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绳同志走了。他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20岁左右即显露头角,深研理论达60年之久,著作宏富,影响巨大。他在1980年写的《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自序,承认历史学界对于他的“三次革命高潮“的说法,有提出异议的。这也显示他的学者风度。胡绳的著作,我读得很少。但他有一篇文章,却使我为之倾倒,那就是在“顾颉刚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1993年12月5日《人民日报》摘要发表,编者加了个标题:《善于从非马克思主义的学术中学习》。这篇千字文切中时弊,说理透彻,如果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都能有些科学的态度,中国的事情就好办多了。重新发表这篇文章,或许是对胡绳同志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2.
《王小波中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收集的是小波生前已发表过的或小波生前已完成、但没有找到发表机会的作品,也就是说是在小波看来已经完成的作品。辑一是王小波在美国留学时期完成的《唐人故事》;辑二是中短篇小说,其中(心久天长)是王小波最早发表的一个小说作品《丑小鸭),1982年第7期),其它的则是他写于90年代的近作;辑三是三个剧本,其中前两个剧本的故事和人物与(似水柔情)相关,三个作品可以看作同一题材的变奏,用了不同的文体。这二辑作品时间跨度从80年代初到他去世之前。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在创作道路上的求索、他的叙事…  相似文献   

3.
马元 《北京观察》1999,(5):15-17
今年是伟大的“五四运动”80周年。毛主席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就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此中国翻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我的祖父马叙伦先生在“五四运动”发生之前正在潜心撰写他的学术巨著《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在北大仍取教书不问别事的态度,可是“平地一声雷”把他也卷入到“五四”运动中。那年他才34岁。马叙伦先生在1947年所写的“我在六十岁以前”回忆中,描写的当时“五四运动”中他的经历,是“五四运动”真实的写照,尤其是北大教师在这次运动中的态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和评价了“五四运动”。现摘录若干。  相似文献   

4.
重要的在说清真相《新民晚报》原副总编冯英子有一位写过《邓小平嘱托》的日本作家,打算继续写一部《南京大屠杀》,到上海来搜集一点八一三抗战资料,外办为他开了一个座谈会,约了文史研究馆一批老人参加,把我也找去了。八一三抗战,是一次古今中外空前的战争,是表现...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5,(4)
<正>年初,台湾果陀剧团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完成了话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在两岸第150场的演出。演出前,主演金士杰面对着各路媒体的长枪短炮,无论开怀、疑惑还是满足,每种情绪都在脸上伸展至极。这些年,老文青金士杰,从台湾到大陆,从戏剧到影剧,从剧场到现场,若以娱乐圈的标准衡量,角色大多是"最佳绿叶",算不上大明星。倒是看过他那张脸的人,大都恍然大悟:噢,原来是他演的。演了半辈子的戏,金士杰写过的剧本、登过的舞台、演绎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卢渝 《前进》2011,(6):51-53
近读于幼军同志新著《社会主义在中国》一书,感触良多。该书是《社会主义五百年》的第三卷,前两卷《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已分别于1985年和1993年出版,曾获全国第二届通俗政治理论读物一等奖等多个奖项,现又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每卷均新增写了十多万字。与第三卷一起出版面世。作者身为一名高级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7.
田建国 《青年论坛》2008,(3):F0002-F0002
山东理工大学有一个工作4年的辅导员写了一本书,希望我写个序。当时我想,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新手”怎么可能出书?当我接触到《大学生成长随思》书稿后,我感到十分振奋和高兴:感受到辅导员队伍的蓬勃生机和创新活力,认识到辅导员工作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所热爱。《大学生成长随思》有三个亮点:  相似文献   

8.
<正>这里说的马克思主义"来源"与"组成部分",出自列宁的一篇题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文章。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一三年。在一九一〇到一九一四年间,列宁连着写了几篇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其中包括《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几个特点》、《马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1919年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从那时到现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前后大体经历了三个30年,从中可以得出三个历史性结论。从1919年到1949  相似文献   

10.
今年第四期的《上海文学》刊登了老舍的儿子舒乙纪念冰心的文章《真人——冰心辞世十年祭》,他专门写道,有一年,纪念五四运动,冰心先生在电视节目中听了纪念大会的发言,很郑重地说:“五四者,科学、民主也”,又补充说:“科学、民主对‘五四’而言,就像月饼对中秋节,粽子对端午节,而不是爱国主义;说五四运动只是爱国主义是不对的,是避重就轻。”  相似文献   

