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媒体信息环境既要靠传媒业的自律,更要靠法律的规范。现行的媒体管理法规效力层次较低.责任方式单一,责任形态较轻。缺乏配套的系统对策.报刊、音像、网络等各媒体分别立法.既浪费法律资源也不利于消除各法规在执法、适法方面的冲突.更容易出现法律调整上的死角和某些制度上的遗漏.无法担当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任。有必要制定一部调整所有媒体信息的《媒体信息监管法》,着重时媒体的不良信息过滤措施.媒体经营者的法定义务与法律责任作出详细规定。建议《刑法》新增“媒体传播有害信息罪”。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先后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其中《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我国制定的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性法律。未成年人保护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我们应共同肩负起保护的责任,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合同法沿革     
从立法的内容和规格上讲,我国调整经济合同的法律、法规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以前。在这一时期里,经济关系的调整还没有达到以法律规范的高度。主要靠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等,其中心任务是保证国家计划的基本运行。 我国第一个重要的调整经济关系的部门规章是1950年9月由政务院财经委员会颁发的《机关、国营企业、合作社签订合同契约暂行办法》。 第二阶段为1981年12月至1993年。《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三法并存。 1981年12月13日,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我国第一部  相似文献   

4.
要破解未成年人刑罚困境,现阶段不能依靠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来解决,而应该从完善未成年人相关法律的角度出发,实行更加有效的事前预防以及更具有惩戒性质的事后惩治。在完善相关法律方面,可将《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合并,作为未成年人保护的统领大纲;另设立《少年司法法》,为少年违法犯罪处理提供可操作性的条文。可通过多部门协调合作加强校园及周边安全防卫,对学生施以切实有效的道德教育促进儿童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重兴工读学校、推行社会公共服务令以及加强赔偿责任执法过程的监督使违法犯罪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促进事后惩治起到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普及法律常识的活动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提问:什么是法规名称和法规的效力等级?弄清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下面,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认识。法规名称是指法律及所有法律性文件的总称。从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来看,法规包括宪法、基本法律、法律(或称“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这是我国的习惯用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汇编》,就采用了这个名称;各部门为便利工作而把有关本部门的法规汇集成册,也用了这个名称,如《工业企业法规选编》、《劳动法规汇编》、《公安法规汇编》等等。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0,(23):5-5
打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净化网络环境,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工程。必须从保证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的办法,不断巩固和扩大工作成果。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责任分工,加强协调协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2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健全党内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魏艳 《探索》2022,(4):106-117
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的生命力都在于执行。实现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相辅相成的关键在于通过执行将静态的制度体系转化为动态的社会关系,在党规国法衔接基础上发挥两者相互联动、相互保障的功能,从而将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形成法治合力,共同推动法治国家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格局。从对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执行主体的调查与访谈来看,形成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相辅相成的格局,执规执法主体职能联动是其前提条件,应明确执规执法主体职能联动的方式、优化职能联动制度;执规执法主体程序联动是其重要环节,应弥合程序缝隙,构建双向介入机制;执规执法主体信息联动是其重要内容,应建立信息互认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执规执法主体责任联动是其重要保障,应建构执规执法主体责任均衡互动与损害救济赔偿互抵机制。通过这四个主要方面的有效联动,从而在实践上推动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相辅相成,进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全球未成年人犯罪与日剧增、居高不下的发展情形 ,也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密切关注。为了遏制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法可依 ,走上依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轨道 ,1999年 6月 2 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并于 1999年 11月 1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中国诞生了。它不仅具有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它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 ,而…  相似文献   

10.
他的事迹先后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农民日报》、《企业家》、《今日信息报》等28家媒体作了专题报道,近日,又被鄂州市华容区评为优秀政协委员,他就是湖北葛店高新技术开发区宝丰铸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作焱。他靠艰苦创业、勤奋学习成为远近闻名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1.
符翔飞 《学习月刊》2013,(14):45-46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令人担忧的焦点问题。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对未成年人教育和成长事关重大,特别是新《刑事诉讼法》的颁布与实施,给未成年人以特别的善待和关爱,对法律援助工作及未成年人管教工作以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未成年人在法律事项中的困惑及需求法律援助旨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弱势群体提供无偿的法律帮助。未成年人是社会弱势群体,如果未成年人的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因本人缺乏社会阅历或家庭困难请不起律师,社会不为其  相似文献   

12.
李磊 《廉政瞭望》2011,(7):28-29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今年3月的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宣布:“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主千,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在内的,由七个法律部门、三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人大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大厦“封顶”,一直在进行最后的冲剌。《社会保险法》、《国家赔偿法》、《代表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监察法》……有十几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法律出台或被修改。  相似文献   

13.
一九九九年六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是我国第二部关于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这部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都具有重要意义。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历来为国家高度重视,同时也为社会各界所密切关注。我国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除了数量上日益增长和犯罪性质日益严重之外,还表现出如下一些特点:从未成年人的犯罪性质看,呈现出日益暴力化的特点;从作案人员的情况看,存在低龄化的发展趋势,在校学生不断增加;从…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维护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市在教育工作实践中,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多种有效形式,积极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下简称“两法”),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积极做好学习贯彻工作 我们采取多种措施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这两部法律。一方面,把学习“两法”纳入“三五”普法和“四五”普法的总体安排之中,同学习其它教育法律法规结合起来。每年3月、9月是《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宣传月,我们都将“两法”纳入宣传内容。我们组织全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学习宣传、贯彻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妇女干部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13,(7):71
近来,侵害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频发,如何保护未成年人成为热点话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们的民事侵权行为并不少见。我国诸多法律、法规都对未成年人做出了特殊保护规定。让孩子远离犯罪分子的伤害固然是首要的,维护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合法权益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保障,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如何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一直是全社会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本期特选取几个案例并进行分析,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天津支部生活》2006,(7):29-29
熊文钊、张伟最近在《瞭望新闻周刊》上发表论文指出:当前我国呈现出的国家政策部门化倾向存在着严重的弊端。所谓国家政策部门化,主要是指个别行政部门利用法定职权和所掌握的国家立法资源,在起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时过于强调本部门的权力而弱化相应的责任;制定部门规章、编制行业规划、实施宏观政策时,偏离了整体的国家政策方针和公共利益,力图通过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来巩固和扩大本部门的各种职权以及本部门、相关企业、相关个人的既得利益。  相似文献   

19.
<正>2023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把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学习纳入干部教育体系”,目的是确保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知识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20.
宪法虽然一般支持扩权强县的改革,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实践固化了"市管县"模式,并在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中央部门规章、地方人民政府规章中,把这种管理模式制度化、合法化。因此,为支持扩权强县,我们必须在层级上对全国性法律、行政法规及地方性法规、规章作适当调整;在法律的事务上,对经济管理事务、社会管理事务等方面的规定作符合扩权强县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