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晓生 《中国保安》2012,(20):74-74
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近日我在学校的门卫室和校园内发现了一群靓丽的身影——女保安员。这使得我眼前一亮,因为以前我们学校的保安员清一色的都是男性,学校的这一举措也引起了我的好奇。为何要用女保安员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在网上搜索了一通,原来并不是我们学校特立独行,在一些居民小区、银行、医院等地方也有很多是女保安员。  相似文献   

2.
徐忠全 《中国保安》2012,(15):52-52
离开学校已经好多年了,这么多年没有认认真真地看完一本书。前段时间,女儿的学校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要买黄蓓佳的长篇儿童小说——《今天我是升旗手》这本书,闲暇之余我也捧起书来阅读一下,谁知看过以后就爱不释手,被书中小主人公的精神所打动。  相似文献   

3.
1992年7月从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刚毕业,我就担任了毕业班的政治课。虽说学过两年政治理论,可我没有一点实践经验,又无教学参考资料,何况是学校十分重视的毕业班,真有点不知所措。可我还是硬着头皮接受了任务。虽被学校誉为“拼命三郎”,教学十分刻苦、努力,也得到学生们一定程度的认可,但感觉十分吃力。 1994年,我考入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专业本科函授班。面授时在一位同学家里偶然看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打开一看,我立即被那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住了。看了一遍又一遍,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回到学校后,马上建议学…  相似文献   

4.
父亲(随笔)     
数年前,我还是一名从乡下到城里读书的学生。记得刚从农村到城里那会儿,突然间吃学校集体伙食,很不习惯,总觉得那饭不仅硬、散,而且有一股异味儿,菜也难吃。 经同学介绍,我到学校外的一小伙食团吃了一次,觉得那里的饭菜与自家的一样宜人,加上师傅热情和气,所以我决定长期在这伙食团搭伙。 周末回家,我把这事跟父母说了一遍。 我知道,前两周父母已为我在学校吃不惯犯愁。听了我说现在吃的问题解决了,都显出一种欣慰之色。当父亲听我说每天得多用几角钱时,他先是一阵沉默,然后说:“不管怎样,要吃饱,钱是小事,身体要紧,不…  相似文献   

5.
素质     
我任初二(3)班班主任一职那年,学校开始强调素质教育。为了借助家长的力量把这项活动搞好,我向家长们逐一发出邀请,请他们在某个周末晚上前来学校开会的信函。很快到了开会这天,那些提前到校的学生家长,便相互唠嗑,唠着嗑着,其中有个学生家长忽然大起嗓门:“素质教育,不但学校要搞,其他部门也要搞。就说刚才我来开会的路上吧,有个交警拦下我的车,说我酒后驾车,要扣我的车证,我说我只喝了一点啤酒,请多包涵。可那交警却对我发脾气,说他不管啤酒、白酒、黄酒,也不管酒桶、饭桶、水桶,只管不能酒后驾车。我没想到这个交警…  相似文献   

6.
漫画与幽默     
游泳课拉吉先生第一次上游泳课。一小时后他对教练说:‘哦想,今天是不是就练到这儿吧!”“为什么?”“我实在喝不下去了。”最后一张警察拉住一辆超速行驶的邮递车,司机怀着能够被从轻发落的希望解释说:“您知道,我正赶着送完最后一张报纸。”“真是太巧了,”警察说,“我也正赶着送完最后一张罚款单呢!”穷孩子彼得的妈妈告诉彼得说:“在学校里应谦虚、谨慎。要说我们家里很穷。”学校里,老师让同学们写作文《我的家庭》,下面是彼得写的作文:“我叫彼得,我家里很穷,我的父母很穷,家里的花匠、厨师也很穷,我家里所有的仆人…  相似文献   

