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亚洲各国在其政治解放后所走的道路,是互不相同的.它们为巩固其独立而斗争所处的条件,也是各种各样的.在非社会主义的亚洲国家中,可以说,特别困难的考验落到了印尼的身上.印尼人民必须拿起武器去反对一大群帝国主义强盗——日本占领者、荷兰殖民者、美国和英国帝国主义者,去捍卫其国家独立自由的权利.十分明显地,这样力量悬殊的斗争,不是单独一个印尼所能够胜任的.印尼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开展,正和东南亚各国一样,其基础和肇始时间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崩溃.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形成,国际形势中力量对比的急剧  相似文献   

2.
马骏 《国际观察》2007,(4):74-79
从1958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印尼内战的干涉,到1967年约翰逊政府恢复对印尼的大规模经济援助,美国对印尼政策构成了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时间单位.单纯从研究角度看,这一时期美国对两次涉及印尼的国际争端(西伊利安争端、马来西亚危机)和印尼一次政权变更之政策立场的变化,作为对影响美印(尼)关系和美国对印尼政策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事件,为比较、分析美国政策演变的动力和机制,特别是美国的东南亚政策,以及美国与第三世界激进民族主义政权及第三世界军人集团和军人政权的关系提供了便利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1961年7月间,美国派遣以汉弗莱(Don D.Humphrey)为首的经济考察团前往印度尼西亚,以帮助印尼实行"八年发展计划"为借口,寻求美"援"进一步渗入印尼的途径.该团1962年提出一项报告——《印度尼西亚:美国经济援助的远景与建议》.全书共八章,本文系其第六章,(原标题为"建议的新援助计划",本译文标题是我们改的)这一章是该团根据以上各章考察印尼各方面情况所得的资料而建议的"新援助计划",是该书的主题.艾地同志曾经指出美帝国主义企图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来干涉印尼经济事务,美国"稳定经济纲领"的目的可以从"汉弗莱报告书"等材料看得出来.因此美帝的这个"新援助计划",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对印尼"经济援助"的侵略性质.  相似文献   

4.
印度尼西亚宣告独立后,发展民族资本的利益要求摧毀其经济中的殖民地性结构和取消外国资本的阵地.排挤外国资本的斗争是首先在对外贸易领域中开始的,因为对外贸易是外国垄断资本把印尼保持在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依附地位的一个主要手段.帝国主义者利用对外贸易从印尼攫取去大量利润.不等价交换则助长了印尼经济殖民地性的保留.每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农业原料,和几乎全部矿产品被输出.同时印尼又不得不输入一切工业品以至于粮食.对印尼来说,商品输出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外汇又是清算国际支付、输入商品和在国内为实现工业发展计划提供资金所必需的.这也决定着把外国资本从对外贸易,以及从国家一切经济生活中排挤出去的必要性.长期的荷兰殖民压迫造成了印尼经济的落  相似文献   

5.
刘虎 《东南亚》2006,(2):31-34
冷战结束后,苏哈托仍然继续统治印尼,直到1998年5月因国内经济危机和全国性反对浪潮的出现才被迫下台。冷战后,美国和印尼两国经贸关系持续发展,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虽有中断但也基本得到维持。在冷战结束后的10多年里,印尼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的转型,美国-印尼两国尽管在合作中掺杂着斗争和矛盾,其间也因为民主和人权问题发生过一些纷争,但总体上维持了一种互利的平稳关系。与美国-印尼关系形成对照的是一些被美国称作“无赖”国家(Rogue states)与美国的敌对紧张的关系,如朝鲜、伊朗、(前)伊拉克、以前的利比亚、古巴等一直列在美国高度防…  相似文献   

