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刘德柱 《法制博览》2014,(1):201+199
随着《劳动合同法》从立法层面明确劳务派遣用工的合法性,劳务派遣用工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本文从接收劳务派遣用工单位视角,提出劳动派遣用工的法律风险识别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工会博览》2013,(4):47-48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这是《劳动合同法》自2007年7月颁布以来第一次修改,修改的内容聚焦在劳务派遣上. 林嘉:提高"门槛"切实规范劳务派遣市场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的用工方式,与传统用工方式相比,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被作为用工的补充形式在许多国家获得迅速发展.我国上世纪90年代末,劳务派遣开始被大量使用,尤其是《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其发展速度及适用人数更是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在相当一些企业,劳务派遣成为了主要用工方式,已超出了劳务派遣所承载的制度功能.据中华全国总工会数据表明,目前劳务派遣人数为3700万人,约占全国职工总人数的13.1%.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劳务派遣,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身边很多从事保安、保洁或者互联网企业的某些工作中,都存在着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而劳务派遣,是一种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把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再由用工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服务费用的一种用工形式。一、劳务派遣的主体关系在这种劳动关系中,存在着三个主体:劳动者、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例如,张三与A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书,被派遣到了B公司工作。  相似文献   

4.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后,依据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的一种用工方式.劳务派遣的显著特点是劳动力雇佣与劳动力使用相分离,即所谓"用人不招工、招工不用人".上世纪末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用工体制变革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劳务派遣以其用工灵活、成本低廉而倍受推崇.但是,由于劳务派遣市场发展不平衡和管理不规范,劳动关系矛盾隐患较多,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劳务派遣成为某些用人单位规避法律责任的手段之一,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依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维护派遣职工的切身利益,是当前维护职工队伍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推进企业健康发展和"三个北京"建设战略的稳步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琳琳 《工会博览》2013,(29):15-16
劳务派遣是一种补充性的用工方式,本身不存在对错。但是近年来,用工单位滥用劳务派遣、对劳务派遣人员不同工同酬等问题日益突出。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字显示,到2012年,全国劳务派遣员工2000多万,个别企业中,劳务派遣工甚至达到职工总数70%以上。  相似文献   

6.
甘恩超 《法制博览》2013,(3):114+113
劳务派遣,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属于一种新型的用工模式,且该用工模式在新颁行的《劳动合同法》中也得到了首肯。但是,这种新型的用工模式又有别于传统的用工模式它主要涉及三方主体,派遣单位、用人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其主要运作模式的特点是雇用与使用相分离,而传统的用工模式却只涉及两方主体,即用人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用人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之间呈现线性的互动关系。而当我们从侵权责任的角度审视劳务派遣的运作时则不难发现,雇用与使用相分离的特质也给建立在传统用工关系基础上的雇主替代责任模式的适用带来了困境。本文试图分析中国现行雇主责任的缺陷,借鉴国外的雇主责任制度,以期构建一个完善的劳务派遣雇主责任。  相似文献   

7.
秦亮  徐彦豪  贵思博 《法制博览》2015,(8):102-103,60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用工制度正在逐步升温。本文用法经济学的方法对劳务派遣三方主体及社会进行福利分析,并以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后"10%"和"同工同酬"的规定为切入点,进行福利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8.
正劳务派遣,在简化招工程序、降低用工风险等方面对企业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当前我国劳务派遣用工早已突破了"三性"岗位限制,一些行业在主要岗位上长期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也时有发生。去年,位于酒仙桥街道的劳务派遣企业北京八方猎才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化名,以下简称:八方猎才)与用人单位日堂商业有限公司(化名,以下简称:日堂商  相似文献   

9.
正派遣工能享受年休假吗?第一,劳务派遣工也可以享受带薪年休假。《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适用本办法。这里并没有区分是不是派遣用工,换而言之,《办法》没有将劳务派遣工排斥在年休假的享受范围之外。所以其第十四条再次明确:劳务派遣单位的职工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  相似文献   

10.
正派遣工能享受年休假吗?第一,劳务派遣工也可以享受带薪年休假。《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适用本办法。这里并没有区分是不是派遣用工,换而言之,《办法》没有将劳务派遣工排斥在年休假的享受范围之外。所以其第十四条再次明确:劳务派遣单位的职工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  相似文献   

11.
《工会博览》2013,(16):44-44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意见稿规定,对于违反劳务派遣规定的,由许可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并吊销其《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意见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规范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管理。  相似文献   

12.
《工会博览》2006,(2):12-12
河北读者小张来信询问:我在A公司担任司炉工,但A公司为规范企业管理,与河北省B县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由该派遣公司提供人员。于是,B县劳务派遣公司与我签订为其1年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3.
李睦 《工会博览》2010,(8):12-13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海外派遣劳动者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力量。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浪潮,中国赴海外务工人员日渐增多,这也部分缓解了中国就业市场的压力;另一方面,中国劳工受困于海外的事情也时有耳闻。究竟应如何规范海外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风和 《工会博览》2008,(23):4-4
作为《劳动合同法》的重要配套行政法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今年9月正式公布施行。《条例》包括6章38条,围绕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劳务派遣、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详细规定,旨在使《劳动合同法》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据全国总工会的国内劳务派遣调研报告显示,全国劳务派遣人员总数已经达到6000多万,主要集中在公有制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部分央企甚至有超过2/3的员工都属于劳务派遣。他们的工资、保险等很多权益得  相似文献   

16.
案情回放 某劳务派遣公司于2010年4月8日至2011年1月4日陆续与袁某等15人签订劳动合同,将其派遣至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某劳务派遣公司与袁某等15人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双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和国家及北京市有关规定执行,如劳动者违反有关规定,应在违约行为发生5日内向劳务派遣公司支付赔偿金2000元.2011年2月初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因业务经营不善,将该业务转让给另一同行业公司,在转让洽谈过程中,北京某科技公司全体人员停止工作接受培训.  相似文献   

17.
今年年初,保修分公司工会深入各基层,召开劳务派遣人员座谈会,了解劳务派遣人员的思想状况,并将劳务派遣人员的意见汇总成“劳务派遣人员思想动态调查”,呈送给主要领导和相关部室,为分公司制定劳务派遣人员管理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在劳动关系中,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为劳企双方撑起一把坚实的"保护伞"。而在劳务关系中,雇员在提供劳务过程中受伤或死亡,则可能需要雇主(接受劳务者)或者第三人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此时,提供劳务者一般以"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本期大讲堂由大兴法院红星法庭法官刘瑶,为大家讲解劳务用工中受伤的那些法律问题。希望能够提示劳务关系双方注意用工安全,帮助他们有效预防和化解纠纷,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建工六建集团公司工会在物资分公司职工之家召开工会工作研讨会。研讨会上,结合基层工会提出的"劳务派遣的员工是否能够入会,应该如何处理","劳务派遣人员与正式职工的差别,权利待遇及劳动保障问题"、"‘安康杯’竞赛中,工会如何更好的与安全部门合作,使"安康杯"竞赛不流于形式"、"工会在维权工作  相似文献   

20.
案情回放生前在某物业管理公司做保洁工作的张某,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死亡,经劳动局认定张某构成因工死亡。张某之夫曹某将该物业管理公司及劳务派遣单位诉至劳动仲裁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