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于特殊国际习惯法,国内文献目前殊少论及。有关国际法学者的学说理论和司法判例,一再确认了特殊国际习惯法规则的存在。相对于一般国际习惯法规则而言,特殊国际习惯法在概念、成因、条件、效力范围、举证责任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武装冲突对条约的影响是国际法的两个分支——条约法和战争法的交叉部分。传统国际法规则对武装冲突的影响采取较为僵化、单一的态度,而在现代武装冲突条件下,国家的实践对条约的效力是否继续有效倾向于采取较为灵活的策略。武装冲突条件下条约的效力并不是一味地废止、终止,也不是简单地归于中止,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断。在很多情况下,条约的效力并没有受到武装冲突的影响。判断武装冲突对条约效力的影响,应当适用具有操作保障性的“意图”标准。当发生联合国宪章第七章规定的武装冲突时,成员国首先应当遵守安理会的决议。国内武装冲突虽然属于一国内政,但它也在不同方面影响着条约的效力。  相似文献   

3.
由于历史、政治、效力、认识等原因,国际习惯法在我国宪法中缺失,但无论从法理因素还是从现实状况来探讨,国际习惯法都有在我国入宪的必要性。国际习惯法的效力问题非国际法问题而是国内法问题,这可以从一些典型国家的做法中看出。国际习惯法在我国入宪应采取并入与转化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对于其在国内法中的效力应看不同情形予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4.
国际条约与国内宪法发生冲突,主要表现为条约的缔结程序违反宪法的程序规范及缔约代表违反宪法关于缔约权权限的规定缔结条约,国际条约违宪的效力如何认定已是争论已久的问题.对于该问题的解答,分为宪法主义、国际法主义、折中主义三大阵营,该"三分法"各有利弊,而以"区分原则"来认定条约的效力,即区分形式瑕疵与实质瑕疵、区分条约的形式有效性与实质有效性、区分文本规则与执行规则以及在司法适用上区分国际法官与国内法官成为一种新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5.
国家单方法律行为是"国家意图单方引起国际法上的后果的行为";"国家单方法律行为既是国家义务的渊源又是国际法的渊源";由于单方法律行为和条约同属国家的法律行为,它们的效力根据应当是相同的,国家意志、善意原则、基本规范、习惯法、一般法律原则等都可以作为其效力根据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习惯法规则作为国际法的渊源在国际法所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国际海洋法领域的发展尤为兴旺,因为国际海洋法的发展尤为依靠国家实践——而此恰是习惯法规则的构成要素。国际海洋法的发展依赖于习惯法规则,而在国际海洋法领域习惯法规则较条约法规则更具优势。对于我国南海问题的解决,习惯法规则亦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际条约如何适用于国内,各国立法、实践不一,而我国对这一问题尚无明确、统一的宪法性规定。因此,构建一套以宪法性规范为核心的条约适用制度已成为必要。建立中国的条约适用制度必须坚持国家主权原则和条约效力优先原则相结合,以专门性立法的形式明确不同层次条约的地位及效力,并对条约的适用方式做出灵活简便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我国近代银行立法始于1908年,完善于1947年《银行法》。在近40年的法制建设中,既有《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单行法,又有综合的《银行法》等法律。还有数量众多的以"则例"、"条例"等名称出现的银行法规,构成了近代银行法的制定法渊源。此外,钱业习惯法对近代金融业的规范、监管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是银行法的渊源之一。制定法与习惯法在20世纪30年代前是相互依存,互补发展的,但随着国民政府金融统制的加剧,钱庄业被强制改造为银行,代表不同利益的制定法与习惯法规则,发生了冲突与博弈,习惯法随之消亡。  相似文献   

9.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习惯在英美国家中都是三大重要法律渊源之一。英国的习惯包括普遍习惯、特别习惯、自治镇的习惯和商事习惯。其中,普遍习惯被认为构成实质上的普通法,特别习惯(包括自治镇的习惯)被认为是通常意义上的习惯法,商事习惯也已经曼斯菲尔德等人通过判例纳入普通法。美国的习惯法适用则主要局限于合意情境下,而且其司法运作中适用习惯法的条件也比严格的英国法更加灵活。无论是习惯法还是普通法,其效力都源于司法惯例。习惯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减损普通法,发展普通法,但不能违背制定法中的强制性规则。  相似文献   

10.
条约与习惯是国际法的主要法律渊源,但由于在不恰当的程度上强调作为法律渊源规则拘束力的普遍性和适用的自动性,多数学者将双边条约拒斥于外.事实上,在同一事项上具有相同或相似条款的双边条约并不总是能促进习惯法的生成和证明其存在,双边条约之所以是适格的国际法渊源,就在于其规定了体现当事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11.
国际条约法是伴随着国际条约的发展而出现和不断完善的,其作用在于调整和规范国际法主体间的条约关系。国际条约法主要包括条约的缔结和生效、条约的效力、条约的解释以及条约的失效等内容。19世纪中期后,国际条约已较为成熟,调整和规范国家间条约关系的规则亦经过长期实践逐渐  相似文献   