6.
东帝汶尽管是东南亚地区一个刚刚取得独立的小国,但它在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却不可小视,在东帝汶未独立前它就开始成为影响印尼-澳大利亚关系的一个重要变量。在东帝汶独立过程中,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和地缘目标出发,印尼和澳大利亚进行了一番角逐。东帝汶独立后,它仍是澳、印尼这两个文明形态迥异的地区大国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印度尼西亚全方位外交战略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着不断变动的国际政治格局,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印度尼西亚的外交战略在坚持"独立、积极"原则的基础上也适应新的形式有所调整。苏西洛在2009年成功连任印尼总统,这使他有机会继续引导印尼的外交政策方向。印尼的外交战略从苏西洛第一任期的"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发展到现在的"全方位外交",即以重树在东盟的领导权为基础,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关系。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印度尼西亚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人口分布极不均衡的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印尼资源的开发与经济的发展。早在荷兰殖民统治时期,荷兰殖民者就开始有计划地将爪哇与马都拉人等地区的人口向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迁移。在独立后,印尼政府继续推行国内移民计划,该计划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印尼的人口问题,但也给外岛地区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此,2000年印尼政府正式终止大规模的国内移民计划,以本地移民计划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9.
俄国和东欧其他国家的共产党人,同西欧和美国的援助专家一样,现在也感到很难应付印尼人.印尼的官员也强烈地回敬以同样的情感,目前他们坦白地承认,他们对俄国人的援助、同情和"加速合作"以帮助其努力解决经济困难,是不敢抱有奢望的.3月29日,苏加诺总统在发表关于短期内治愈印尼经济病态的宣言中,对于援助印尼经济的任何外援的前途,语气很为悲观.不久以前俄国和其他东欧国家一起,已经运进价值8亿美元的军械,印尼在展开收复西伊里安运动的高潮时全部收到,付诸使用.俄国的军事援助是迅速的,但经济援助却极为迟缓.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61年的第128号印尼共和国总统决定书的规定,印尼共产党已经作为一个符合上述条例所规定的条件的政党而被承认了.这是我国革命和民主运动的胜利.特别是如果我们把它同这样的事实——根据上述条例,玛斯友美党和印尼社会党等顽固政党已经成为非法的政党——联系起来看的话.不论在国内或国外,不论在党内或党外,都发生了许多事件.我们当然应该考察这些事件,并且给予评价.此外,假如我们不把它和党采取政治态度之后的形势发展联系起来考察的话,我们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党之同意1959年的第7号总统决定书规定和1960年的第13号总统决定书规定的政策的正确性,也不可能理解印尼共产党基于上述条例而被承认的重要意  相似文献   

11.
阿根廷在二战期间执行的独特对外政策——中立政策,既有紧迫的现实原因,又有深远的历史原因。从总体上看,阿根廷对外政策的重心在于加强与欧洲国家特别是英国的联系,维护传统的经济伙伴关系,从原料和初级产品的出口贸易中获益。重视与德国的关系,可使阿根廷从德国获取所需的武器装备和工业品,为阿根廷在南美洲称雄创造条件。对美国,阿根廷处处与其作对,但不与之彻底决裂,反映出阿根廷对美国欲称霸拉美的强烈不满,同时也反映出它寻找机会从美国引进资金和设备以发展工业化,并使阿根廷更多的产品能进入美国市场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战后中国与印尼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印尼是东盟中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但中印关系起伏不定,“九·三○事件”使两国关系迅速恶化,终于1967年断绝外交关系。断交期间,马来西亚于1974年、泰国与菲律宾于1975年与中国建交,新加坡也于1981年在北京设立商务机构,建立非官方的实质性外交关系。但是印尼却迟至1990年才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一、从疏淡到友好(1950年建交——1956年苏加诺访华)中国与印尼两国都有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经历,都是通过武装斗争赢得独立的新兴国家,都面临着共同的任务,即政治上需要进一步巩固新政权、反对外来力量的…  相似文献   

