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洪 《工会博览》2008,(2):26-28
20年前,李瑞香送儿子孟皓昶到县医院治病,在归途中,年仅两岁的孩子被人抱走,全家人多处寻找未果后来,李瑞香生下了二儿子孟思昶,2007年春节期间,到同学家串门的孟思昶发现,同学姐姐的男朋友古新波的相貌和动作与自己出奇的相似,就当作“奇遇”告诉了母亲,李瑞香赶到古新波工作的地方,看到了简直就是丈夫翻版的古新波,李瑞香断定这就是20年前自己丢失的孩子,后通过亲子鉴定,确认古新波就是孟皓昶——。  相似文献   

2.
家庭和睦就是我的幸福 燕京信息中心 史亿民 昨天,我的大学同学——宿舍老大来电话告诉我,她已平安产下九斤的儿子,"我很幸福,也希望你们都幸福",她哽咽地对我说.挂了电话我反问自己"我幸福吗?,幸福是什么? 幸福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定义,我的幸福就是家庭和睦,家人身体都健康.所以我现在拥有自己最最朴实的幸福,我希望所有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也同我一样拥有这份朴实的幸福.要说我现在的梦想,那就是父母身体能更好一些,女儿能在未来的岁月里健康且快乐地长大,并在成长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学会思考.一句话,希望我的生活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对相依为命的父子:单身父亲独自抚养有严重智力障碍的儿子,为使儿子享受到正常人的幸福和快乐。父亲不惜牺牲自己的爱好和快乐,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音乐奇才”!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体会到黑暗中被人观察的甜蜜是几年前的事情了,而且不可思议的是,带来这奇妙感受的是一个三岁的孩子。他是我的儿子,一个顽皮、结实、虎头虎脑的愣小子,最喜  相似文献   

5.
儿子喜欢听故事,在我看来,他不是一般的喜欢,简直就是超级故事迷。大概是儿子两三岁的时候,妻子对我说:“你那么会编故事,就讲点儿给儿子听嘛!”我想想也对,自己小的时候不是常坐在院子里听老人们讲故事吗?许多故事至今记忆犹新,有的甚至对我影响很大。于是,我开始试着给儿子讲故事,我本以为儿子那么小,什么也听不懂,可儿子一听  相似文献   

6.
刘原  老北 《法制博览》2008,(8):41-41
20年前,有一名叫巩俐的姑娘在银幕上龇出了一口虎牙,她后来成了国际巨星;几天前,阿联酋一家六星级酒店到武汉高薪招服务员,有名女生朝主考官亮出了虎牙,她被淘汰了,因为外国人第一眼看的就是牙齿。同样的器官,长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云泥之别,那女生最恨的就是,为何那家酒店的老板不是张艺谋。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我的儿子很顺利地来到这个世界.然而,我却像往常一样,还要出差,还有那么多的工作在等着我. 时间飞逝,儿子在我不经意间便学会了自己吃饭,在我不在他身边的时候学会了叫第一声"妈妈"和"爸爸". 他成长得如此迅速,时间如白驹过隙. 随着一天天长大,他经常问我一个问题:"爸爸,有一天我一定要像你一样.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回家?"  相似文献   

8.
在很多人眼里,上海戏剧学院是明星的摇篮。其实.在这里做梦的,除了富裕家庭的孩子,也有不少来自农村和城市下岗家庭的贫困生。2004年12月.“上戏”导演系一名学生为筹钱交下学期学费,铤而走险上街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此后.又有几名同学因无钱交学费而面临辍学,此事在导演系引起极大震动。一名叫董栋的同学写信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下岗母亲举债10万从河南来到大上海.她要和儿子肩并肩开展一起爱心自救行动,留住儿子的贫困同学。随后.上海东方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沈婷婷、张芳,上海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孙宇翱,上海广播电台知名播音员陶海也加入到这次爱心行动中……  相似文献   

9.
方小晶 《法制博览》2009,(16):23-23
在一个村子里有两个母亲,她们都有一个不孝顺的儿子。 一个母亲对儿子的不孝十分的痛恨,见人就诉苦,说自己多么多么不容易,孩子他爹去世早,自己又养老又养小的,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娶了媳妇,终于盼出头了,没想到孩子不孝顺,不给粮不给面,养老费也常不给。听者都了解她家的情况,对她十分同情,  相似文献   

10.
去年8月,我儿子患支气管痉挛症,住院了。据说是护理人员不足,小孩只好由家长日夜照顾。那时,天气很热,医院的病床窄小,大小两个人挤在上面简直转不过身来。晚上更糟.不挂蚊帐有蚊子,挂了又不透风,想拿鸿运扇去用,又没有插座。我整夜替儿子擦汗,搧扇子。最要命的是怕他半夜发烧,因为晚上医生不巡房,全靠家长看管,发现问题自己去叫医生,所以大人常常彻夜不眠,担惊受怕。好不容易等孩子出院了,我因为劳累过度却大病了一场。作为医院,既然病孩要家长陪,就要考虑到家长的住宿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并要健全值班制,消除依赖家  相似文献   

