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中辅导员扮演着十分重要的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角色,日常工作的繁杂且全天候对学生关注的工作要求使得辅导员群体更易产生职业倦怠。本研究基于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的调研,分析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通过从国家、社会、高校、辅导员个人等层面出发提出解决策略及建议,以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因工作的繁琐和复杂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以职业生涯三叶草模型为工具,从内因出发,通过分析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原因,提出激发职业兴趣、提升职业能力,兑现职业价值三种策略,通过激活辅导员内在驱动力,实现自我预防,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存在工作满意度低、个人情绪衰竭等职业倦怠。通过界定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内涵,分析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通过构建心理契约互动模式,设计合理的激励制度,重视对辅导员心理契约的引导,激发辅导员的职业责任感和归属感。构建高校与辅导员职业发展意愿和需求相适应的多重职业生涯发展阶梯,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存在工作满意度低、个人情绪衰竭等职业倦怠。通过界定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内涵,分析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通过构建心理契约互动模式,设计合理的激励制度,重视对辅导员心理契约的引导,激发辅导员的职业责任感和归属感。构建高校与辅导员职业发展意愿和需求相适应的多重职业生涯发展阶梯,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高校辅导员的背景变量、内外控人格特质、社会支持等对幸福感的影响,采用了相关量表对地方高校辅导员进行调查,并通过数据分析,探讨了高校辅导员与内外控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提升高校辅导员幸福感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为核心,深入探究职业倦怠对高校辅导员幸福感的影响,探求提升职业幸福感的关键因素,为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幸福感建立理论依据,以全面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和建设。  相似文献   

7.
日前,由于辅导员社会角色失范导致角色扮演冲突,社会流动受阻致使需求满足困难,导致了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绪产生。因此,必须通过提高辅导员地位,建立畅通的流动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明确辅导员职责定位,加强专业化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加强辅导员的交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完善良好的自我调节机制来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绪。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辅导员执行力概念及其内涵入手,通过分析职业倦怠时辅导员执行力的影响,尝试强化两个认同,建立两个平台,完善两个机制等方面工作,来提升辅导员执行力,克服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进而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试析如何引导高校辅导员克服"职业倦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既有个体主动的倦怠状态,也有被动的承受。在被动与主动之间,由于生活的困境、信心的弱化与枯竭、职业要求与自我理想的矛盾、付出与回报的困惑、从业意义的缺失等多方的干扰,使辅导员职业倦怠被动与主动状态间的转化具有隐蔽性、不稳定性等特征。因此,要引导辅导员重塑职业的价值,重建对工作意义的认知,走出“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0.
民办高校辅导员处于学生管理第一线,面临种种职业压力,本文试图通过对民办高校辅导员压力源的分析,找到化解辅导员由职业压力而产生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者,又是学生日常管理的直接执行者。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赖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辅导员队伍。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繁重而复杂,辅导员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解决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本文从辅导员倦怠的现象入手,分析了辅导员倦怠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解决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补正启事     
<正>本刊2014年第23期84页刊登的《心理契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及应对》一文(作者张名艳),系江苏省201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心理契约违背对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和情绪耗竭的影响研究"(2014SJB334)阶段性研究成果。特此补正。  相似文献   

13.
实行高校辅导员校内职级制既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缓解其职业倦怠感、促进其职业发展、提升其职业素养,也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内在需求,是内容型激励理论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具体适用,其关键因素包括全员激励(涵盖所有辅导员)、全程激励(贯穿辅导员整个职业生涯)、全素激励(综合多种激励因素)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实行高校辅导员校内职级制既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缓解其职业倦怠感、促进其职业发展、提升其职业素养,也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内在需求,是内容型激励理论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具体适用,其关键因素包括全员激励(涵盖所有辅导员)、全程激励(贯穿辅导员整个职业生涯)、全素激励(综合多种激励因素)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学者Luthans认为心理资本主要包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等内在要素,测量这些要素有益于管理者开发员工潜能,提升工作绩效。面对大学生,高校辅导员充当着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等多重角色,成为学校关注的焦点,同时他们也肩负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一定程度上存在职业倦怠现象。把心理资本理论运用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中,测量辅导员心理资本指标,开掘辅导员积极心理资本,可有效提升辅导员的自我职业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辅导员深受职业发展停滞的困扰。本研究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职业发展对策进行深入探讨,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瓶颈寻求突破点,为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的高校具有开展知识管理的天然基础与独特优势。高校辅导员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在自身建设中实施知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其职业能力,促进其实现专家化,同时还能有效帮助辅导员克服职业倦怠。将知识管理理论实践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注重做好其顶层设计,建立相关组织机构和技术平台,打造专属高效能"知识库",积极推动辅导员工作领域中的隐性知识分享与传播。  相似文献   

18.
社会支持能够缓解个体心理压力、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理工科院校辅导员社会支持的现状,对不同婚姻状况、工作年限、专业背景辅导员的社会支持进行差异比较,并从多个方面找出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讨论,为高校和辅导员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个体社会支持水平提供参考,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试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与专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辅导员专业化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是辅导员专业化的内在动力。本文试图探索辅导员职业认同与辅导员专业化的关系,并从辅导员职业认同角度对辅导员专业化提出促进策略,以期拓宽辅导员专业化的研究视角,对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及队伍建设提供可能性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引入研究团队理念,是解决目前辅导员队伍建设困境的重要措施,为加快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进程提供了有效途径。高校应从管理考核机制、培训机制、文化建设和发展机制等四个方面着手大力加强辅导员研究团队建设,以实现辅导员队伍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