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唐代中期的“牛李党争”中,有一位重要人物,叫做李绅,他有两首流传千古的《悯农》诗,其中一首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是古代中国农民的真实写照。曾经为中华文化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和创作来源的农民,真正的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四海升平时,勉强温饱  相似文献   

2.
<正>提及中唐诗人李绅,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他的两首《悯农》诗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一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二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若单从这两首诗给人的印象来判断,李绅肯定是个生活俭朴、一心为民的好官、清官,否则也写不出这样情真意切、寓意深远的诗句。然而,可叹的是,李绅步入仕途飞黄腾达后,却再也没有诗歌里的悯农之心,逐渐蜕变成一个花天酒地、滥施淫威的腐官。他在当淮南节  相似文献   

3.
王润 《学习导报》2013,(20):29-29
“读首诗再睡觉”,这是我最近关注的一个微信公共账号。每天晚上十点钟,这个微信就会自动发送一首诗。如果感兴趣的话,还可以收听关于这首诗的人声朗诵。这个微信的功能介绍中这样写道:“订阅我不一定能除皱,但一定可以防衰老。”  相似文献   

4.
如果要给30年改革开放写一首壮丽吏诗.“民生”必然是意蕴丰富的“诗眼”;如果要给30年风雨历程谱一曲时代华章.“民生”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强音”;如果要给改革开放描绘一幅远景画卷,“民生”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点晴之笔”。  相似文献   

5.
从士兵到将军的冯玉祥一生写有1400首诗。他的诗有感而发,语言质朴,明自如话,是爱憎分明、雅俗兼备的日语体诗。他曾自谦地说:“我的诗,粗而且俗,和雅人们的雅诗不敢栩提并论.因此,我只好叫做丘八诗。”  相似文献   

6.
赵健 《廉政瞭望》2004,(9):21-21
在咱们这个最讲“客气”的国度里,历来就有劝酒的习俗:何以见得?有唐代诗人王维写下的《渭城曲》为证:“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据称,此诗当时即被乐府谱为乐曲传唱,成为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这首《渭城曲》先写景,后抒情,情由景生,景添离情,具有“以乐衬哀,倍增其哀”的艺术感染力作为送别诗.它是动人的;作为劝酒词,它也是动人的。  相似文献   

7.
冬花之歌     
冯玉祥有一首咏唱李冰父子建都江堰的诗:“李冰不过一太守。治水跟着大禹走。不作大官作大事.芳名千古永不朽。”作为赫赫有名的将军.能从李冰父子治水的业绩中悟出“不作大官作大事,芳名千古永不朽”的道理。实在是对今人的一种引导。他的这种“作大事、留芳名”的悟性尤为值得今人去学习和景仰。  相似文献   

8.
古代一些廉吏,常题诗以反腐倡廉.今日读来,仍有裨益和启迪。 反腐诗宋代有位杭州地方官叫郑獬,他看到有些贪官利用钱塘江观潮搜刮百姓,极为愤慨,便挥笔写了题为《观涛》诗一首: “怒涛沃日为之阴,下有以龙不测深;若比人间恶风浪,长江风浪本无心”。汹涌的浪涛使太阳显得阴暗,怒涛“沃日”是无心的,而人间的恶风浪——腐败之风则是有意的,给百姓带来灾难。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腐败现象的鄙视和反腐的决心。 反贪诗元代海盗郑广,受招安后,官府仍派他管理一支兵卒,同僚们都对他看不起。一日,与同僚们坐而论诗,郑广即吟诗一首…  相似文献   

9.
耿耿 《党史博览》2008,(9):47-50
牛畅幽默地说:“她们俩啊,是我们征粮队征粮时征来的!”一位朝鲜人民军军长要认姐妹俩做干女儿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常棣》的诗,开头四句是:“常棣之华,鄂不韦毕韦华(同音字:伟),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是一首描写兄弟和睦相处的诗。常棣是一种植物,又名棠棣。  相似文献   

