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凡能变更心境者,就能改变生活,而变更心境重要的是看待事物的眼光异同。有一则笑话说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人心中“咯噔”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考场上的他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相似文献   

2.
都说鼓浪屿人拥有一种与世无争和平共处的心境,因为近一个世纪左邻右舍都是知根知底的世交;他们不敢过于放浪过于造次,因为到处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眼睛和耳朵;他们自觉维护内心的安宁和秩序,因为一百多年来头顶上总是一直响着经久不息的教堂钟声;他们过着恬适自足的生活,既不奢华也不吝啬。据说,岛上百分之七十的家庭,都有着来自海外的蔚蓝色汇款。  相似文献   

3.
《台声》2020,(16)
正此时,我耳际回荡着施孝荣《中华之爱》气势磅礡的歌声,回想着30年来自己闯荡大江南北的心境,不禁热泪盈眶,我自问,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让人无法磨灭心中的激荡。让我的祖国富强起来回想1989年,一个秋天的下午,我第一次搭乘粤港直通车从香港进入广州,像电影情节一样,内心忐忑不安的,踏进这个似曾相识却又异常陌生的车站,把身上带的港币、美元数量战战兢兢地填在台胞证上面,然  相似文献   

4.
胡成国 《群众》2010,(3):67-68
永葆人民公仆本色,既要靠党规国法作保障,又要靠个人良好的心境作基础。心境,指的是一种修养,它为道德所支撑。不同的人,其世界观和道德支撑点是不同的,其修养的境界自然就不同。心境,看不见,摸不着,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与人文环境相比,心境对个人的影响更直接、更明显,它左右人们的心理,引导人们的行为。它在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人的心境容易受到外界客观的刺激,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2)
正画山画海画乡村的乡愁画家水彩画油画抽象画独求自我的画家退休后重拾画笔大器晚成的画家画画是抒发与传递内心境象,让情感永恒不朽的艺术,可以说艺术家只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一般人,能把自己的感觉表现出来,透过作品让人去体会和理解艺术家创作时的感情和情绪,不管是印象派、野兽派、达达派、  相似文献   

6.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的终极意义就是要提高国民幸福总值:国民幸福总值的增加,一方面,要靠政府的善治来提供外在的条件、环境和空间,让和谐社会作为国民幸福的根基;另一方面,更要靠我们同民个体构建内心的和谐来获得。所谓内心的和谐(主观幸福感),就是指人的主观感受对于外在世界的反映达到一种协调,表现为满意,进而产生和谐、愉悦的感觉。内心的和谐往往是物质与精神的协调统一,是国民个体主观感到的内在与外在的和谐。而若想构建内心的和谐,就必须在明确影响国民内心和谐的三大心理要素即个体的性格、认知、情感的基础上,调整好国民的心态,让国民正确看待社会,努力培养国民的健康人格,从而尽可能让国民拥有更多的幸福。其具体构建内心和谐的途径有三点。  相似文献   

7.
15年前,张振华在一片反对声中顶着巨大压力来到了开平市殡仪馆,选择了这份特殊的、让人“敬”而远之的职业。此后,他一直站在与逝者零距离接触的最前沿,默默奉献在殡葬工作的第一线。即使后来做了馆长,他也一样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但这份特殊的工作在给他带来充实和满足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内心的伤痛和孤独。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成为天空的星辰闪亮.去发热,去发光。让生命更加辉煌。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理想,有一天成为社会的崭新栋梁,去拼搏,去开创,让中国更加富强。  相似文献   

9.
根据心境的不同特点,可分为良好心境和不良心境两种。教师在良好心境状态下授课,面部表情丰富自然,手势动作适中和谐,思路清晰开阔,语言流畅清楚,授课艺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在教师良好情绪的感染下,产生一种亲切、信任感,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基础。反之,教师在不良心境状态下授课,面部表情呆板麻木,思路阻塞,思维迟缓,甚至语无伦次,词不达意,课堂教学效果必然不好。怎样才能使自己有良好的授课心境呢?1.设法引发和培养愉悦情感。人的情感由外界条件引发,积极刺激使人…  相似文献   

