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由次贷引发的此次金融危机是社会生产要按比例协调发展规律和平均利润率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次贷危机使世界经济失衡加剧,并导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动荡将向全球实体经济蔓延.世界贸易、金融、要素、产业及协调等格局将面临调整.虽然贸易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抬头,但不会泛滥成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六重视角对2007~2009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严重性作了实证判断.主要结论是:本轮次贷违约的恶化程度及速度在美国房贷史上空前;危机的爆发和加重与2004~2006年高风险、低质量次贷(the subprime loans with high-risk and low-quality)的过度发放关系密切;目前非机构抵押债券(Non-agency MBS)已停发,抵押债券发行市场(market of MBS issuance)全部依赖政府和政府资助企业的支撑;决定投行命运的关键因素不是高倍杠杆率(high leverage rate),而是引发资产质量下降的违约问题;五大投行的倒闭、兼并和转型,标志着次贷危机最严重的阶段已经过去.作者预计2009年因次贷发放风险导致的违约压力将逐渐减轻,但因经济衰退带来的违约压力会继续加重;次贷违约率将进一步上升,但上升幅度呈收缩趋势;金融市场的动荡局面将归于平静;未来美国经济可能不会陷入深度衰退,但经济的低迷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3.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初的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出现还款困难,进而引发以其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次贷危机,并波及世界金融市场.本文着重对次级债的界定、次贷危机的特点和传导机制进行分析,从贸易、投资及资本市场的视角,详细地阐述了次贷危机对东盟国家的影响,并讨论东盟国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首先从美国金融市场的结构、次贷与证券化的关系两个方面介绍了次贷危机发生的背景,并解释了RMBS、CDO与CDS等在危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衍生金融产品;在此基础上,本文详细剖析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与传递过程,认为次贷危机迄今为止经历了流动性短缺、信贷紧缩与实体经济萎缩三个阶段;最后,本文总结了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投资者以及中国政府提供的经验教训。本文截稿时,两房危机刚刚浮出水面。发稿时,随着美国保险集团(AIG)频临破产和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提出,美国金融危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美国经济已陷入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自由放任与经济安全——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但自由放任和全凭市场调节的金融自由化必然引发金融动荡乃至发生金融危机.本文从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指导要义出发,考察了过早进行金融自由化的东南亚国家和金融监管缺失的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并分析了两次金融危机对当事国和全球经济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部门的债务增长大大高于政府、非金融部门和对外部门,住房部门债务增长也大大高于居民消费、公司和政府部门,但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近十年来,抵押和资产方面的证券化工具扩张得最快;非银行金融部门的资产规模大幅度扩张,特别是货币和基金市场发展迅速,对美国金融系统风险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证券化过程缺乏透明性和信用评级机构的虚假评级,造成信用风险伴随证券化规模的扩张而增大.信用风险引发流动性风险,再由流动性风险引发资产风险,最后形成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7.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军事同盟。它是二战后东西方冷战的产物。随着其新战略概念的出笼,北约正在从区域防御性军事组织向全球化进攻性军事同盟转变。科索沃问题由国内民族冲突演变成国际危机,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插手干预分不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轰炸我驻南使馆,决非偶然的、孤立的“意外事件”,而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其新战略概念的一次重要实践,是美国推行其单超独霸的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这些不能不有所警惕 相似文献
8.
9.
危机决策中的美国府会互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冷战爆发以来,国际安全危机频频发生.在应对危机的决策过程中,美国府会之间分权共治的常规决策模式被打破.由于危机决策的特殊性、加之总统享有对情报的掌控权,以及对武装力量的指挥权,使得总统成为危机决策中近乎独断的"领导者",而国会则基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等方面的考虑,扮演了忠实的"服从者"的角色,从而导致府会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领导一服从"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借贷型经济增长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经济是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这种主要依靠借贷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反映出美国经济金融结构的严重失衡。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通过双边贸易、美元以及金融市场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为此,中国必须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以便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中美经济贸易往来中更好地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1.
1968年普韦布洛号危机发生前后,约翰逊政府最高决策层依旧在很大程度上坚持共产主义铁板一块的观点,一致认为朝鲜此举的目的在于支持北越,苏联参与其中,甚至是主谋。于是,美国的第一反应便是寻求苏联的帮助,要求对方迫使朝鲜还船放人。苏联一面拒绝充当调停者,一面暗中规劝朝鲜尽快以和平方式解决危机。然而,最终苏联的努力未见成效。此次美苏交涉充分表明:虽然中苏同盟破裂已成定局,但华盛顿依旧固守过往的冷战思维,深信苏朝越的对外战略是协调一致的;1960年代末,在中苏分裂和朝韩竞争的特定时局下,苏联这个社会主义超级大国已无力真正影响朝鲜外交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表现与未来走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8年9月,美国次级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并迅速席卷全球,在危机加剧的情况下,东南亚国家经济大幅下滑.本文分析了2008年东南亚各国在危机影响之下的经济表现,并对东南亚经济的未来走向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3.
14.
国际金融危机对越南经济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使越南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中一颗耀眼的新星,同时也使越南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本文首先分析了2007年底以来由美国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对越南经济的影响,接下来介绍了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下滑,越南政府提出的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最后展望了越南的经济前景.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下半年至今,越南金融出现了较为动荡的局面.其表现为: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越盾贬值、股票和房地产暴跌等.其中,通货膨胀是导致其他一系列负面经济情况产生的根源.造成这次金融动荡的原因,除了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外,还与越南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不力、外贸逆差急增、投资效果差有着极大的关系.面临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越南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对应措施,这些措施已逐步取得成效.越南经济发展的潜力无疑是很大的,但是越南经济能否稳步、顺利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新殖民主义与菲律宾民族主义的回应:1898—193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菲律宾推行的新殖民主义,促使菲律宾民族主义表现出抗衡、合作或拒绝的回应.二者的互动在殖民地时期的菲律宾产生了一系列后果.文章就此提出了独特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东欧国家经济走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7年,中东欧国家的经济总体上呈平稳快速发展的趋势,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东欧转轨国家经济形势迅速恶化.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欧国家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与这些国家转型后形成的制度基础和经济发展模式有关.本文就国际金融危机对这些国家经济的冲击,从多个侧面分析相关原因,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产生了深远影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俄罗斯所处的战略环境,恶化了俄罗斯的经济状况,使俄罗斯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更具紧迫性,同时也影响了与中国的双边贸易。这些影响又间接作用于俄罗斯的对华战略,主要表现为:俄罗斯对华借重、合作领域有了新的方向,对华战略中更加突出经济因素的作用,调整对华经济战略,力图改变单纯依赖能源出口贸易结构,进而稳步提高双边贸易额,减少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在今后,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以及俄罗斯本国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俄罗斯对华战略也将发生进一步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发生的俄格军事冲突对俄罗斯与西方大国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同一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也使得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受到巨大考验.这两场看似没有联系的重大危机都表现出俄罗斯在危机形势下不甘示弱的态度,也折射出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合作与竞争的复杂状况.所谓危机政治经济学强调的是,无论是摆脱军事冲突,还是金融海啸式的危机,大国间的合作将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