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在第三届世界减灾大会开幕式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讲话,他强调:"减少灾害风险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前线防御。这是一项精明的商业投资和拯救生命的明智投资。"会议重要成果之一——《2015—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中,也将了解灾害风险,加强灾害风险治理以管理灾害风险等内容列为未来优先行动事项。可见,加强灾害风险管理已成为全球防灾减灾战略的重点。如果说过去灾害管理的工作核心是应急管理,那么下一阶段新的工作核心将是"灾害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2.
五年前的伤痛还未抚平,2013年4月,四川芦山一场7.0级的地震再次重创天府之国。无情的灾难,瞬间吞噬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西南处,国有殇,中华民族再一次奏响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悲壮交响。大震巨灾发生也进一步提醒我们必须"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在全社会,尤其是中小学要深入、持续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倡导公众要具有防灾减灾的意识,用科学的减灾技能应对灾害,守护生命。  相似文献   

3.
正"遇到灾害,老年人应如何正确应对?"面对老干部们年龄高、体能弱,自然灾害逃生避险和自救能力不足的状况,河北省邯郸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的服务人员融防灾减灾宣传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对提高老干部防灾减灾知识和能力进行了思考与探索。第一,宣讲形式上变"念报说教"为"面谈传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相似文献   

4.
<正>又到一年五月天。正是春末浅夏的时节,在暖阳的烘托下,和风携着不易察觉的温热,缓缓将生命的气息散播开来。此时,一簇簇的花卉竞相开放,树木愈加繁茂,第九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也如约而至,主题是"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5.
郑东 《中国减灾》2012,(5):46-47
减灾文化是人类在预防灾害、应对灾害的抗争中认识运用自身的思维智慧和知识能力的一切活动。人既是减灾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减灾文化的创造物。减灾文化实质上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两种相互联结、且相互作用的特征显现。  相似文献   

6.
资讯     
《中国减灾》2014,(21):64
正湖北:省减灾委部署2014年国际减灾日主题宣传工作9月底,湖北省减灾委下发通知部署2014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宣传工作。通知指出,近年来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加速,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迅速攀升,应高度重视老年人灾害救助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今年国际减灾日主题,关注老年人,按照职责分工,扎实开展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7.
短讯     
社会救助和灾害应急救援★海南省减灾委员会日前召开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传达《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总结回顾近年来该省综合减灾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减灾工作。副省长、省减灾委员  相似文献   

8.
2009年10月14日是世界第20个国际减灾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与2008年相同,为"减少灾害风险,确保医院安全".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和世界卫生组织将密切合作,推动世界减灾运动,努力实现三项具体目标:加固医院设施,保护病人和医护人员的生命;确保医院设施在自然灾害发生后能够运转;提高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减少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减灾》2013,(9):50-51
2013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这一定位是对去年主题"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细化和具体化,它抓住了防灾减灾文化建设的关键,即弘扬防灾减灾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使政府、组织和个人具备较强的灾害风险识别能力、掌握相应的减灾技能,这也是防灾减灾意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云南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强度大、灾情复杂、损失重、  相似文献   

10.
<正>8月9—11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联合江西省民政厅、赣州市民政局在赣州市举办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培训班。此次培训是"中国灾害管理和协调支持项目""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能力研究"的子项目。培训期间,来自国家、省、市有关专家通过现场授课方式,对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减灾救灾标准、灾害应急预案、灾害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11.
亚洲减灾大会旨在为亚洲各国提供以下这样一个平台:分享灾害风险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兵库行动纲领》框架下确定在亚洲实施行动的优先领域;促进亚洲区域减灾合作。为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生命以及社区和国家的社会、经济、环境资产损失等,《兵库行动纲领(2005-2015)》确定了三个减灾战略目标和五个优先领域。亚洲国家  相似文献   

12.
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公众参与尤为重要。而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实现灾害管理工作的"关口前移",由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风险评估工作是提升防灾减灾工作成效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新形势催生新理念,新理念引领新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都将发展防灾减灾救灾事业视为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灾害监测预警能力获得大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效显著。新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4.
徐娜 《中国减灾》2013,(9):12-13
每年的5月12日,每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都蕴藉着华夏儿女对"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追思,昭示着中华民族前事不忘、共御天灾的坚定决心。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旨在提升公众了解灾害、识别灾害风险和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综合防灾减灾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我们无法忘记,8年前,北川老县城在汶川特大地震及次生灾害中遭受重创;4年前,发生在首善之区的"7·21"特大暴雨带走了79个生命;几个月前,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爆炸的两声巨响震惊了国人……一次又一次的城市灾害刺痛了我们的双眼。城市,早已被贴上了高风险的标签。城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我国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主要包括防灾减灾教育体验馆、灾害遗址纪念馆、救援培训基地和科研院所灾害实验室四类,其发展呈现出三个趋势——更新技术,注重实训,更"鲜活";基地下沉,贴近群众,更"生活";多元参与,互相合作,更"灵活"。一个"活"字,很好地概括了我国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未来的发展方向。借鉴日本建设经验,提高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的科学性、互动性、体验性,链接各类主体,可以更好地提高全社会的减灾意识和技能,从而推动减灾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子荷 《中国减灾》2007,(11):14-15
2007年10月10日,是第18个"国际减灾日",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为"减灾始于学校"。2006年6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际减灾战略在巴黎的总部发起"减灾始于学校"的活动,以促进各国将减灾内容编入普通教育的教学大纲并改善学校安全。根据联合国国际减少灾害战略秘书处对82个国家的调查,只有33个国家在中小学教学大纲中有关于灾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科学减灾依法应对",这是一个有着深刻内涵的主题,告诉人们科学和法治对于防灾减灾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那么,灾害应对中的科学和法治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为什么既要讲科学,还要讲法治?把这个问题谈清楚,对于我们把握防灾减灾工作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更好地构建我们的灾害防治体系,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安全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对付灾害的经验,找到了维持自身生存发展的方式.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救灾侧重的是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反应,救灾活动大多临时安排匆忙开展,缺少长效的减灾活动安排,更缺乏对民众的减灾意识的培养.以青少年减灾意识培养为例,迄今中小学没有真正防灾减灾自护文化教育水准上的"安全自救教材",现有的多为简单的应急避险宣传页或读本,其缺陷在于没有将安全视为一种长效教育行为,仅仅追求了"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全民减灾教育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的瓶颈。为了进一步推进减灾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下定决心,以更大的力度提升风险防范和灾害应对教育培训的水平,提高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让每一位公民成为防灾减灾中合格、有力的一份子,共同维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