10.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去看望他。他和总土里饶相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学界泰斗、北大教授季老这番话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这是我生命的第四十八个生日。在这样的年龄,似乎不该再有太多的激情和感动。可是,这一天的确是那么让我不能平静,让我感慨并为之动容。 往日京城秋高气爽的日子早已不复存在,灰蒙蒙的烟尘笼罩着窗外的街道,屋里挺暗。我读了读关于创作歌曲技巧的书,有些倦然,释卷而席,坐在宁静而寂寞的屋子里,内心一片孤寂。打开钢琴,我随意地弹了一些音乐,我内心涌出一些旋律,淡然而忧郁的乐声在空气中弥漫着。神游于音乐中,抑郁的心境顿时豁然开朗起来。  相似文献   

12.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无境表现有种种,诸如欢悦、性乐、期待、爱慕、忧愁、愤怒,惊骇、轻蔑、懊恼等等,所有这些又可分为愉悦心境和不愉悦心境两大类。教育实践证用,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其工作效率(或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良好的心境有助于充分发挥积极性,则教学效果好;反之,心境不好,教学效果则不明显。从思想政治课教学特点看,教师要想获得最佳教学效D果,除了必备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较高的文化理论素质、知识结构以及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外,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即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要保持良好的授课心境。教师在…  相似文献   

13.
境界源自内心,折射精神,体现修养,成就人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如何拥有良好的心境,保持纯粹的修养,赢得境界的升华,对于为官一方的领导干部而言,是一门必修的功课。而要实现境界的提升,敬畏、宽容、感恩、尽责“四心”不可或缺,必须常怀常有。  相似文献   

14.
诗意地栖居     
马田 《现代人事》2000,(9):39-39
在市声喧哗、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个人不受到一点尘世的污染,永远保持着愉悦的心境,几乎是不可能的。人是七情六欲的载体,正因为有各种感情,人才成为世界的灵物,但如果随着来自现代社会的各种责难与重负,不能够保持良好的心境,不善于营造良好的心境,却也极易被打垮,成为精神颓伤的雨打残花。  相似文献   

15.
2010年研究生毕业后,我选择留在北京,去了一家令很多人羡慕的银行。但其实在内心里,我并不喜欢这个职业,每天西装革履、朝几晚五,日复一日中,我感觉自己的锐气渐失。  相似文献   

16.
去行政化,就是将审判权还给法官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司法改革方案,“去行政化”也是重要目标。司法部司法研究所前所长王公义说:“所谓行政化,就是审的人不判,判的人不审。案件审理应该是谁审理谁判决。”只有去行政化,才能让法官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审理的人不定案。如果说,去地方化是让法院从地方政府的行政体系中独立出来,去行政化则是让法官从法院内部的行政体系中独立出来。  相似文献   

17.
何新华 《世纪行》2014,(8):27-30
<正>所有人的人生,都有圆有缺有满有空,这是你不能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看人生的角度来看人生的圆满。然后,带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的不圆满。残疾不是缺陷,而是人类多元化的特点。残疾不是不幸,而是不便。残疾人,也有生命的价值。愈是残缺,愈要美丽!每个人内心都有善良和慈爱,我想用舞蹈去唤醒和激发人们内心这种最真切的东西。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深深知道我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之重。要让关  相似文献   

18.
《北京观察》2011,(1):26-27
内心充满和谐、自由、爱和美的金纳,以她对大自然细腻入微的观察和独特审美体验创作出令人心醉的作品。她富有诗意的创作,给人一种朦胧、浪漫的气息,呼唤人们去欣赏大自然、珍爱大自然。  相似文献   

19.
我的大学梦     
站在大会堂的讲台上,我的内心很不平静。这里,来过很多人。总统,教授;这里。也来过不少残疾人,坐轮椅的,双目失明的……来的人很多,却唯独没有一个聋人。是啊,让聋人演讲,多么需要想象力!但是今天,此时此刻,站在这里的我,是一位聋人。  相似文献   

20.
内涵之美     
《台声》2009,(7):90-93
交趾陶的造型让人观赏到巧手精雕细琢的功夫.釉彩让人感受到缤纷艳丽的视觉感官冲击,而由这些陶偶所组合呈现出来的题材内涵,更是引起观赏者内心共鸣,激发对宗教民俗的虔诚与感动。庙墙堵上的交趾陶作品,通常都以演义的方式来呈现匠师的理念,他们大多希望藉由庙宇的装饰来教化民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