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在现代,任何发展问题如果不纳人全球或世界历史的范围来研究.是根本无法说清楚的。但是迄今为止,我们在对“全球或世界历史角度”本身的认识上仍处于浅层次。我以为,系统考察现代西方世界历史理论与现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关系是深化对“全球或世界历史角度”的认识,全面、科学地把握“全球或世界历史角度”的一个重要逻辑环节。一、“西方中心论”与“现代化理论”整个19世纪,在西方世界历史理论和世界历史编篡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是“西方中心论”。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帝国主义旧殖民体系的分崩离析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全球…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分子所追寻的"民主"观有明显的变化,"民主"的内涵由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民主观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这种转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西方文明的怀疑与反思;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批判。这个转变说明社会主义民主观不是西方民主的机械转述,亦不是西方民主思想的简单再现,而是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厘清这个转变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观提供了历史逻辑和历史支撑。  相似文献   

3.
曾崇碧 《世纪桥》2012,(21):39-40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马克思主义对于世界和中国的影响力是无容置疑的。文章主要从历史和文化角度阐释在“五四”运动前后,在众多西方思潮、学说中,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历史和中国共产党认识演变的角度,回顾从1948年5月中国成为关贸总协定的23个原始缔约国之一,到2001年1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50多年里,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所发生的变化,以及产生这种变化的主客观原因。同时,通过论述这种变化,证明中国共产党在对外关系方面的成熟和理论贡献,这就是:第一,正确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怎样与资本主义世界共同发展问题;第二,正确解决了中国发展能否和怎样借助于国外资源和国外市场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在资本逻辑的主导下,呈现出一种动态的、不平衡发展的辩证过程。世界历史形态的演进,在资本逻辑的规制下呈现出变动性与不变性的双重特征,即不变的霸权等级体系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人类发展需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中国在世界发展趋势下做出的科学研判,是世界历史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既是对长期以来由西方资本所主导的不平衡世界霸权体系的批判,也是对历史进入新阶段世界发展格局的新构建。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对外经济交往思想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对外经济交往思想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有着割不断的历史联系。考察这一理论发生发展及其实践过程,不仅有着重要的历史、理论价值,而且有着不可忽略的现实、实践意义。世界各国之间建立发展各种联系和交往,特别是经济上的联系和交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时代,这种联系和交往却是建立在少数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对多数落后国家的经济侵略和殖民主义统治的不平等的基础上。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同中国的经济关系就是如此。西方列强利用其政治、军事和…  相似文献   

7.
吴彬 《世纪桥》2009,(23):56-58
提到西方社会与我们的不同,人们做出的第一反应大概都是他们重视个性,凡事以个人为中心,注重自己的自由选择,个人主义化倾向较强等等。这和西方由来已久的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在西方社会的文明进程中,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整体性和普遍性意义,它构成了西方人赖以把握人和世界关系的基本方式和存在状态。具体而言,弄清楚什么是西方的个人主义,恐怕还要到古希腊寻根问底;要弄清楚西方的个人主义传统发展与变化,还要到历史之流中去查找和辨析。  相似文献   

8.
吴彬 《世纪桥》2009,(21):56-58
提到西方社会与我们的不同,人们做出的第一反应大概都是他们重视个性,凡事以个人为中心,注重自己的自由选择,个人主义化倾向较强等等。这和西方由来已久的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在西方社会的文明进程中,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整体性和普遍性意义,它构成了西方人赖以把握人和世界关系的基本方式和存在状态。具体而言,弄清楚什么是西方的个人主义,恐怕还要到古希腊寻根问底;要弄清楚西方的个人主义传统发展与变化,还要到历史之流中去查找和辨析。  相似文献   

