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分别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层面的概念,这些界定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大体上要经历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期和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即马克思主义原创理论、中国文化和实现转换者,三者的相互作用即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系统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应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般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探索的方法论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般方法论提供总的指导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探索的方法论,分别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袁敬伟 《探索》2007,(1):4-7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聚焦于学科视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需要特别强调增强学科意识。要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要注意明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概念,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大意义;要紧密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基本问题,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鲜明的协同性。从静态看,协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特征;从动态看,协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动力。具体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实践具有协同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发展具有协同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进步具有协同性。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协同性要求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5.
古田会议决议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性成果的一次总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启示:反对主观主义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和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使马克思主义能够真正成为我国先进文化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保证。要加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思维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原则是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思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围绕"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怎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了什么"等重大问题,进行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系统。透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共全国党代会、中央全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在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从思想上对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清算到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建树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的构建,无不与历次中共全国党代会、中央全会有着密切关联。中共全国党代会、中央全会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飞跃的必经环节、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本并加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大众化。因此,中共全国党代会、中央全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要素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理论创新的过程。党的十七大以来,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深入研讨。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中共党史人物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及学科建设这六个方面,对这一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梳理,以期推动该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互动发展、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经阶段和必然结果,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增添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体",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和重要成果,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必要性和理论上的可能性。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传播和不断发展并与时俱进的实践证明了将二者相融合具有可行性。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本位;同时,要立足于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结合中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是立足于解决中国问题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于探索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和环节,而不是让活生生的实际去适应过去的理论结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我们要在此过程中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创新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创新。毛泽东以他的创新精神,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不仅在中国共产党内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解决了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诸多问题。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直接理论成果。后人将从毛泽东创新精神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与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系统总结和多维审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有利于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及发展趋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这些基本经验启示主要概括为:科学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准确把握中国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建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互动的有效机制,找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切入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路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6.
李东朗 《理论学刊》2007,2(12):17-23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延安整风运动具有里程碑的地位。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实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举措,它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延安整风清楚地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永久的、常新的课题,全党和每个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努力致力于这个关系中国社会发展前途和命运的事业。  相似文献   

17.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中国之所以适宜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与中国思维方式的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文化基础;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及宣传普及的实践和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牢牢地扎根于社会实践的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已的生命之泉,这是它坚不可摧而又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遵循着马克思主义这一最基本的理论品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而形成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静  侯明 《理论学刊》2006,1(12):4-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开辟及其不断发展,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不断探讨的重大问题。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以贯之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质;融合民族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之路;人民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命力。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