11.
贾容韬 《工会博览》2006,(18):50-50
从儿子呱呱坠地起,我就发誓要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为了能让儿子进县城的幼儿园,我倾尽全力给孩子转了城镇户口,后来,我又不遗余力地把他转到了洛阳最好的私立学校。1999年,我又把孩子转入洛阳一流的公立中学。可以说在培养孩子方面,我给孩子创造的硬件是最好的。我付出了那么多,结果却事与愿违。儿子从迷恋电子游戏进而发展到沉溺网络游戏,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倒数,频  相似文献   

12.
旗王 《工会博览》2006,(2):49-49
儿子在上小学前很听话,过年时亲朋好友给他的压岁钱,无一例外都上交给他母亲,可自从上学后,儿子对压岁钱有了特别的看法,坚决不肯再上缴“国库”。理由是班上别的同学压岁钱都由自己支配,他  相似文献   

13.
19年前,当大卫夫妇开始在家自己教育孩子时,并未打算要把4个儿子全送进哈佛大学。但大儿子格朗特从哈佛毕业后留校当了教师,老二德鲁是哈佛的四年级学生。人们都说他们是继承了父田的遗传基因。然而两年前老三瑞德也收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人们再也无法如此评论他了。要知道,19岁的老三和14岁的老四都是领养来的。大卫在1972年辞去了华盛顿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与妻子米基(原高中英语教师)举家迁往加州北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去一所家长学校讲课。课前,有几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不愿和同学交往,下课后。自己一个人玩;吃饭,总爱一个人把饭菜端到食堂外吃:平时,不喜欢与同学讲话:在学校热闹的地方看不到他的身影;回到家里,也很少与父母、家人说话。喜欢缩在自己的房间里……  相似文献   

15.
李太太寓所的门铃响了,香港救助儿童会的社工人员给她送来了两个寄养的孩子:大明和小明。4岁的大明站在门外死活不肯入屋,哇哇大哭;3岁的小明捧着李太太塞来的糖果,诚惶诚恐……大明和小明的亲生父亲是10年前从大陆移民到港的,在建筑工地当散工,日作十几小时,无暇照顾他俩,只好求助于社会福利署。社会福利署把这对小兄弟安置在儿童院,后又转到自愿申请教养儿童的李太太家中。象这样的“寄养母亲”在香港为数不少。  相似文献   

16.
我的语文特别好,好到什么程度?我们高考的时候老师说是35分钟以后才能交卷,也就是说你会不会也得熬到35分钟。那么我35分钟的时候作文都弄完了,所有的题都答完了。等到35分钟,老师说现在如果哪个同学要交卷可以交卷了,我马上站起来交卷,因为我要争这个第一证明自己语文特别好。实际上分数下来也没考多少分。就是交卷交得快。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我朋友李女士因与丈夫王先生夫妻感情不和于2006年11月协议离婚,离婚时双方协议约定儿子军军(7岁)随丈夫生活,李女士按每年1.1万元的标准一次性给付了小孩至18周岁的抚养费9.9万元。2008年7月.军军意外死亡,李女士一直沉浸在极度的悲伤中不能自拔。处理完军军的后事之后,李女士才猛然想起自己曾将军军的抚养费一次性付给了前夫王先生手上,受金融危机影响,现在自己的生活又陷入到窘迫之中.不知能否要前夫把剩余的抚养费退回来。请问:小孩死亡,一次性给付的抚养费能要求退回吗?  相似文献   

18.
说法不同     
王晔 《法制博览》2010,(12):49-49
让别人改正缺点,合适的鼓励,有时要比严厉的批评更有效。在一个村子里有两个母亲,她们都有一个不孝顺的儿子。一个母亲对儿子的不孝十分痛恨,见人就诉苦,说自己多么不容易,孩子他爹去世旱,自己养老的又养小的。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  相似文献   

19.
李良旭 《法制博览》2010,(20):52-52
到瑞士看望儿子。儿子热情地说,我带你到列支敦士登旅游一趟吧,从这里到列支敦士登不需要任何海关手续,跨过与瑞士连接的一座桥就行了,那是个非常美丽的国家。儿子望着我,一脸地兴奋。  相似文献   

20.
常常听见周围的朋友抱怨孩子读书不用功,家长老是要监督,要陪孩子读书。我庆幸自己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儿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即将毕业。十六年寒窗,中间也和别人一样过五关斩六将,应付了无数次的考试,成绩总是班上前几名,高中毕业时还得了省级“三好生”的荣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