12.
条约解释是国际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通常用于澄清条约约文的含义。在国际法不成体系的背景下,条约解释也可以用来解决条约间的冲突。用于解决条约冲突的条约解释方法在实践中并不局限于《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中所规定的内容,还包括其他一些具有国际习惯性质的方法。不过,由于国际法的法律规则之间缺乏明确的效力等级,条约解释方法在解决条约冲突方面的作用也受到一些限制。  相似文献   

13.
宁夏回族村落习惯法的当代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宁夏回族村落在经济、生活、观念和文化方面发生了变化。作为其主要传统的回族村落习惯法也随之发生变迁。一些习惯法消失,一些习惯法的效力降低。只有少数习惯法效力在增强。大部分习惯法的制裁性不足。这些变迁是整体社会变化在宁夏回族村落中的反应,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从法律社会学的角度看,宁夏回族村落习惯法的变迁反映了中国村落习惯法在今后的走势。  相似文献   

14.
DSB是世界贸易组织中负责管理和解决该组织成员之间贸易争端的专门机构。DSB在解决争端中需运用相应的规则对WTO的各协议进行解释。《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 31条、第 32条是通常解释条约的国际习惯法规则 ,此外 ,DSB还运用有效性原则、不溯及既往原则、合理预期原则对WTO各协议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5.
WTO因仅强调政府间贸易关系成为国际贸易公法 ,它并非国际习惯法 ,而是国际社会长期谈判和妥协的结果 ,其政治性和政策性远强于一般国际条约。由于WTO法的性质、地位以及经济贸易利益的重要性使得各国争相制定法律成为必要选择 ,否定WTO法的直接适用效力已成为一种广为接受的实践和趋势。所以 ,作者认为我国应选择间接适用WTO模式 ,统一适用国内法。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界将习惯法作为反对精英主义路线的学术话语,立足于描述性的研究立场对习惯法概念进行定义,不能彰显习惯法作为实证法的规范属性而具有内在的悖论性特征,这使习惯法的司法化陷入了理论困境,习惯法司法化的困境体现为习惯法作为法源的效力依据问题和司法立场下习惯法的性质定位问题。走出习惯法的司法化困境需要我们摆脱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通过法律适用的类型思维,实现习惯法和国家法的契通,发挥习惯法的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17.
张华 《外交评论》2014,(2):129-143
在领海划界中,远离一国本土的洋中群岛能否适用直线基线的问题一直存有争议。无论是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谈判历史,还是从条约解释和类推适用的角度来看,UNCLOS第7条和第47条中的两种直线基线制度都很难直接构成一国附属洋中群岛适用直线基线的法律依据。不过,自20世纪上半叶,尤其是60年代以来,一系列国家在确定洋中群岛的领海基线时,统一、持续和普遍适用直线基线的代表性实践,伴随着相关法律信念,促成了国际习惯法规则的形成。在国际习惯法的范畴下,洋中群岛适用的直线基线"自成一类",但亦必须遵守一定的条件限制。从国际习惯法的角度来看,中国西沙群岛和钓鱼岛列屿适用直线基线具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双边投资条约已代替模糊的国际习惯法形式而成为当今国际投资法的最主要的法律形式,从中国视角对国际投资法由形式至内容的这场变革作出确切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双边投资条约是两大阵营在国际投资体制陷入僵局之后,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约而同所选择的打破僵局的灵活方式,这一新的法律形式对国际投资保护法及国际投资自由化法律的发展各有不同。双边投资条约至今仍是以特别法形式存在的双边条约,从中并未产生确定的国际习惯法。  相似文献   

19.
湘西苗族习惯法作为不同于国家制定法的另一种文化现象和知识传统,仍然在苗族社会中普遍存在。虽然其形式和内容均发生了较大发亮,但其至今仍然影响着苗族地区国家制定法的拟订和实施。所以只有深入了解了湘西苗族习惯法及其演变,才有可能在湘西苗族地区贯彻好"以法治国"和"少数民族自治"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20.
习惯作为民法的渊源已为我国民法学者所肯定,但对于习惯如何在司法审判中具体适用及如何应用就多无叙述.《民法通则》对习惯是否可以作为民法的渊源没有论及,这就造成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对法无明文规定情况下怎么适用习惯以维持平等民事主体的平等存在困惑,本文拟从两个条件相似但结局相反的案例说明习惯与习惯法的区别,适用习惯法的积极要件和消极要件,习惯法适用的程序和效力,研究习惯法在我国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