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者的期盼     
看过贵刊2005年第九期关于人民币升值的文章,本人也想发表一点看法。关于人民币升值决定的出台,可以用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来形容: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它让人立即发生的联想是,2005年3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那掷地有声的话语:“坦率地说,有些人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但并没有完全弄懂人民币升值以后会出现的问题。我们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对于人民币升值和汇率体制的形成,我们不仅要考虑本国的利益,而且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和世界的影响。这项工作我们正在进行,何时出台、采取什么方案,这可能是一个出其不意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屡创新裔,升值幅度逐渐加快。2005年升值2.56%。2006年升值3.35%,2007年升值6.9%.今年以来的短短几个月.升值4.47%。以2005年汇改前人民币对美元比价8.2765:1计算.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8%。今年4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7”:1美元兑6.992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3.
自去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截至4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比2007年底升值4.39%,比2005年7月21日汇改前累计升值15.62%。同时,人民币对日元累计升值7.31%,对港币累计升值15.78%,对英镑累计升值6.29%,对欧元累计贬值11.68%。人民币升值对我区外贸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8年年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保持了持续快速升值态势,截止到目前为止,人民币第一季度累计升值超过4%,而自从2005年汇  相似文献   

5.
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的人民币升值,对国家宏观经济和国民生活水平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在金融危机过后的新形势下,结合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可能为中国社会和人民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中国应该选择渐进式升值路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健 《人民论坛》2012,(21):48-49
人民币能升又能降,既能够促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还能缓解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还有诸多优越性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屡创新高,人民币汇率形成了持续地小幅单向升值的特征。但去年年底开始,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却开始涨涨跌跌,而不仅仅是单向升值。这表明双向浮动的弹性不断增强,将是未来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特征。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突破三万亿美元,充裕的国际支付能力为人民币升值带来条件;与此同时,中国是高储蓄国家,75万亿的人民币存量已经超过GDP的1.8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比重,这意味着人民币也具备贬值的条件。因此,中国已具备相应条件,  相似文献   

7.
国际社会瞩目的人民币升值问题终于尘埃落定。中国政府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下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从2005年7月21日起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调整到1:8.11.升值2%:同时放弃单一盯住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调整对未来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及台商在大陆的经济活动将产生一定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经贸关  相似文献   

8.
孙庆刚 《求索》2008,(9):15-17
东道国的汇率变动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一般认为东道国货币升值会使外商直接投资减少。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了新的安排,成为影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2005年到2007年,人民币持续升值,然而2006年和2007年进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出现增加趋势。本文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同导向类型出发,对这一情况作出分析,同时也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在结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信息博览     
《政策》2005,(8)
政策信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2005年7月21日19时, 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这项事关国家利益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必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最近,关于"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治理通胀"的反对者出奇的多: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8月25日表示,"用人民币升值的办法来防范物价过快上涨是一种很危险的事情";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外储损失,同时更重要的是将导致国内通胀,短期内抛售美债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据中国央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王勇在8月25日的上海证券报上撰文表示,"中国应该坚决摒弃通过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21日,我国中央银行宣布人民币升值2%。人民币的升值问题受到美、欧、日等西方国家的拚命挤压和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涉及到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对社会治安也必然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我国前一阶段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可谓是见仁见智。一部分人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十分不利,一是不利于克服通货紧缩,二是不利于吸收外资,三是容易诱发金融风险。一旦人民币升值而钳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不会缓解东亚地区通货紧缩的压力,反而会使东亚地区经济变得不稳定。当然,也有另一部分人认为人民币升值是有很大好处的。比如可以更好地运用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开放资本账户,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相似文献   

13.
<正>人民币不断升值成定局汇改以来人民币一路高升,现在已累计升值超过3.78%。2006年12月2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7.8087元,突破7.81整数关口,再次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人民币不断升值无疑给中国的各行各业带了很大的影响,最为直接的要数外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当前国情为基础,通过系统分析汇改七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的主要原因,深入总结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指出: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了负面影响,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人民币的有限升值非但不会减小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反而会对我国由低效率、低附加值的数量型出口增长转变为高效率、高附加值的质量型出口增长产生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个月,世界经济形势渐趋好转,尤其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外贸形势好转,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又成为国际舆论的中心话题。一些国家政要也开始鼓噪人民币升值,先是美国人喋喋不休,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访华前就公开表示,希望人民币升值。然后是欧盟“三巨头”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欧元区主席容克、欧委会经济和货币事务委员阿尔穆尼亚共同发难,在中欧峰会之际施压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16.
“宏观视角“所产生的“正确的废话“,即便是正确的也仍然缺乏指导性,我们迫切需要“微观视角“的解读.   “人民币升值“的传闻,终于有了最后的答案.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即日起,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7.
2005年7月21日,中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通过2年多来的不懈推动,中国的汇率市场化已迈进了一大步。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面对非理性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与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压力,实施积极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已成为目前应对现实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由于美国和日本掀起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浪潮,使得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呼声很高,而人民币大幅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危害大于益处,因此为缓解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压力,应制定一些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资本     
《小康》2013,(6):13
人民币对美元一月内七创新高5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1796,首次跌破6.18,5月之内,连续七次创下汇改以来新高。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已超过0.42%。而今年以来人民币中间价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1.67%,超过去年全年的升值幅度。不过,市场对人民币未来是否还会强势升值,持观望态度。点评:看来海外留学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21日,中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通过2年多来的不懈推动,中国的汇率市场化已迈进了一大步。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面对非理性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与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压力,实施积极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已成为目前应对现实的必然选择。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实施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