10.
冯玉祥将军虽然出身行伍却喜欢文墨。他的诗通俗易懂并自成一体,人称“丘八诗”,故冯玉祥便自称为“丘八诗人”。当年驻防徐州时,曾写过一首《植树诗》名噪一时:“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相似文献   

11.
黄小平 《求贤》2006,(11):24-24
鲁迅有一首《自嘲》,其中两句最为世人熟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孺子”被注为“人民大众”,这是一个有意无意的误注。其本意,孺子就是孺子.是先生夫子自道而已。先生怜爱自己的儿子.愿意给儿子当牛做马。加上“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几句诗,都显示出鲁迅为父的慈祥一面。去世前,他在病榻上完成散文《死》,并在该文原稿上立下七条“遗言”,其中一条是:“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儿小事过活.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相似文献   

12.
陈雷 《世纪桥》2001,(5):4-5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70周年。为了不忘“九一八”国耻日,我曾写过一首诗:“劝君莫忘‘九一八’,日寇疯狂侵中华。万里江山沉火海,千重风雨漫天涯。  相似文献   

13.
遥远 《党史纵横》2010,(1):48-51
她是诗人.一生写过几十首诗,在诗歌创作上有明显的新月诗风格;她是建筑学家。她的丈夫、著名的建筑学家粱思成曾对学生说。自己著作中的那些点睛之笔.都是“她”给画上去的;她是演员.曾是三个最优秀男子心中永远的“齐德拉公主”。  相似文献   

14.
国泰其人     
董建中 《前线》2009,(6):54-54
前些日子,笔者到山东邹县孟庙参观。在孟庙众多碑刻中,见到清代山东巡抚国泰所立的石碑.上面刻有一首诗,最后四句是:“余谬守是邦抚齐鲁,每逢役过瞻拜明獯,常怀报国无劳乏术,俯仰数仞自愧何人?”大意是:国泰我治理齐鲁大地,每逢参拜孟庙.深感未能报答国家.面对这碑刻自己实在有愧。  相似文献   

15.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是毛泽东在收到诗友柳亚子因没有安排工作而写的一首带有牢骚的诗后,作的和诗中的一句.意思是劝柳亚子要看得远一些.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深入,工作有的是做.并要柳亚子放宽心。  相似文献   

16.
我也集孔     
李仁凤 《奋斗》2006,(12):64-64
集句诗是集前人诗文的成句,联缀成篇。宋人叶大庆称好的集句诗,“机杼真若己出”,“浑然天成,初无牵强之态。往往有胜如本诗者”。集句诗以晋人付咸的集七经诗为最早。上海古籍出版的《趣味诗三百首》中就有付咸的《集〈论语〉诗二章》:“守死善道,磨而不磷。直哉史鱼,  相似文献   

17.
“得意”四戒慎行唐代孟郊40多岁中进士时写了一首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可算把他中了进士、步入仕途、十分喜悦、万分得意的心情披露得淋漓尽致,实不失为千古绝唱。然而,我却想试着对这首诗从另外一面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8.
周婷 《湘潮》2023,(2):46-47
<正>南岳衡山上,有一座古朴、典雅的书院——邺侯书院,该书院门口一处石刻上,刻有《登衡山邺侯书院》诗一首,其中最为人称颂的是尾联:“犹有邺侯遗迹在,寇平重上读书堂。”诗中充分展现了令人热血沸腾的抗战豪情和决心。而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名扬四海的郭沫若。  相似文献   

19.
吴钩 《廉政瞭望》2014,(10):47-47
今天的人们如果想表达意见,可以上网发帖。古人呢?可以写写“题壁诗”。宋朝的题壁诗繁荣昌盛,我们耳熟能洋的一首《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相似文献   

20.
香港百年     
香港百年(散文)○姚学礼我编一本《香港百年诗选》时,读到一位晚清百岁秀才临死前留下的一首《改陆游〈示儿〉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香港回归祖国时,家祭无忘告乃翁。”他还有另一首诗,其中两句是:“自信人生二百年,最盼游子早团圆。”老人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