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后,在反对蒋介石集团的斗争中,国民党民主派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宋庆龄等国民党民主人士的影响下,民联、民促等组织的联合有了新的发展,成立民革的条件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党内的民主派(或称左派)曾为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反共内战政策进行了长期的英勇顽强的斗争,并为此先后组建了许多政治组织。这些组织曾随民族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而几经演变,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  相似文献   

3.
八七会议总方针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八七会议通过的历史文献中,没有“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一概括,也没有笼统提出反对国民党,而是明确提出了继续与国民党左派联合,打左派国民党的旗帜,以武装起义反对汪、蒋之流所谓的国民党中央。现今关于八七会议总方针的各种表述,实际上是中共八七会议和九·一九会议两次会议决策的综合表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的八个民主党派之一。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界、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界中的中、高级知识分于组成,具有政治联盟的特点,是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 该党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由一部分坚持革命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宋庆龄、邓演达、彭泽民等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教而奋斗,“相约集合同志”于1930年8月9日在上海创建。她曾三易其名,始称“中国国民党临时  相似文献   

5.
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邓演达曾经提出,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就是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6.
何香凝在廖仲恺逝世后的半个世纪的革命历程中,始终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在与中国共产党长期的合作过程里,从一个纯粹的国民党左派人士成为了一个民主党派的领导人,从坚持国民党的主体地位进步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是由继承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原国民党民主派和国民党其他爱国民主分子,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长期斗争中逐步联合,于1948年在香港建立的一个民主党派。‘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6月民革中央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多党合作比只有一个党好”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派邓初民、杨自秀、吴信达。陈途东、朱荫龙等14名外省市民革党员来山西工作,成立民革中央直属山西中心小组。1954年2月,成立了民革山西省分部筹备委员会,推选邓初民为筹委会召集人,杨自秀为副召集人,吴信达、…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四川省委员会成立五十周年。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从此,民革作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民主党派,登上了现代中国的政治舞台。早期的许多民革党员为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为了四川的解放,献出了自己的鲜血、甚至宝贵的生命。著名的“川康五魂”周均时、黎又霖、王白与、周从化、李宗煌,长眠于成都十二桥和重庆歌乐山下的民革烈士,都是我们组织中的优秀代表;发动著名的彭县起义的三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为实现成都的和平解放作出了特殊贡献。他们中有的是抗日…  相似文献   

9.
邓演达与黄埔军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演达曾担任过黄埔军校的教练部副主任和教育长等职务,作为国民党左派的领袖人物,他在黄埔军校任职期间.积极参与黄埔军校初期的创建工作,重视学员的军事训练教育和思想教育,有力维护军校内的革命统一战线.为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民革是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参政党。主要创始人为宋庆龄、何香凝、李济深。现任主席万鄂湘。民革发展成员,是以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为对象,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民革中央主办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学者以"中国苏维埃运动"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927年至1937年10年历史,但"苏维埃革命"更触及事物本质,以其命名更为适宜。中国苏维埃革命的兴起以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中国革命三阶段论为指导,从宣传苏维埃到建立苏维埃,从不退出国民党的内部联合到外部联合再到抛弃国民党旗帜,从认同直接革命形势到承认革命的第一个高潮已经过去,从以城市暴动夺取政权为中心到逐步重视农村革命根据地,从俄国苏维埃无产阶级专政的模式转到中国苏维埃是工农民主专政,体现了共产国际指导中的调适和结合。中国革命苏维埃方略的系统确立,有利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三阶段论的重大缺陷,造成"左"的错误发生,并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第三党是中国民主党派中历史较长的一个政党,是民主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中重要的一员.在大革命失败的白色恐怖下,一部分国民党左派人士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以及一部分脱离共产党组织的人,既不满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又不同意中共的政策,在谭平山的领导下,在上海成立了"中华革命党",提出<中华革命党宣言草案>,建立了党的领导机构,推选当时尚在国外的邓演达为党中央总负责人.其组织发展经历了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和中国农工民主党四个阶段.因其政治主张既不同于国民党,又不同于共产党,因而通常称其为"第三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作为一个革命的、爱国的政党,第三党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对共产党的态度上,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上篇文章(指2008年第2期《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上作者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初期的指导思想探析》),探讨了民革孕育成立初期的指导思想。本文再就民革指导思想的演变进行探讨。纵观民革的指导思想演变,可以看出,民革是进步性的、坚持与时俱进的参政党。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时期,在苏联及共产国际的视野中,由于孙中山给予苏联人的极好印象,国民党始终被看成是革命党,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盟。而且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加入,使苏联及共产国际认为可以通过不断"改造"对其进行控制,使其向苏联所希望的方面转变。因此,在对待国民党问题上一直存在偏向。同时,由于过多地考虑了苏联自身的利益,强调国民党的"反帝"作用,以及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导致了一系列的政策失误,不光使自己的东方政策破产,还差点断送了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时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犯了三次"左"倾错误。二者共同根源在于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过程中没有正确地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而最初对国民党性质错误判定是两次错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下称《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下称《决议》),被认为是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的肇端。尽管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和《决议》排斥并反对与其他党派联系,但"一大"仍然孕育着国共合作思想的萌芽,只是由于各方条件所限而难以实现;党的"二大"提出的民主联合战线及党的"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是"一大"国共合作思想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农工民主党是具有革命历史的中国民主党派,它由国民党左派人士邓演达等人于1930年8月9日在上海创建,当时定名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抗日战争期间改称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抗战胜利后改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农工党自创建之后,在与蒋介石反革命独裁统治进行斗争中走过了一段艰苦曲折的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历程,在斗争实践中逐步认识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8.
1935年初,为了粉碎国民党大规模军事"围剿",在陕甘边、陕北根据地主要领导人关于西北革命意见日趋一致,西北革命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干部队伍,陕甘边、陕北根据地遭受党内错误路线干扰相对减弱等有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2月5日,陕甘边、陕北根据地部分主要领导人齐聚赤源县周家硷,召开周家硷会议,成立了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初步实现了中共领导的西北根据地的统一。西北根据地的形成对推动西北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47年10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联合各民主党派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基本政治纲领。然而在11月6日民主同盟被迫解散后,毛泽东致电斯大林提出,在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后除中共之外的所有政党都应离开政治舞台。1948年元旦中国共产党根据新的形势变化,承认民主同盟、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主建国会是民主党派。3月15日毛泽东给斯大林写信.提出了成立中国中央政府和吸收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参加政府的设想。4月20日斯大林复电毛泽东,认为反对国民党集团的中国各在野政党将长期存在,中共将不得不同它们合作。在此背景下中共提出了著名的“五一口号”,后来又以“五一口号”划线,对什么是民主党派作了明确规定。建国前夕,中共原计划只保留民革、民盟、民建三个民主党派。直到1950年3月中共召开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后,不仅保留了民革、民盟、民建.还保留了民进、中国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由此形成在中共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在解放前后对民主党派的政治定位,实际上是对国内外政治力量不断分化组合作出的判断和对策,对于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治久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斗争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重要起点。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的重要源头,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这次有幸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参加第8期中青年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