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贯彻和坚持这个总的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邓小平建  相似文献   

2.
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做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科学技术对物质文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样,科学技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也起着巨大的作用,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武器。(一)科学技术是解放思想的精神武器。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实质上就是科学与迷信、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科学技术以确凿的事实告诉人们,自然现象后面都有一定的原因起作用,这个原因不在自然界之外,而在自然界之中。相反,迷信、宗教观念和唯心主义把事物的本源和起因,归结为上帝、绝对精神等超…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力量越来越有力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思想是重要的精神力量,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党的历史,是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是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领导全国人民不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艰苦奋斗,振兴中华的过程,也是我们的科学力量不断增强,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但也应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充满着科学与迷信的斗争。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愚昧迷信活动抬头,反科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但近年来,一些地方愚昧迷信、有神论、伪科学思潮等有泛滥之势,不仅影响了广大群众思想的健康发展,而且一些党员干部也受到腐蚀,陷入其中,严重破坏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影响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  相似文献   

5.
新论荟萃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战略,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陈文科在《理论参考》1997年第4期撰文认为,关键是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其一,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要从服务单纯的经济增长向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向社会全面进步和未来人类可持续生存转变。精神文明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就是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把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与身体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全面进步服务,就是为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之间的同步协调服  相似文献   

6.
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正确分析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归根结底是要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统一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种种模糊的、错误的认识,大多是把两者对立起来了.例如,有人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有人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冲击精神文明建设,造成精神文明滑坡;等等.人们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疑虑,一是担心导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锡山市玉祁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90年代以来,我镇连续两届被评为“江苏省农村综合实力百强乡镇”,并跻身于“全国乡镇企业百强乡镇”和“中国十亿元乡镇”行列。1995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3.5亿元,人均收入超过了4000元。小城镇建设和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回顾几年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乡镇一级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应该说,目前越来越多的乡镇领导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日益重视,“两手抓”的自觉性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也有部分同志对乡镇一级抓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存在模糊认识。有的同志认为,乡镇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自然会好起来;有的认为,先把经济搞上去再来抓精神文明建设也不迟;有的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虚的、空的、软的,可紧可松,无法进行规范化的考核;有的认为,抓精神文明建设花了精力、花了时间、花了钱,却一时看不出效果,抓了也白抓,而抓经济工作、搞市政建设,在短时间内就能看到成果,就算吃些苦、受些累也值得;有的认为,乡镇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把建设高度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本来是有基础和条件的,然而,有的人却说:“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文明搞上去了,精神文明就自然而然地上去了,现在讲精神文明是多余之举——不必要;也有人说:在我国目前经济落后的情况下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是猴子捞月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大力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向健康方向发展的可靠保证.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笔者认为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二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0.
刊中报     
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是理论建设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又反过来推动实践的发展。易克思主义辩荣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南,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南。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看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新的精神支柱。是改革和建设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本。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旗帜.就要高扬科学理论的旗帜,把以科学理论武装人的工作做得更好,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理论的广泛教育。让理论之光在短期内普照每个人,要普照社会的最重要循运转层面一,当前特别要搞好对各级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高等学府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之一,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在人们的眼里,大学生的形象应是知书达礼,有才华、有修养,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青年人。但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社会上有些消极的东西也影响到了圣洁的校园。 例如:有的学生考试作弊之风盛行,作弊手段千奇百怪,已经到了危害学校教学质量的地步;有的逃课,迟到现象严重;校园内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弓克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体系,首先必须对有关精神文明的概念有个正确的认识。有些人往往对文明、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几个概念不加区分地混用,这不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理...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术界对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体系形成过程中的时间阶段划分有着不同的观点,因而对这一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阶段的时间划分上也就有着不同的观点。有的研究者认为,1979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概念的提出是建构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一个重要起点”。有的研究者认为,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的初创阶段”①。还有的论者认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特别是党的十二大,对社会主义精神文…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有的人认为,社会主义道德讲的是利他性,市场经济讲的是利己性,它们之间是不相容的,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失去信心,持“消极悲观”的态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科学概念,并把它概括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及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和重要保证,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继承和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有关这方面的重要思想,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作出的一个新的科学判断。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在科学杜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虽然没有作过集中的论述和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给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与活力,同时,也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1.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机遇,开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时代。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有利于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脱离开大力发展物质文明而想建立起高度的精神文明,只能是一种空想。在现阶段,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教育科学文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集中全党的智慧,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作了宝贵的探索和精辟的阐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轨道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 一、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制约、协调发展,这既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般规律,也是保证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最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逐步建立;与此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并上升为理论,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从当前来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除继续抓好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以外,应着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l、这是由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不仅在于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而且在于提供精神动力以…  相似文献   

19.
近期,全国一些地方的风景旅游景区、景点有的以开发建设为名,违反国家有关法规乱建乱修庙宇;有的用各种封建迷信活动诱导游客;有的在导游讲解中不讲科学,不讲文明,宣扬封建迷信。这些现象严重污染社会环境,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广大群众对此反应十分强烈。为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事务局联合发出《关于坚决制止风景旅游区封建迷信活动的通知》。主要内容如下: 一、要把风景旅游区建设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的窗口和阵地。要运用各种方式加强对广大游人进行…  相似文献   

20.
当前社会上存在一种看法,认为对外开放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即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即开放有利于物质文明建设,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观点。作者针对这种观点,分析了党的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不但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通过古今中外对外开放的历史事实,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对外开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是有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