11.
肖德安 《前进》2014,(9):62-62
我第一次读方志敏的《清贫》,是在学生时代连同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一起读的。参加工作后,又读过几次,还记忆犹新。今重读《清贫》,别有一番感受。《清贫》,是方志敏烈士1935年5月26日写于狱中囚室的。方志敏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将领,“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而他个人的财产只有一块时表、一支自来水笔、几套旧褂裤和几双线袜。在他被俘的那天,有两个想发财的士兵从他“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相似文献   

12.
朱大路先生的长篇小说《上海爷叔》问世已近一年了。年过知命的大路待人和蔼,脸上常挂着浅浅的笑容。他在《文汇报》笔会部编杂文多年,可他不写杂文,他写散文、写传奇、写小说,而且所写作品总以笑为主旨。他的第一个长篇写带泪的笑,第二个长篇写无奈的笑,这部《上海爷叔》又写什么笑呢?如果我的直觉不错,我猜这回他是写了惨淡的笑。欧阳修《秋声赋》云,“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大路塑造的小说主人公、费姓上海爷叔,恰在一汪秋色中,在抗战胜利的吹呼声中,重返上海滩,展开其色彩斑斓的传奇人生的。老爷叔本为常州人,年轻时就到上海学生意,成了阿拉上海人,而今年过  相似文献   

13.
对于已经 50多岁的古月来说,这一生最重要的生活经历和生活内容就是饰演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新千年里,他像往年一样在祖国的大疆南北往来奔波饰演着不同时期的毛泽东。但他并不以此为苦,反而说是托了领袖的福呢! 2000年 12月 23日,记者再次与远在北京的古月取得联系,得知他正忙于写东西。这一年,他又在电影《毛泽东与斯诺》、《北纬三八线》以及中央电视台摄制的电视剧《朝鲜战争》等片中饰演了伟大领袖的角色。谈起我们当初的见面,他朗朗地笑了,他说或许正是 1998年那天深夜我们的长谈,才使他又一次次敢于面对各个新闻媒体的记者…  相似文献   

14.
一位老师说他曾布置了一个作文题,让学生写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说可写父亲也可写母亲,结果班上40余名学生,有30多名选择写《我的母亲》。他曾问过这部分学生,回答同出一辙:对父亲不太了解。思考与讨论就此展开,它直指今日之父亲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被动角色。  相似文献   

15.
闲来读书.看到关于范敬宜先生的两件事:一是1984年,范敬宜从《辽宁日报》副总编任上调任文化部外文局局长,上任后,他给远在上海的母亲写信报喜。范敬宜原以为母亲会为儿子的高升高兴的,没想到母亲给他回信只写了8个字,  相似文献   

16.
要提高人大工作水平,离不开《楚天主人》。这是笔者在乡镇人大工作三年来的切身体会。2001年3月,根据组织安排,笔者从副镇长的位置转岗到人大副主席的职务上来。在适应工作需要的过程中,经历了从直接抓经济工作到抓民主法制建设促经济工作,从接受人大监督到在人大组织实施监督,从履行政府职责到履行人大职务这三个转变。能够进入乡镇人大工作的角色,是《楚天主人》给帮了大忙。特别是其“呼声与建议”、“法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从来没有到过中国,但在他的巨著《资本论》中却提到了一个中国人。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中,马克思讲到铸币、价值符号、直接从金属货币流通中产生出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时,写了一个编号为83  相似文献   

18.
(一)1996年9月,方祖中离开工作17年的《安庆日报》,到市监察局报到,任副局长。次年12月,又被任命为市政府市长助理,1999年5月,在市十三届人代会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副市长。我们采访他时,回顾这几年的变化,他很有感慨,角色变化太快了,太大了。他觉得自己已干惯了新闻工作,先是对专业工作和相对自由一些的生活方式有点舍不得。继之面对不断的角色变化,不得不拼命学习,努力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他一再强调,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适应自己人生角色的变化,并非自己有多大能耐,实在源于组织的关心、培养和信任。中国知识分子有个…  相似文献   

19.
在1980年代,高尔泰先生绝对是一个人物。 他是江苏高淳人,1935年出生。1955年大学毕业后,因为“思想落后”,被发配到甘肃支边。苦闷之中,写了一篇12000字的《论美》,投给北京的《新建设》杂志。  相似文献   

20.
作为知名新闻人,年轻的章敬平很勤奋,职业历练更是丰富。他做过实习记者、记者、首席记者、主笔、专栏作家、部主任、编委、主编;转过中国的许多名报大刊,从《中国新闻周刊》,到《经济观察报》,到《南风窗》,再到《南方周末》;写的多为深度报道,采访过许嘉璐、李金华等高官,与秦晖、毛寿龙等学人有亲密接触;奥巴马竞选总统期间,他还受美国国务院之邀,与百余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同仁赴美考察访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