9.
卞积 《党建文汇》2000,(3):43-43
过去几千年来,主宰这个世界的似乎应该是中国人或印度人,而不是白种人。这种东西方势力颠倒的原因,使人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10.
苗文玉 《探索》2022,(6):14-25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源自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浸润、中国共产党对新文明的自觉追求、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滋养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成就的升华,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以厚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前提、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核心、以不断推动中华文明繁荣发展为基础、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关键、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建构合作共赢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方向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新形态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积极开启和成功实践,证明“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单向发展论”“国强必霸论”等基于西方现代化经验与文明认知的理论是错误的。这些西方错误理论并不适合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时代主题,也不能解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使命追求。这种生成逻辑、运行逻辑、价值逻辑相统一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为人类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演进西方“现代化”理论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是西方社会现代化运动的理论依据。本世纪下半叶,非西方国家追求现代化的历史实践冲击了西方正统的“现代化”理论及其方法论。进入90年代,该理论更是受到各方学者的广泛质疑与批判。世界历史上的...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中国社会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在自身内部进行的社会结构的修整运动,就它的外态而言,则始终处于一个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中。这种结构,直到明末清初西方早期资本殖民主义来到东方,才开始发生了不同于丝绸之路以及宋元以来海外贸易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自然地引起了各文化区域关系上的变化:由隔绝转到联系。这一外部关系的改变,促使中国古代社会的内部关系发生相应的冲突,并最终导致古代中国大国地位的衰微。从中国历史的自体来看,明清之际的封建社会已经完全烂熟进入了它的衰败阶段,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虽然在封建主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资本全球扩张、经济全球化、西方发展成为社会国家这样的世界环境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但它不是西方社会资本主义的翻版。相反,它是大胆抓住世界剧变的历史条件,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植根于中国大地、代表人民利益、适应中国和世界发展要求,成功开拓了东方社会主义道路,是与现代资本主义在发展逻辑、制度本质、文明源流和发展战略上有根本区别的独立的社会形态。我们必须破除西方中心论史观,用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新的历史创举作出学理阐明,构建东方社会主义新理论,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以往西方世界对欧洲战场研究颇多,对中国战场关注较少,近年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作者将近两年来欧美作者介绍中国抗日战争的研究成果推荐给读者,相信在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真实客观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和体现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地位的作品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5.
吕春 《党史文汇》2007,(12):38-40
作为20世纪印度最伟大的文学家、音乐家、美术家、教育家,泰戈尔学识渊博,对中国的历史有深入的了解,很早就希望到中国访问。 当1913年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包括中国的知识界。泰戈尔的文学成就得到西方世界的最终承认,给东方民族找回了自信。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2010年的欧债危机,对于世界历史来说绝对是具有转折性的事件,其影响不亚于冷战结束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其对西方与世界关系的深远影响还将持续发酵。危机所暴露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更深一层体现了西方的制度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对共享发展理念实践视域的思考并不仅仅置于中国之中,而是以深邃的世界历史眼光,推进其在空间之维中跃迁和延伸,力求构建发展成果世界性共享的价值理念.从历史逻辑上,这种价值理念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从理论逻辑上,这种价值理念是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论逻辑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与拓展的体现;从实践逻辑上,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这种价值理念付诸现实的实际举措.共享发展观的世界性表达具有价值普适性指向,是中国在推进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创举,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伦理本位特征,这种原生性的发达的实践理性与西方的逻辑理性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文化的伦理本位思想肇始于中国在步入文明社会时宗法血缘文化的保留,以后在儒、墨、道、法等文化流派中均有一定的表现和发展。这种伦理本位思想形成了中国重德的耻感文化心理传统,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乃至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时代 ,俄国农村公社正处于剧烈的变化过程中 ,同时它的世界环境也处于剧烈的变化过程中 ,在这种复杂的内外变化过程中 ,它的前途会出现怎样复杂的可能性 ,特别是这种变化又是怎样形成一种特殊的东方革命的条件和方式 ,这种特殊性对于我们深化认识当前中国初级的社会主义有什么重要的借鉴意义 ,同时这种特殊性与苏联最终的解体有什么内在联系。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一、俄国农村公社的几种前途俄国农村公社的发展经历着不同的历史环境。每一种不同的历史环境决定着它不同的历史发展内容、形式与前途。俄国农村公社…  相似文献   

20.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特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必有着与其相适应的文化。中国文化伴随着世界文明及我国现代化的潮流,走向现代形态。它既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又吸吮西方文化的精华。 中国古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历时几千年,薪火相续,绵延不绝,其原因就在于它始终是个统一的文化。长期以来政治上的中央集权、思想上的“独尊儒术”、民族的融合、共同的语言文字等要素,促成了中国文化的统一性。就是这种统一性使中国在几次文化论战中,都能够守住自己的根,同时又能去同化外来文化。西方文化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崛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猛烈地冲击西方文化传统观念,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文化出现在西方世界,而曾一度代表着世界文明最高成就的中国文化在历史的重大转折中却落伍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传统文化发展成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