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健伟 《世纪桥》2012,(21):85-87
对于高职语文人文教育,尚有再思考的必要。就其优势论,它便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健康人格的塑造、审美品位的提升及民族情怀的陶冶。就其实施论,一是要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关注学生情感培育;二是要改进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是要采用现代教育手段,创造有生命力的课堂,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四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及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
张静 《世纪桥》2011,(21):124-125
为适应新时期部队建设的需要,使军校学员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必须通过有效途径提升其人文素养。本文从人文素养的定义及内涵,中国书画的内涵,人文素养的提升与中国书画的关系三方面阐述了中国书画对军校学员人文素养的提升作用,并提出具体的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3.
试析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潮》2007,(6)
良好的人文素质会促使大学生健全人格、改善思维方式,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针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心理日益加强;应试教育唯"考"独尊;家长望子成龙,期望值过高。为改善现状,应当通过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等途径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中的诗歌有较高的人文价值,体现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教育思想。诗歌教学把对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创造力、人文精神等作为重要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它不仅可以有效提升青年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操,同时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而言,音乐教育在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心理健康素质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校应充分重视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和活动平台设计,推动音乐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6.
周蕾  陈静 《山西青年》2024,(3):27-29
我国艺术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以美育人”,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让他们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还能够拥有更加广泛的视野和更高的综合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1]。将艺术类专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融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提升职业素养,并且适应社会需求,形成更加有利于创新的人才输出机制。这样将使我们的艺术人才群体更加出色、多元化,为我国文化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高等院校必须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坚持"以美育德,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以深入推进美育教育综合改革为抓手,更好突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为...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十分深广的。语文教育必须超越授业的局限,从精神拓展、人文发展的高度去,让学生既学习语文知识,又学习了如何做人,从而使语文教学成为"人灵魂的教育"。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熏陶感染学生,并能与教师人文素养共通,拓展人文素养的宽度;与文本情感共振,深化人文素养的深度;与评价语言共优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人文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高校应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人文教育功能,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程讲授中渗透人生教育,从而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0.
刘毓  王宁 《山西青年》2022,(8):70-72
音乐教育是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还可以助力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的要求,尤其是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要围绕专业特点而不断提升音乐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多年工作实践,以高职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作为切入点,阐述高职音乐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构建服务...  相似文献   

11.
王娜  张金美 《山西青年》2023,(20):84-86
随着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高校教育体系实现全面优化创新,由传统教学思维转变为新型教学理念,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民间美术资源作为高校美育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大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注重对民间美术的应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审美教育中,优化高校美育教学体系内容,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大学生审美教育中,不仅能够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还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很好的传承作用。本文旨在研究民间美术对大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实践策略,以期为美育教育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李晶 《山西青年》2023,(21):105-107
写作与生活息息相关,现代人才需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工作与生活。大学基础写作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写作技能的培养,也是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结合大学基础写作教学现状,以生活教育理念为核心,探求生活实践写作教学新功能,能够开启学生个性写作思维,提升学生写作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觉基础上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对于实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文素养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的几大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丹 《党史纵横》2011,(11):62-62
一所学校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在学校办学理念及校园文化的熏陶浸润下,我校确立了以师生人文素养提升为内核,以反思重建为基点,以制度创新为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与效能促进了我校的整体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即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学校教育内...  相似文献   

15.
张飞燕 《探索》2011,(1):131-133,174
德育课堂教学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它还是让学生陶冶情操、完善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德育课堂理应回归"育人"本质,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而构建德育生态课堂文化,目的是唤醒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追求一种以系统性、动态性、和谐性为特征的生态课堂文化的价值,赋予学生生命成长必备的共享的核心价值观、多元的文化交流、拓宽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6.
赵颖梅 《世纪桥》2010,(17):110-11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理解、记忆并进一步探索学习,在兴趣的推动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自于古诗词教学实践的"体悟—赏析"型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古诗词丰富的艺术内涵,整合多种艺术手段,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旨在培养学生品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其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那些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中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中往往发展空间很大。因此,要改变目前中职教育普遍存在的重知识、轻素养,重技能、轻人文的不良倾向,在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升学生人文情怀和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教学质量,是指学生在教学中所获得学习效益的程度。硕士研究生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是指衡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效益及其程度所依据的准绳和原则。硕士研究生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标准,是指硕士研究生各门具体的特定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的衡量所依据的不抽象、不笼统、较为细致明确的准绳和原则,包括教学内容前沿引领标准、科学方法指导训练标准、学术素养培养提升标准、人文素养培育提高标准和思想道德示范教育标准。  相似文献   

19.
蔡林林 《山西青年》2023,(20):67-69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与不断发展进步,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针对个人审美品位、思想意识、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也全面展开。针对现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如何在基础体育运动项目教学指导期间,帮助学生开展学生学习兴趣转移,提升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期间的体育素养,开展积极有效的体育运动锻炼,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广大体育教职工作者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的核心探究分析内容。  相似文献   

20.
陈燕 《山西青年》2023,(2):77-79
本文以艺术设计手绘类课程《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为例,从发现问题、设计课程、开发课程、课程实践等方面阐述了线上课程开发的全过程。通过优化资源、组建教师团队、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建立以学生线上为主、教师引导、答疑为辅的开放性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性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