。我国目前存在内外收支不平衡问题的根源正在于中国目前这种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因此,调整利率、汇率虽然是必要的,但这只是短期调节,从长期来说,实现增长模式的转变才是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以资本和技术为主导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使各国经济的发展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伴随着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特别是中国成功地加入了WTO,中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在逐渐加快,各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国际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大,与之相配套的经营活动也显得日益重要,而作为国际国内最常见的经营形式之一--"负债经营"战略也被企业广泛采纳和成功运用,它的优势与不足及其应对策略同时也逐渐被企业熟悉掌握和成功运用.研究负债经营,提高负债经营成功率,是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试就负债经营相关的问题作一简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国际法律服务贸易自由化是不可逆转的渐进趋势,随着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交往的发展,人员、资本、技术等跨国流动的频繁,产生了对跨国律师服务的需要,直接推动了法律服务贸易的国际化。西部地区国际法律服务业缺乏竞争力,如何创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对西部对外经济飞速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0—2018年中国对中亚五国的OFDI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受到东道国国内生产总值、自然资源丰裕程度、制度环境及产业基础的正向影响,而与东道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劳动人口结构、我国与东道国贸易的紧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动机与传统国际投资理论中的边际产业转移有所不同,投资目标更加多元化,更多地集中于资本技术密集型领域,从而也更有助于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发展的典型事实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空间格局的均衡性逐步提升,区域发展差距日益缩小,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同时大规模劳动力流动也重塑了区域比较优势,城市群和区域性大城市成为主要经济空间载体,但当前也存在区域发展分化引起的人口集聚空间失衡、部分省份“去工业化”和经济结构“服务业化”的产业空间不匹配问题,还面临日益频繁的外部冲击挑战。为促进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十四五”时期中国应立足要素集聚的客观规律,统筹好区域发展和人的发展,强化城市功能分工,引导劳动力就业空间均衡化,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培育新的区域增长空间,不断完善国内生产网络和壮大国内消费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增强区域发展韧性和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4.
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是国务院谋划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大战略。珠江—西江经济带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运输产业链,但与之相关联的综合运输服务业却呈现"企业数量多、龙头企业少,操作业务多、高端增值服务少"的特点,在业务网络建设、抵御市场风险分摊、高端服务产品创新等方面存在不足。珠江—西江经济带综合运输服务业发展必须深化与区域内船舶制造产业链和水陆联运物流产业链的合作,通过跨区域业务网络互享、服务产品链与链的组团式服务等合作模式,实现珠江—西江经济带综合运输服务业整体转型升级及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内综合运输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为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广西非公有制经济统战工作的核心是在国际统战理论的指导下加强经济统战和涉外统战力度,切实推动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在经济统战方面,统战工作要优化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引导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向海经济"发展;在涉外统战方面,统战工作要构建广西非公有制经济的东盟渠道,打造非公有制经济的东盟民心工程、引导民主党开展东盟政党外交、构建广西—东盟非公有制经济统战智库。  相似文献   

16.
后危机时代,中国必须加快经济转型,这是由日益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决定的。从外部环境分析,全球生产和贸易格局改变;国际金融体系发生变更;新的科技革命孕育而生,"低碳经济"成为发展趋势;中美经济关系对比变化。从内部环境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出口与投资拉动;人民生活水平不高,且大量就职于第一产业;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点及趋势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鹏程  仲鑫 《理论前沿》2009,(10):18-20
中国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规模较小、近年增速较快、产业结构低层化和区位选择结构过分集中等特点,呈现以上特点的原因在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资本流入流出状况、企业产品和生产技术含量、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未来有望以较快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是近年来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要注意加强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术话语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核心和关键。我们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科学研究区别开来,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宣传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研究区别开来。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话语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由意识形态话语向学术话语的转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因此,一是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和中国实践,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二是要注重与世界话语体系的对接,增强国际话语权,既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和"中国立场",又要善于"世界表达",要以国际社会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19.
东亚模式曾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追赶的一种理想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政府主导、出口主导和雁行形态等特征。 1997年下半年东亚爆发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 ,但从金融危机中 ,我们需要借鉴和吸取东亚模式的经验和教训 ,在全球化进程中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高校后勤的经济和教育双重属性决定其长期面临服务最优化与效益最大化之矛盾.以中国传统哲学"和合思想"为基础的"和合管理模式"既能有效地满足高校的后勤服务需要,又能充分兼顾后勤实体的经济元素.构建"和合模式",重在有效地培养服务主体,培植服务市场,拓宽服务领域,节约经营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