7.
非常高兴今天终于来到了厦门五齐学校,我是去年年底的时候参加海南石屋农村社区大学的开学典礼的时候认识张芳的。当时我就敏锐地感觉到张芳在做一件非常特殊的、完全与众不同的事。因为这两年我们看到有很多面向弱势群体的教育,比如农民工的教育,我们北京也有,像那个“百年企业学校”,给农民工子弟进行职业培训等等。但是,张芳的这个五齐学校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模式。简单地讲,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所谓实用技能的培训,而是一种人文培训。  相似文献   

8.
往事     
每一个警察都会有一段精彩的故事,而每一身警服的后面或多或少也会有几许留恋几多感慨……   1978年我上了公安学校。那时学员鲜有穿警服的机会,但有一次,大概也是国庆节参加公园值勤,公校临时发了我们每名学员一身新警服。我清楚地记得警服是上白下蓝,白帽子,完事后我才弄明白,这身服装就是海军战士穿的,惟一区别是海军战士的帽徽上是红五角星,而警帽上的警徽是国徽。故事出在了值勤完了以后,我们学员穿警服直接回家休息了。等到返校那天,我穿上警服骑着自行车往学校去,在半路一个十字路口,我看见一名女中学生骑一辆自行…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前不久,笔者学校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学生校园伤害事件,一男生因早恋而与另一男生争风吃醋,用木棒将其打成“植物人”,犯下了故意伤害罪。此案令人震惊,大家也是议论纷纷,我也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我是职业学校的一名德育课教师,担任学校法律课的教学,这一事件促使我对职校生(中专、技校和职业高中的学生)的行为和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思索,对职业学校的法律课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一、职校生违法犯罪日益严重的现状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青少年…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曹妈妈,我在学校里一切都好,请你们不要挂念。学校给我办了助学金,我还能领到奖学金,以后不要再给我寄钱了。没有你们无私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真想叫你们一声妈妈!”  相似文献   

11.
感悟师恩     
谢杰 《现代领导》2007,(2):42-42
18岁那年我从县师范毕业,分到渝陕鄂交界的大巴山深处一所偏僻的小学当教师。学校离县城160里,不通公路,进出大山全靠步行。没有电,点煤油灯照明。吃水要过两条沟去挑,烧柴要翻两座山去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老实说。差不多有一年时间。我总想不通。我在学校每学期都是“三好”生,作文多次获奖,还参加过地区的普通话比赛和演讲赛.各方面表现都不错。那段时间,我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工作得过且过。考学深造的梦想也渐渐潢了。  相似文献   

12.
我叫黄敏敏,来自福建,今年20周岁。从一出生,我学任何东西都比别人慢。上小学时.我每次学试都是在20分以下.在学校里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欺负。2005年我转到福州市育智学校,筇二年福州市开智学校的庄老师发现我有网球方面的天赋后,开始培养我。我用心刻苦地学习,在2006年第四届全国特奥会上,取得了一枚金牌,随后在上海第十二届世界特奥会,我取得了两牧银牌。  相似文献   

13.
最近,看到《中国保安》《要生 存也要空间》一文,我为作 者入情入理的分析而鼓掌外,想就保安自制力进一言。 我是从二炮退役后到保安公司的,转眼间也干了6年保安工作。其间两次立功,4次获嘉奖,连续3年被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评为优秀通讯员。如果说这6年靠什么,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制力和勤奋。俗话说:没有理想的勇上是盲汉,不善于克制的勇士是狂夫。1994年春季我被分到北京某学校做保安,学校保卫科要求学生出入大门下车。有一个学生和我年龄差不多,每次出入大门非但不下车,更可气的是每次都大喊:“大兵,稍息,…  相似文献   

14.
鲍飞立(安徽黄山):我在中学教书,也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因工作之需,常写东西。1989年底,我看到《时事资料手册》这本“汇天下大事于一册”的刊物,爱不释手。此后一直购买或订阅,从未间断。  相似文献   

