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工程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针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还未获得充分重视的现状,文章重点论述了对我国理工科大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的现实意义,并探讨了工程伦理教育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生态伦理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的成效直接影响大学生认识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应积极探索大学生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生态伦理价值观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以期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丰富和发展,对我们进一步认识新的时代条件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归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高度。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指引,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动因;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丰富和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现实途径、环境保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实践性、提升创新性、突出人的主体性、强调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正确把握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培养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发展的探讨与追问,是大学生价值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大学生价值教育实践应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出发,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法等方面实现转变。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培育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最终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新工科的发展背景为出发点,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状况,分析了地方工科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及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促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建议,以期推动地方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康秀云  田克勤 《唯实》2003,1(2):10-14
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运用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提出了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的提出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内涵 ,它明确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塑造全面发展的人 ;素质教育主题的选择要增强国际化意识、加强环境伦理教育、高扬人文主义的旗帜  相似文献   

8.
审美教育首先应该是关于人的教育,无论是鲍姆嘉通、席勒,还是马克思,都不同程度地表明了审美教育与"人"的联系,因而美育的指向不仅是客观对象,更是主体存在,也就是对人的生存方式、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但由于审美教育的长期缺席,大学生的自发性审美出现了审美对象、审美目标、审美发展三个方面的偏差,由此制约了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重新探讨审美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并借由审美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大学生从功利需要向精神满足的超越,扩展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等价值的彰显,找到通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是相对于传统工科而言的。新工科建设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在于培养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卓越工程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支撑。新工科视域下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途径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新媒体平台、校园文化、心理咨询、党团建设和学生工作。思政课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提升思政课亲和力、针对性;站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局的高度,认识和推进思政课建设,提升思政课实效性;推动课堂理论灌输与课外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推动主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以理论教育为载体,开展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0.
成慧祯 《山西青年》2023,(20):141-143
新工科专业建设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工科发展建设的必然要求,高校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了新工科建设的新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得出,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师资建设有待加强与评价反馈机制尚未形成闭环等问题,构建了以“目标+过程”为导向的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化创新能力教育模式,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进行“双创”新思路,并对课程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创新环境设置、人才培养反馈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操作性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能力教育。  相似文献   

11.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我国高校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完整的教育逻辑链,它包含着逻辑起点、发展过程和价值目标实现三个阶段。正确认识自己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逻辑起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价值追求;个性化发展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更凸显其重要性。增强我国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实效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用何种途径来进行网络伦理教育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通过文献法和实证调研法研究提出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应从社会方面、学校方面、网络自身和网民自身努力,形成全方位的网络伦理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更凸显其重要性。增强我国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实效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用何种途径来进行网络伦理教育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通过文献法和实证调研法研究提出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应从社会方面、学校方面、网络自身和网民自身努力,形成全方位的网络伦理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根本价值。这一理论可以理解为人在个性、社会关系和个体能力诸方面的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针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现状,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不仅指明了最高目标和发展内涵,而且对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系统的设计、内涵的把握、人员的配备、本土适应等方面的不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价值观引导、教育方式的突破等挑战。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及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价值观的融合理论,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合到职业生涯教育中,使其发挥在大学生主体性意识激发、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实现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党党员的整体质量。本文积极探索发展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的构键、创新理论学习形势和内容以及实施大学生党员量化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人的工作,而人的根本问题是人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为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的工作理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新经济形态逐渐发展的背景下,延伸出了新工科这一全面的教学理念,其属于大学人才培养的一个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点的新方向。在新工科理念的指导下,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正在向着复合型以及交叉性的方向发展。新工科的知识构成更加强调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发展,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不谋而合。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工科的含义与基本理念,并对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人本导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人生价值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要求。要求从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角度入手,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合理规划职业发展阶段目标,切实增强其就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有效实施求职面试指导、职业道德教育和敬业爱岗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的职业发展。学校可从职业发展教育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根本任务等方面论述其必要性,从国家政策引领与高等教育改革、高校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职业发展教育具体实施等层面探讨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打破以往传统模式,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自己创新的目标。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这一理论引领下,高职思政教育必将在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性人才,适应社会不同需要等方面显示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