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评艾伦·伍德的《资本主义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的起源》是一本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研究著作,也是一本针对现实资本主义的批判性著作。在该书中艾伦·伍德讨论了商业化解说模式的关键点和对这种模式的几个有代表性的不同观点,并对资本主义的起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新帝国主义与民族国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伦·M.伍德在2003年10月9日英刊《反潮流》中发表了《资本主义帝国与民族国家:一种新的美帝国主义?》一文,认为全球化时代的帝国主义尽管基本上是通过世界市场来统治世界,但是由于世界市场结构性的不平等蕴含巨大的动荡趋势,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中心,将不得不强化其政治军事权力,并且将不得不强化各民族国家的统治职能,借以达到操控全球化的目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3.
重新发现帝国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刊《每月评论》2002年11月号刊登了约翰·B.福斯特题为《重新发现帝国主义》的文章,认为美国主流媒体重新大谈新帝国主义这一情况表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在垄断阶段的必然趋势,因而认为帝国主义理论已经过时的观点是错误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4.
20 0 4年 2月 2 8日 ,美国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于纽约去世 ,享年94岁。世界左翼学者随后发表了很多纪念文章 ,这里选取的是《每月评论》网站 2 0 0 4年 4月 10日刊登的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所著的题为《纪念保罗·斯威齐》的长篇悼念文章。该文结合斯威齐的生平、著作 ,详细地介绍了斯威齐、他创办的《每月评论》杂志和每月评论出版社在批判地分析资本主义和推进社会主义运动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对我们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极有帮助 ,现摘译如下 ,以纪念保罗·斯威齐。一保罗·斯威齐 1910年 4月 10日出生于…  相似文献   

5.
美刊《国际社会主义评论》2005年11—12月号发表了菲尔.加斯珀关于艾伦.伍德(Allen Wood)《卡尔·马克思》(第二版)一书的评论。菲尔·加斯珀认为,艾伦·伍德在本书中明晰地阐明了马克思在五个论题:异化、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道德、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上的观点,特别是着重论述了马  相似文献   

6.
《反思马克思主义》杂志2002年夏季号(第14卷第2期)发表了贾森·里德(JasonRead)题为《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的偶然基础》(Primitive Accumlation:The Aleatory Foundationof capitalism)的文章,主要运用阿尔都塞等人的理论,认为尽管马克思在其他著述中实际上认同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的目的论的说法,但是在《资本论》中的《所谓原始积累》等章节中,实际上提出,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一系列偶然因素交织的结果,它依赖于国家暴力的支持和维护,这种暴力今天仍然在继续,这就说明资本主义的存在是没有保证的,因此就总是存在改变的可能性。马克思著作本身逻辑具有多样性。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7.
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刊《每月评论》2001年10月号刊登了约翰·B.福斯特的文章《生态学反对资本主义》,认为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完全相悖,资本主义不能解决生态问题。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1963年,蕾切尔·卡逊在《我们的环境污染》的讲演中,把20世纪末社会对生态理论的完整含义的抵制与维多利亚时代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抵制相提并论。今天,要想在受教育的人里找到否认进化论的人恐怕很困难。然而  相似文献   