13.
印尼90年代以来的经济状况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印尼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自苏哈托上台执政后,印尼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90年代以来,其经济增长持续有力,被世界银行称为“亚洲的奇迹”之一.经过长期发展,目前,印尼已是引人注目的地区经济大国.90年代以来,印尼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表现在:——国民经济平稳增长.1990—1996年期间,印度尼西亚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6.8%,大大高于同期年均增长率为3%的世界平均水平.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增长最快年份与最慢年份的差值仅为1.5个百分点,也没有出现过负增长,即便是经济增长乏力的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也超过35%,这是区别于此前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征.这说明进入90年代以来,印尼经济的发展质量已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印度尼西亚古人类学研究一百周年(1887—1987)。从荷兰籍学者欧根·杜布瓦登上印尼群岛并发现世界上第一个直立人化石到现在,印尼古人类学与史前考古学获得了相当丰富的材料和研究成果。印尼学术界和其他国家学术界近来也在总结、介绍这一百年来的古人类学研究成果。本文选取两个侧面——印尼古人类生存环境及石器文化研究的情况介绍给国内读者。  相似文献   

15.
定居印尼的华侨及其后裔,在长期与印尼人民同劳动、同生活、同斗争的过程中,已自然地融合在印尼人民中,构成了印尼民族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成为印尼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支有生力量.正因如此,帝国主义、首先是美帝国主义及其在印尼的代理人——官僚买办阶级和封建地主,为了阻挠印尼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经常利用华裔少数民族同当地印尼各个民族之间的某些差别,挑起沙文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情绪,煽动排华活动,兴风作浪,破坏印尼人民的团结和中印友谊,以实现其扼杀印尼民族民主革命和把印尼贬为美国新殖民  相似文献   

16.
印尼的国营经济比重在东南亚国家中是最高的,这对于其维护经济独立、推动工业化起了重要作用。但印尼的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服务质量差、长期亏损,这不仅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也不利于行业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为此,政府不得不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与调整。印尼国企改革整顿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印尼国企改革最终效果如何值得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西伊里安争端,是荷兰与印尼因西伊里安地区的主权移交问题而引发的一场长达10余年的领土争端,争端在1960年代初发展为危机事态,双方一度将形势推到战争的边缘。美国作为印(尼)荷之间的主要平衡力量,长期以来奉行亲荷的消极中立政策。肯尼迪政府上台后,经过曲折的转变,最终改变了美国以往在该问题上的消极政策,通过积极的外交斡旋和联合国的干预,使这场区域领土危机得以和平解决。探讨肯尼迪政府对西伊里安问题的决策转变过程对研究冷战与反殖民主义的关系,以及分析美国处理他国领土问题的外交政策具:育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瓦希德就任印尼总统已有3个多月,但印尼国内的一系列棘手的难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亚齐和伊里安省的独立风潮尚未平息,马鲁古省内的宗教冲突又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经济恢复仍无希望;政府与军方的对立情绪也日见高涨。印尼人民对政府解决当前危机的能力不仅深表怀疑,而且对政府感到失望。印尼新政府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印尼哈达内阁执政期间印尼与中国建交的国内政治背景、国际政治背景和印尼国内的华人因素。正处于从联邦共和国向印尼共和国过渡的这一政治敏感期,使右翼的哈达内阁基于印尼的根本利益选择了与中国建交。但哈达的政治立场又使印尼对华关系摇摆不定。美国反对印尼发展对华关系使印尼当局受到巨大压力,但印尼并未完全按照美国的意愿行事。印尼国内两派华人的对立,对中印(尼)关系产生了两种相反的作用力,使印尼对华关系的背景更加复杂。本文借鉴了对外政策分析的某些理论,并依据历史事实,力图对印尼领导人在中印(尼)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作用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解禁后已走过13年的旅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这离不开印尼华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华文补习班(学校)的贡献.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印尼华文补习班(学校)的学生构成、课程设置、师资情况以及发展中的问题,认为印尼多元的、多层次的华文市场为印尼的华文补习班(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其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重视,对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