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挥     
《人事天地》2011,(1):45-45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当听众询问他最成功的做法时,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了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  相似文献   

2.
鲁迅在《风筝》中主要提出了“对儿童的精神虐杀”问题和“中国人的健忘症”问题。三毛与鲁迅《风筝》的精神“遇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弟弟”般的寂寞孤独和“弟弟”般被虐杀的命运。但三毛没有重复“弟弟”般靠“遗忘”麻木自己的悲剧,而是通过反抗最终走出了“家长本位”的阴影,在“漫漫黄沙万里天”的撒哈拉沙漠中寻找到了自己的“自由”。《风筝》在三毛心中能够产生如此生长的力量,体现了鲁迅作品深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汉字趣谈     
汉字趣谈李鹏秀“伏”为什么和“狗”有关“伏”是我们汉语的常用字,如:起伏、埋伏、伏罪、伏击、伏笔,等等,可是“伏”为什么和狗有关呢?最初甲骨文中的“伏”字是画了个“人”形,在“人”的旁边又画了条狗。随着文字的沿革,“人”作偏旁时写成“亻”,“狗”作偏...  相似文献   

4.
换鞋     
高景轩 《人事天地》2009,(35):11-11
抽象画展 自从毕加索的抽像画风行以来,许多人都以毕加索的学生自居。有一位画家举行了抽象画展,吸引了许多人,有一位老太婆站在一幅画前,喃喃自语地说:“这究竟是在画什么?”旁边有一位懂画的人说:“是画家的自画像!”  相似文献   

5.
佚名 《人事天地》2007,(8):36-36
台湾漫画家朱德庸过去有两个“不画”:“一不画动物,是因为我太爱动物了,以至于无法在它们身上开任何玩笑;二不画小孩.是因为我太讨厌小孩了,以至于我根本排斥画他们。”  相似文献   

6.
职场幽默     
《人事天地》2009,(32):8-8
画家 “我为去年的画展画了点东西。” “挂出来了吗?” “挂出来了,就在入口处旁边最显目的地方。” “祝贺你。画的什么?” “一块标明‘往左走’的路牌。”  相似文献   

7.
法的遗憾     
法律是公正的,法律又是无情的。在农村,有一类法盲犯下的罪行实在令人遗憾,这些案犯在案发前原本处于被同情的地位,然而,却不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而是采取自认为“合情理”的办法来讨回“公道”,结果以身试法(往往犯下故意伤害罪、故意、过失杀人罪、放火罪、非法拘禁罪,另外还有破坏集体生产、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等罪人受到法律的制裁,实在令人痛心。一、案犯与被害人之间的关系(1)家庭成员关系。小的经济利益就可能引发悲剧。如有兄弟二人,哥哥总想占有两人分家时分给弟弟的一付人力架子车下盘,性格内向的弟弟争执不过,一…  相似文献   

8.
兄弟争死     
子浩 《人事天地》2008,(10):1-1
南北朝《南史·孙棘传》里记载,有个彭城人叫孙棘,他弟弟孙萨按规定要到军队服役,可是因故没能按期到达,按律当斩。 孙棘即到郡府去说:“我身为兄长,是我叫他不去应征的,是我罪该万死!”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软”实力、是化人的。“人”字两画,一撇一捺,表征的是“人”之为“人”的两个支柱:物质与精神;“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洞开的是文化涅菜、文明蝶变的秘密;“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凝炼和揭示的是文化春色倍还人的规律。拥抱21世纪文化新时代的中国,“软”实力必须“硬”!  相似文献   

10.
假如你去曲阜,肯定会游孔府。三堂之后,你会看到有一道内宅禁门,把孔府隔成两个区域,内壁上画有一状似麒麟的动物。这幅想像中的动物,名叫“(犭贪)”,传说是天界的神兽,怪诞凶恶,生性饕餮,能吞下金银财宝,尽管它脚下和周围全是宝物,连“八仙”的宝物都为它所有,但仍不满足,还想吃掉太阳,真可谓贪得无厌。孔府将此画在内宅门里,是为家里做官的人每天甚至时刻都能看到它,借以告诫自己。导游进一步介绍:过去官家多有此画,也是为了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1.
不变“颜色”的变革 4月19日。古巴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任职46年的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退休,由弟弟劳尔·卡斯特罗出任新领导人。住在哈瓦那的历史学教授卡洛斯最关注的,并非权力交接,而是会上1000名代表通过的《经济社会政策方针》。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讲好“伏羲画卦故事”,传播“伏羲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更高要求。本文通过梳理历年媒体对“伏羲”的报道,开展新闻叙事分析,探索构建新媒体时代的“伏羲”新闻叙事,从而更好地推动有关新闻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3.
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情谊很深。翻开苏轼的集子,可以见到许多《寄子由》、《和子由》的诗,可见他们二人常以诗相寄赠应和。神宗元丰二年(1097),苏轼以“讪谤朝政”的罪名,被关进御史台监狱(即著名的“乌台诗案”)。他见当权者罗织罪名,必欲置之于死地,遂写了...  相似文献   

14.
南京高淳的水陆画被当地人称作“斗牌”,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不仅是宗教学、艺术学、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也是探究生命伦理的重要资料。作为宗教绘画,它与水陆法会的仪式联系在一起,其基本功能在表达人伦追求和寄托生死情结。高淳水陆画以五色重彩对乡人的精神世界加以想象的描绘,已成为不可多得的非文字资料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黄公望是元代中后期著名的山水画家与绘画理论家,在开启了明清文人画风的元四家中居于首位,在中国绘画美学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显赫地位。画家的作品体现着独特的画学思想,明清以来盛传“家家子久,人人一峰”,沈周、董其昌、沈颢、清代“四王”、乾隆皇帝、恽格等人以及近现代史上的艺术家对黄公望的推崇显示了黄公望画学思想的魅力。黄公望的影响深远与画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主体精神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留个缺口给他人,并不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实际上,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  相似文献   

17.
3月26日的上午。刘华阳局长找我谈话,说局党组想推荐我去九真镇龙背村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坦率地讲,我年近花甲,从当兵入伍到离岗退养.早适应了休闲散淡的生活。特别是我家有80多岁的老母亲中风瘫痪卧床多年,我文是家中的长子,几个弟弟都在外务工经商。平时能够在她身边尽儿女孝道的就我一个。  相似文献   

18.
书尚“书卷”气韵,画贵天然清新.这历来是书画家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如今,在湖北山水画界。出了一位画风颇像五代宋初山水画大家李成的新派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查世煜。  相似文献   

19.
母亲画信     
汪亭 《人事天地》2010,(34):64-64
母亲托老乡捎来一双老棉鞋。我打开包裹,取出棉鞋时,发现鞋子里塞了一张纸条,上面画着一件棉袄,两床叠在一起的棉被,还有几粒用斜线划去的药丸。看到纸上的铅笔画,隐约有许多反复擦拭的痕迹,于是想到母亲僵硬龟裂的手,握着细细的铅笔和橡皮,一次又一次,不知弄了多久才画成。我的眼角不觉潮湿了,说不出的一阵心酸。老乡拿过纸条一看,很是不解地问我:“你妈这画是什么意思啊?”  相似文献   

20.
“丹霞地貌美如画,鹿苑荼香飘万里”——这是远安县旧县镇鹿苑村给人的第一印象。在该村,有一位带领农民致富增收的领头雁,他就是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刘孝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