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镇沅九甲乡位于哀牢山中部,与景东、双柏、新平县接壤。走进九甲,放眼望去,林海茫茫,山岭苍翠,溪流清澈,梯田银亮,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那闻名中外的千家寨古茶树便生长在九甲乡。九甲乡的原始森林里生长着大片古茶树,经有关专家论证,其中1号古茶树树龄为2700年,高达25.6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老的野生茶树,2号古茶树树龄为2500年,高为19.5米,两棵茶王树遥相对望相距不到8公里。在茶王树附近千家寨遗址下有一条大瀑布,高达100多公尺,十分壮观地嵌在山岩上,远在10多公里外就能看到,瀑布的响…  相似文献   

2.
云政办发〔2005〕94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我省的野生茶树群落、野生茶树以及古茶园、古茶树不仅是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源地的“活化石”,也是未来茶业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库,是极为珍贵、独特的生物资源和茶文化景观资源。但是,由于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3.
正澜沧江流域古代濮人生活地区,因为种植了制作优质普洱茶的勐库大叶种茶,又创造了神秘、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使这里不但成了现代生产普洱茶的主产区之一,而且还在世界茶学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又在布朗族山寨后的大雪山上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种群落,更为这里的茶文化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成了广大旅游、探险者最为关注和向往的秘境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西双版纳勐海县的西定乡,地理位置已经非常接近缅甸。每年冬季在这里升腾不息的云海,通常是两国共享。西定云海在云南的名气,比这里的高品质普洱茶得来更早。而举世闻名的世界最古老野生茶树之一,就在西定大黑山,高傲地挺立了1800年之久。章朗村的历史,应该不会比那棵茶树晚太多。布朗族人在山丘上看西定云海的资历,甚至可能比寨子周边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还要老辣。  相似文献   

5.
《创造》2009,(11):80-81
1984年,当一个由地质学家和风景园林专家组成的考察小组来到九乡考察时,发现这里隐藏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溶洞群之一。从此,九乡不仅为世界地喷界所关注,也成了云南旅游热点。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西南边陲,逶迤磅礴的哀牢山与无量山中段,有一块春绿四季、神奇美丽的地方,这里有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有资源丰富的绿海金山,有享誉世界的千年茶树王,这就是中国最年轻的民族自治县,被誉为“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的云南省镇沅彝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7.
浑善达克,绵延万倾的沙地云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仅有的沙地云杉林站在山头腑视,墨绿色云杉林沿山体的下围铺展开来,绵延数里,甚为壮观,色彩上,浓绿淡绿相间,显示出森林与草原相谐共生的景象。这是内蒙古赤峰市的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这里生长着一大片沙地云杉群落,总面积有一万五千余公顷。  相似文献   

8.
注重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重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吕善勇世界物种保护协会和世界野生生命基金等组织,今年4月8日发表报告说,目前在地球上每8种已知植物物种中至少有一种面临灭绝的危险,约有34万种植物物种处于灭绝的边缘,占世界上已知的27万种蕨类植物、针叶植物和花卉植物的125...  相似文献   

9.
茶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在饮茶,这些人群中至少有一半人知道世界名茶普洱茶,普洱茶的家乡就在西双版纳、思茅和临沧。 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和茶资源的中心,拥有世界三大茶树王和万亩野生古茶林以及闻名世界的普洱茶,有1300万人靠茶吃饭。无论从弘扬民族文化还是发展云南特色经济的角度看,时代都在召唤云南茶产业的“二次创业”。 云南茶叶品牌铸造和文化提升的龙头在哪里?专家提出把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三地州的21个县市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和世界名茶普洱茶,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遗产。 事实上,申报无论成功与否,对云南茶叶的品牌构筑和借助文化创新的深层产业整合都将产生重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08,(5):61-61
5月7日,四川省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及区划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未来10-30年,栖息在四川省横断山脉东部、邛崃山脉南段的国宝大熊猫将会向西向北迁徙,以适应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气候生态环境变化。四川大熊猫世界自然遗产栖息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系东部、邛崃山脉南段,这里生活着占世界1/3的野生大熊猫种群。  相似文献   

11.
麋鹿俗称“四不像”,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动物。由于人类的活动以及战争的影响、这个曾经十分庞大的野生物种于世纪初流落海外,濒临灭绝,直到1986年才回归故土。目前,位于黄海之滨的江苏省大丰国家级野生糜鹿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保护区负责人、中国最年轻的麋鹿专家丁玉华先生,为挽救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作出了卓越贡献。保护、观察、研究麋鹿第一人那是1990年的夏天.美国斯密索尼研究院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中心聚集了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野生动物保护专家。丁玉华15分钟流利的英语演讲,6次被掌…  相似文献   

