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3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林语堂因提倡别具一格的小品文而蜚声海内外。这位“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散文家,以其对中外文化的独到见解和英汉双语创作的才能在半个多世纪中辛勤笔耕。他的哲学思想、生活态度以及文学观念无疑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幽默”和“性灵”是林氏小品文的突出特点。 1932年,为开启中国现代散文新的性灵文学,林语堂创办了《论语》半月刊。同年,又创办《人间世》半月刊。两者并辔齐进,一个主张“幽默”,一个提倡“性灵”。在《人间世》发刊词中,林语堂阐释了该刊的宗旨:“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故名为‘人间世’”。它标榜“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专门刊载  相似文献   

2.
一些论著多认为归有光的散文“题材狭窄”,“缺乏深广的现实内容”。其实,归有光散文创作体裁多样,题材涉及面相当广泛;其回忆往事,悼念亲人之抒情记叙小品文恰恰是对我国传统散文题材领域的创新、拓宽和发展;此外,归氏在文艺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  相似文献   

3.
从外国的渊源来说,鲁迅的文化批判、进化论、对人的尊严和自由的尊重等,都受到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思潮与西方尼采哲学等的影响,其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也可在西方现代主义创作中找到来龙去脉。在中国的文化渊源方面,“文以载道”、人和文的一致、反省精神等传统思想在鲁迅创作中多有体现,而鲁迅艺术上的诗化体式、不拘一格的形式以及精警传神的语言等,也无不与中国诗的传统和先秦诸子的散文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缤纷生活     
《缤纷生活》副刊是一个服务于广大党员业余生活的版块,主要刊登原创的诗歌、散文、小品文等文艺作品,以及优秀的书法、绘画和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5.
张培基先生“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体现在他英译的散文中。通过对《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词汇、句法、修辞三个层面的分析,总结出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译者的翻译标准、翻译策略和译语表达习惯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现代文坛上,理论家兼作家型的“两栖”文学名家是不乏其人的,诸如鲁迅、郭沫若、朱自清、闻一多、茅盾、臧克家、何其芳、陈荒煤、王蒙等等,然而更多的情况是有人宜于成为多有建树的理论家,有人宜于成为作品等身的作家,二者很难兼而有之。特别是在当代文坛上,既从事理论研究又操文学创作且卓有成就的“两栖”文学大家,更是寥若晨星。而林先生可以说是这“两栖”人物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以其学术理论专著(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鲁迅与中国文化)、《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散…  相似文献   

7.
跨越半个世纪的杨绛散文兼具学者散文与女性散文的优长并自成一体,成为体现当代散文文体背景与延展现代散文艺术生命的重要文体.面对历史,杨绛坚持散文叙事的个人性与日常性,显示出散文写作穿透历史宏大叙事的话语功能,在消解书写“大历史”的写作传统的同时,摆脱了进行历史释义的冲动.杨绛的怀人散文有效地避免了同类散文中常见的情感失真,追求一种基于智者心性的“同情”与“理解”.“人间情怀”既是一种写作视点,又是杨绛散文融会历史之真、人性之常与艺术之美的独特境界,并最终成为写作主体的某种精神写照,为散文文体的深层建构提供了一种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8.
缤纷生活     
《党员生活(武汉)》2014,(5):66-66,F0003
2014年全新改版后的《党员生活》特增加《缤纷生活》副刊版块,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现文学艺术才华的平台。该板块主要刊登原创的诗歌、散文、小品文等文艺作品,以及优秀的书法、绘画和摄影作品。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9.
缤纷生活     
2014年全新改版后的《党员生活》特增加《缤纷生活》副刊版块,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现文艺才华的平台。该板块主要刊登原创的诗歌、散文、小品文等文艺作品,以及优秀的书法、绘画和摄影作品。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苏青的小品文记述女性的庸常生活,打破了沦陷区周作人一路"冲淡"文字盛行的单调局面,也一反"五四"以降感伤主义的文学传统.关注庸常生活对主流文学忽视人的感性生命和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纠偏补正作用.张爱玲、苏青小品文创作对现代汉语散文的最大意义就是开创了一种女性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文体现着中华历代圣贤和文人志士的思想、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古诗文以其无可取代的精神力量,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发挥着独有的教化功能,实现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职语文教学要通过对古诗文中蕴含的思政要素的深入挖掘,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实现古诗文在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语言形式自身审美价值的关注 ,周作人对现代散文语言的理论思索是颇为独特而深刻的。与当时其他论者相比 ,周作人并不因强调白话传达现代思想意识的功能而轻视其自身的“艺术之美” ,而是认为语言是有生命、有灵魂的 ,所以 ,他提出现代散文的语言要在白话口语的基础上古今杂糅、中外互补、雅俗共赏、骈散结合 ,使现代散文在走向通俗易懂的同时 ,并不乏东方古国的神韵和灵气  相似文献   