8.
美刊《理论与社会》2001年5月号刊登了弗雷德·布洛克题为《运用社会理论超越历史偶然性》的文章,对该刊2001年4月号发表的威廉·鲁宾逊的文章《跨国国家的兴起》作了批评,认为鲁宾逊所谓跨国资产阶级和跨国国家正在形成的观点很难成立,因为各国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很脆弱,在资本主义体系经常会面临的严重危机的压力下,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仍然会激烈冲突。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3年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冬季号发表了菲利普·安东尼·奥哈拉题为《严重的衰退和金融不稳定还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长波?--一种调节学派的研究方法》的文章,针对当前关于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前景的乐观和悲观的两种争论,根据调节学派的基本方法和标准,检验了当前资本主义在技术生产方式、消费调节模式、世界经济金融体系等方面的新变化,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当前资本主义并不处于长波上升阶段,其积累制度仍然充满不稳定性。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0.
垄断资本和新的全球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刊《每月评论》2002年1月号刊登了约翰·B.福斯特题为《垄断资本和新的全球化》的文章,认为所谓的全球化只是垄断资本在全球范围积累,它将导致资本主义矛盾在全球展开,世界将更深更普遍地卷入帝国主义危机。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1.
法国著名哲学家雅克·德里达逝世后, 世界各大媒体都发表文章进行报道和评论, 一些媒体的批评性文章激起了很大的争议, 尤其是《纽约时报》发表的乔纳森·坎德尔的诋毁性讣文。王晓群教授的文章对这些论争进行了述评, 认为这些争论不仅仅是针对德里达个人的, 也是不同学术派别之间的争论的继续。《论雅克·德里达》是朱迪思·巴特勒在《伦敦书评》上发表的纪念性文章, 文章高度赞扬了德里达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与资本主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篇访谈文章最早发表在网站http:aurora.icaap.org的2004年8月在线“采访著名思想家和作家”的栏目中,后该文被稍作修改后正式发表在2004年11月的《每月评论》(MonthlyReview)上。采访人丹尼斯·瑟龙是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社会学系兼职教师、该校“新自由主义的全球主义及其挑战者”研究项目的研究人员;被采访人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则是美国俄勒冈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著有《马克思的生态学》、《脆弱的星球》和《生态学与资本主义的对立》等著作,被誉为当代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蒂莫西·贝维斯的著作《物化或晚期资本主义的焦虑》(Timothy Bewes,Reification,orthe Anxiety of Late Capitalism,Verso,Londonand New York,2002.)从"物化"概念出发,对卢卡奇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研究,在英美学界受到好评。蒂莫西·霍尔(Timothy Hall)在英刊《激进哲学》第121期(2003年9/10月号)上发表书评《绝对的批评》,认为物化与面对物化而产生的焦虑并不是像贝维斯所说的那样,是由基督教形而上学推演出来的,而是由历史实践决定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左派评论》杂志2002年9-10月号发表汤姆·默茨的文章《草根全球主义》,认为哈特对参加世界社会论坛的各种运动的多样性、网络化的看法沿袭了他《帝国》一书的观点,并对此提出了批评。文章主要内容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5.
巴夏尔·阿布 -曼尼在美刊《每月评论》2 0 0 4年 6月号上发表文章《〈帝国〉的幻像》,认为迈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奥·耐格里的《帝国》一书已经成为一场关于全球化、帝国主义当代形态和冷战后时代等重大问题的大辩论的一个焦点 ;《帝国》中的观点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相距甚远 ,与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具有同样的乌托邦色彩。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一、后帝国主义还是新帝国主义 ?要理解哈特和耐格里的帝国理论的性质 ,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列宁对帝国主义的看法。在布尔什维克革命前不久 ,列宁说 :“然而 ,能不能反驳说 ,不可以抽象地‘设想’帝…  相似文献   

16.
美刊《批判社会学》2005年第3期上,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社会学教授斯坦利·阿罗诺维茨(Stanley Aronowitz)就迈克尔·布若威的《公共社会学的批判转向》一文发表评论性文章,针对布若威所呼吁的公共社会学,他指出关键在于重建公共知识分子群体,并进行跨学科研究。文章主要内容如下。1987年,拉塞尔·雅各比(Russell Jacoby)出版了其极具影响的著作《最后的知识分子》,他在该书中认为,曾经有人数相当多的一群知识分子积极地寻找过“公众”。雅各比的目标是要把批判思想带入公众争论领域,作为一名历史学领域的知识分子,他深入地探究了近期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美刊《每月评论》 2 0 0 3年 12月号发表了迈克尔·耶茨题为《工人阶级能改变这个世界吗 ?》的文章 ,分析了当前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工人运动消极不振的基本原因 ,并指出工人阶级仍然是能够改变甚至推翻资本主义的运动的领导阶级。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形形色色的激进派都认为必须以一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取代资本主义。马克思认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这一新社会的主要动力是资本主义自身产生的工资劳动者阶级 (即雇佣劳动者阶级 )。然而当前激进派普遍认为工人阶级承担不了马克思为其设定的这个任务 ,因为工人阶级尽管有足够的时间却没有完成这个…  相似文献   

18.
《阿雷格里港宣言》及评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http://www·zmag·org网站2005年4月2日发表了题为《〈阿格雷里港宣言〉及评论》的文章,该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参加第五届世界社会论坛的19位世界著名的进步学者,包括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萨米尔·阿明、贝纳德·卡森(Benard Cassen)、沃尔登·贝洛(Walden Bello)等共同起草的《阿格雷里港宣言》;第二部分是南非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帕特里克·邦德对该宣言所作的逐条评论。现将该《宣言》及邦德的评论译介如下。《阿雷格里港宣言》自从2001年1月召开第一届世界社会论坛以来,无论在国家还是在地方层面,社会论坛现象已超越自身而扩…  相似文献   

19.
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2003年夏季号发表了米歇尔·皮瑞曼的题为《知识产权与商品形态:对剩余价值转化的新思考》的文章,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新的商品形态,它是马克思没有详细论述的剩余价值的特殊的新的转化形式。当今社会中知识作用的加大反映了社会一般劳动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资本主义越来越失去存在的必要性,对知识产权的过分保护成为资本主义扩大商品化、抵制利润率下降从而保护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办法。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与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化浪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刊《每月评论》2003年3月号刊登了阿兰·G.纳塞尔题为《私有化是资本主义的趋势》的文章,认为私有制构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凯恩斯主义虽然在“二战”后暂时抑制过资本主义的私有化趋势,但是由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私有竞争的微观经济基础的根本矛盾一直未解决,因此它在20世纪70年代最终出现严重危机并被抛弃,资本主义用新自由主义取而代之并在过去20多年中重新掀起私有化浪潮。但是这并不能导致资本主义新的稳定扩张。世界资本主义将再次进入动荡期。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