12.
造访阳明山     
孙宇 《两岸关系》2004,(10):61-63
台湾阳明山的植物与大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山上的梦幻湖中,生长着一种被台湾学者称为珍品的台湾水韭。专家说,台湾水韭是世界上水韭生长纬度最低的品种。台湾大学植物系的教授蔡淑华经研究得出结论,水韭原产地是大陆东北沼泽地区,由燕鸭南飞时带来它的孢子,在梦幻湖落地繁殖生长……  相似文献   

13.
<正>巍巍十万大山在钦州市贵台镇自东北一路向西南逶迤,到达崇左市扶绥县东门镇六头村时,就像一湾流水突然一顿,形成了一座山。这座叫姑辽的山海拔600多米,分散生长着5000多株有着几百甚至上千年树龄的野生古茶树。春天一来,古茶树争相吐蕊,一片翠绿。钟灵毓秀的姑辽山经年雾气氤氲、空气清新,所产的古树茶汤色清澈明丽,香气悠长清远,茶多酚等含量在同类茶中位居第一。  相似文献   

14.
魅力茶乡     
《今日民族》2010,(9):I0002-I0003
在绵延无尽、气势磅礴的哀牢山与无量山中段,有一个四季如春,神奇美丽的地方,这里有享誉世界的千年古茶树王.  相似文献   

15.
胡昊 《人民公安》2011,(4):60-60
在这个世界上.人不同于万物生灵的一个挺本质的东西或许并非是直立行走或是改造世界的什么主观能动性。树木花草它们一定不知有死亡这件事情。所以,它们朴素和美地生长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热爱它们未必不是居于对我们自身的一种悲怜,因为我们知道它们也是有死期的,而花草们不知。  相似文献   

16.
宝天曼是以保护过渡综合性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在宝天曼的莽莽林海中汇集着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保存着大量的天然原始次生植物和生物群落。其物种之繁多,品系之完整,状态之原始,在国内十分罕见,被中外专家誉为“天然物种宝库”、“生物物种天然基因库”、“中州绿色明珠”。1988年,宝天曼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宝天曼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在宝天曼弥漫着荒蛮之氤的莽莽丛林中,繁生着近3000种植物,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29种、珍稀…  相似文献   

17.
地热对京城百姓来说已不再是一个新名词,越来越多的人在不经意间享受过或正在享受着地热资源为他们提供的种种好处──地热供暖、地热洗浴、地热医疗、地热养殖……“飞入寻常百姓家”新中国五十华诞期间,成千上万盆花卉如神兵天降,云集首都各地,京城处处生机盎然。这些花卉来自北郊小汤山亚洲最大的苗圃,这里一年四季生长着可供各种活动所用的花卉,而正是北京特有的地热资源营造了它们的生存环境。还有寒冬腊月市民菜篮子里新鲜的绿菜花、生菜、西芹,活蹦乱跳的鱼虾,哪一样和地热没有关系呢?北京是世界上具有地热资源的六个首都之…  相似文献   

18.
洋县,这个坐落在陕西南部、汉中东缘的山区县,曾是四大发明家之一的蔡伦造纸并长眠的地方,因秦岭的阻隔,在很长时间里鲜为人知。1981年5月27日,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在陕西省洋县被世人发现,消息传遍了全世界。此后朱的保护便受到了关注。17年过去了,朱的保护进行得怎样?在洋县,人们可以看到,这里已成为保护朱鹤的大本营,也成为中外合作、科学实验以及旅游观光的兴盛之地。朱生存的乐土,已由发祥地姚家沟、三岔河伸向1市4县3000多平方公里的秦巴大地;数量由当年的小小7只壮大到82只(最新统计数字:人工笼…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它那憨态可掬、神奇美丽的形象,在全世界享有崇高的声望,受到普遍热爱,被视为和平与友谊的象征。196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成立,一致推选以大熊猫形象作为这个国际组织的会徽和会旗。表明它古老的历史,稀少的数量和重要的科学价值,概括了整个拯救濒危物种神圣工作的全部意义。大熊猫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数百万年前,中国云南禄丰热带森林的沼泽地就生活着它们的远祖——始熊猫,在四五十万年以前,熊猫家族的广大成员,开始与猿人同居于中国江南的广大土地上。从已发现的化石来看,当时它们在中国广泛分布。但…  相似文献   

20.
裕民县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塔额盆地南缘,西与哈萨克斯坦国接壤,总面积6220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5.3万人,由汉、哈、回等19个民旅组成,少数民旅人口占45%。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边境县。裕民县资源丰富:这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珍稀植物活化石野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