13.
诗体赋主要产生于西汉初期,作为汉赋中的一种体式,它兼有诗与赋两种特征.与同为汉赋的散体赋和骚体赋相比,诗体赋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方面语言上多四言整句;内容上多为咏物题材;表现手法上多以象托意.诗体赋的产生和发展脱离不了与先秦诗歌的关系,但真正作为诗体赋的滥觞,应当是屈原的<橘颂>和荀卿的<赋篇>五德,它们已经基本具备了诗体赋的三个特征.先秦帛书<相马经>文体类似于赋,对于研究汉代诗体赋的形成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文为诗”始自杜甫,韩愈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诗歌创作手法,而晚唐杜牧学习杜甫、韩愈,其诗中的“以文为诗”现象很明显,有句式参差;改变句律,打破诗歌句式的常规节奏,使其如散文那样流动自如;化偶句为单句,故避属对;以虚词入句;不顾声律;诗长如散文;诗题长如散曳序长如散文等八种表现形态。杜牧的“以文为诗”直接影响了宋人,成为宋诗的一个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研究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实践的发展而出现。其发展大致可经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5年前后、2005年至今。本文分别称为兴起、中断、复兴三个时期。论文列举了每个时期代表性论著及其观点,分析了存在的不足与造成的原因。本文最后就继续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提出了五条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的“随感录”创作延续了早期政论文对时事政治的关切和评说态度,同时也蕴含了更多的文学意味。李大钊和鲁迅是这一时期“随感录”创作的重要代表人物。前者有意拉开了政治和文学的距离,用自己的创作实绩表明政治文学化表达的可能性;后者以强大的个人能力为现代杂文的发展打上了鲜明的个人印记。他们共同丰富了五四时期的杂文创作,为现代文学文体的自我更新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从古至今,不乏对骈文形式颇存訾议者。实际上,骈文体式是具有其合理性的。骈文四大形式特征(裁对、隶事、声律、敷藻)无不符合审美法则,有其存在的哲学和美学基础。《周易》作为我国传统儒道文化的哲学基础,以自然为准则,统摄万象。我们可以借助《周易》这本奇书来阐明骈文审美特质的理论基础,纠正学界轻视骈文的偏颇。  相似文献   

18.
于坚作为新生代诗歌的代表人物,其口语化写作已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他在散文创作上对诗性精神的坚持和建立,为当代散文写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对民间写作立场的坚持,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以及对传统和现代化之间矛盾冲突的焦虑,使他的散文充满了自由、浪漫而不飘浮的诗意,为当代散文拓展了表现空间,也使他在中国当代散文发展进程中有了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尽管许多词论把李清照之词尊为婉约之宗,但从词的特性、发展历史以及本色词与变体词的对照来看,柳永之词比李清照之词更能代表词的本色。"诗化词"、"豪放词"并不就是变体词,"婉约词"也并不就是本色词。  相似文献   

20.
词作为一种异于诗、文的文体观念,形成于晚唐,《花间集》代表了词体的成熟,确立了词以婉约含蓄为特征的文体风格,后柳永的慢词、苏轼等人的豪放词是词体风格在不同方面的衍生和变异,是文体自身发展变化的结果,丰富了词的文体风格。然从词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过程来看,婉约含蓄仍是词的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