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向东 《学习月刊》2013,(22):37-38
蕲春县是个文化资源大县.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近年来,蕲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已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基础.县域文化也有长足的进展。广场文化、民俗文化、群众文化等活动红红火火,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县域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出尽管还比较陌生,但作为一个社会文化现象却早已存在。县域文化是以县域经济为基础,以县情为依据,以开发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为重点.以建设现代文明为方向.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一种特定文化现象。她的核心应该是植根于区域文化土壤和民众心灵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她的特色应该是本地化的民俗艺术和群众文化活  相似文献   

3.
许玉华 《奋斗》2007,(1):34-34
近年来,萝北县委、县政府强化宣传思想工作,通过打造“文明村建设工程”、“县域文化挖掘工程”、“文化活动品牌工程”,努力为县域经济发展造势。  相似文献   

4.
发展县域文化产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需要:是推进我省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需要;是争取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竞争主动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是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扩大地方知名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全省宣传文化战线的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我省县域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县域文化建设是青海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保证。当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加强文化建设,繁荣发展县域文化,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以平安县为例,对当前县域文化建设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熊智勇 《新湘评论》2006,(12):47-47
县域文化作为在一定区域内经过长期积淀、传承而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互为支撑。在靖州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立足文化和经济的“互恋”关系,充分绽放县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弹跳点。  相似文献   

7.
艾方毅 《学习导报》2012,(17):38-38
县域文化是在一定区域内经过长期积淀和传承而形成的独特地域文化,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密切相关。县域发展应把文化发展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以经济发展助推文化建设,以文化繁荣带动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8.
县域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构建的基础。当前,要发展县域文化产业,更好地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要着眼三个创新:  相似文献   

9.
江苏县域经济:发展趋势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正林 《唯实》2010,(11):52-56
江苏经济长期处于全国的“第一方阵”,苏南地区率先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都与县域经济率先崛起和相对发达密不可分。江苏县域经济在激烈的竞争中要保持自身的优势地位,应将投资建立在强大的实业基础上,防止资金热钱化和“实业空心化”,突出差异化的错位竞争策略,实施反梯度转移战略,培育特色化的区域品牌,促进创新型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县域综合竞争力研究概述 1.研究的意义。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中国的县制历史久远,经历数千年的演变,目前,县域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基层经济、基本支柱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子系统,是城市和农村的结合点,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支撑点,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只有县域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正在县域及以下地方形成,县域经济的竞争已转变为“集群对抗”。现阶段辽宁县域集群发展中存在规模较小,缺乏大项目的支撑与牵动、产业的低端化和重构化、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还较低以及所依托园区的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加快辽宁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应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作用,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及内容;将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实行“点轴式”合作发展模式;采取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发展优势产品,塑造辽宁品牌等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发展县域经济需要走特色经济之路,更需要走特色文化之路。特色经济的特色是在特色文化的背景下展开显现的,因此,发展特色经济离不开发展特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是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底蕴,地方特色文化是县域特色经济跨越的支点,突出地方特色文化,是助推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摘要:“着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战略重点。加快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推进县域行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时期是曾都跨越发展、重返县域经济“十强”的关键时期。但同时.全省县域经济立足“十二五”跨越发展,围绕资源、技术、市场、人才展开的新一轮竞争必将更加激烈.曾都确保县域经济发展保先进位目标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工业兴市”大旗,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打造曾都县域经济抢先进位新优势.实现曾都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相似文献   

15.
《党员干部之友》2012,(8):10-15
郡县治,天下安;郡县丰,天下富。县域经济是地方崛起的筋骨。近年来,中央对县域发展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继十六大报告中首次使用"县域经济"概念后,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七大报告等多次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进一步强调"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这些论述表明县域发展已经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7月5日,山东省召开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工作会议,要求努力推动县域科学发展,以市为单位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使县域经济成为山东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关键支撑。努力从体制、机制上提升县域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和激活一批经济强县,必将为富民强省注入强劲动力和蓬勃活力。  相似文献   

16.
旅游开发与县域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域的角度看,一个县的建置和它所管辖的地域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或经济区域。在这个区域内,这里的自然资源、人文地理、文化景观、历史源渊等都有其自身的地域特点;地方特产、饮食习俗等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同时,由于每个县域所处的不同的地理方位,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也不尽相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也有程度不同的差异。尤其是地域上的差异所带来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的不同等。这一切,都会显示出县域经济各自独有的特点来。  相似文献   

17.
没有经济的文化是不存在的,而没有文化的经济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对于一个地区来讲,没有区域文化,就没有区域经济。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给县城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县域经济需要走特色经济之路,更需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走特色文化之路。现代文化建设,就是要处理好文化特色和文化的现代化的关系,要保持住的文化特色,同时又使特色文化具备现代文化的功能和时代要求。把特色和现代结合好了,才会出现创新,实现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尤其离不开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县域经济的主要特征 1.发展要素的完整性。就经济要素而言,从产业结构上看,县域经济已经突破单一农业生产的格局。尽管因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三次产业的比重有所差异,但已具备了完整的三次产业结构体系。从部门分类看,既有传统的农业,又有现代的工业部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县域内同样存在。从所有制形式看,国有、集体和个体以及私营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因此,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微缩体”,是我国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整的基本单元,具有相对独立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但目前浙江县域经济正面临着要素制约日益突出、区域分割严重、高级要素难以集聚等问题。为此,作者提出,浙江应推进以县域经济为主体的空间结构向以都市圈经济为主体的空间结构转型。县域经济的转型路径因各县的经济基础、约束条件不同而各异。转型的最终目标是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各有分工、功能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构成功能完善的城乡空间单元。  相似文献   

20.
县域作为我国最基本的治理单元,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县域治理成为维护国家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中国70年,我国县域治理不断变迁,在此过程中,治理结构变迁决定治理关系形态转型,进而推动着县域内独特的文化要素形成,反之亦然。县域治理发生在特定场域内,推动县域治理发生的场域要素也在不断变迁。在县域治理场域内,结构要素从根本上决定了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并塑造独特的文化形态;关系要素为特定文化形成提供基础,同时又被各种文化要素所反作用。基于“结构—关系—文化”框架,从场域视角来分析我国县域治理场域要素变迁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进程,以期对新时代继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