15.
那时,我还不是一个警察,也从没想到过某一天要做一个警察,甚至潜意识里对警察有一种本能的拒绝。因为社会上耳闻目睹警察的不良现象已太多,对警察的印象也就始终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正像一位执著的孩子总是会说是别的小朋友欺负他,而他永远不会欺负别人一样。我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惟一的可能是远离警察。   大学毕业前夕,系里组织跟一个学校搞联欢,我参加了一个小品《警察与小偷》的演出,我扮演节目中的警察。为了演出效果的逼真,我们特意从学校保卫处借了一套没有警衔的制服。平生第一次穿上制服,一番嬉戏后,新…  相似文献   

16.
热气逼人的1995年夏天,我收到了珠海市人民警察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也就为了这一纸通知书,我与父亲进行了最后一次的顶牛。父亲以一百个的理由和他几十年的亲身经历来反对我走过警校的大门。因为,在父亲的心目中,这不是一个好的职业,何况,家庭经济也不允许我进入警校。但,我依然坚定、执著,谁也改变不了我的警察梦。我忘不了乡亲们在流氓地痞的淫威下的敢怒而不敢言,忘不了今天我的家所以困苦潦倒的原因。当我把警校的通知书交给父亲时,父亲只一个劲地抽着水烟,眼睛看着那虚渺的烟圈,一动也不动。母亲却红着眼,只顾忙着自己…  相似文献   

17.
刚去美国的时候,我觉得那儿的人好像都特别绅士,我还没走到门前,就有人面带微笑帮我开门。我想这或许是西方人讲究“女士优先”的缘故吧,于是就满足地径直穿了过去。一段时间我特别享受这一“待遇”。慢慢地我发现,规矩并非如此,而是“后来者优先”。凡是公共场合有门的地方,总会看到这样的情形:走在前面的人,推开门后都要回头看看后面有没有人进门。他/她会扶着门让后面的人进去,而后面的人进去后,也总要向扶门的人说声“谢谢”,并接着扶。我去孩子学校,特别留意观察,我给后面的小学生扶门,发现没一个不说“谢谢”的。无论在学校还是商店门口,很少有人进去后一甩门扬长而去的。  相似文献   

18.
重返绿荫园     
4月,我首次回到阔别40年的出生地——印尼廖内省丹绒槟榔市,参加母校廖内端本华校96华诞庆典。端本学校早已灰飞烟灭,当地唯一保存原貌的华校中华学校,也更名为“民丹学校”,不再保留华文课程。但那是父母工作了20年、我生活了14年的地方,校园纵然荡然无存,它在我和母亲心中的地位却丝毫没有改变。从福州出发前,97岁高龄的母亲就再三叮咛:一定要去端本学校看看,一定要去绿荫园看看……  相似文献   

19.
徐思民 《春秋》2012,(1):32-33
我和朱铭先生相识,因一个“缘”字。 1979年初,我被单位当时的山东省工艺美术学校,派到南京艺术学校美术系进修,本来随堂听课是吴山先生的《中国工艺美术》,由于是初学,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新鲜,也的确什么都需要学,所以经常对着课表听不司教师的课,像温肇桐、林树中、张道一、奚传绩、周积寅等先生的中外美术史、中国画论、艺术概论...  相似文献   

20.
题目中的量词让我费思量,用“座”、“所”太大,因为毕竟不是学校或学院;用“家”、“间”又嫌小,因为在我心目中,一沙一世界,东京的这个“中国语教室”实在值得大书特书,于是只好用“个”。我不知道东京有没有专设的中文学校,像专供外国人学日语而设的日语学校那样,专供日本人学中文;也不知道若有这样的学校,是不是只学语言而不习文字;只知道东京倒是不乏“书道”学校,那是只教汉字书法而不教汉语的。使我感兴趣的这个“中国语教室”,则是名副其实以教学“中国语”为主——说我对这个“教室”感兴趣,不如说我对创办和维持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