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九世纪以前爪哇岛上印度尼西亚人与中国人的通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蘭人來到印度尼西亞之后并不是馬上就控制整个爪哇島。我們常常忘記一点-荷蘭在爪畦的統治实际上并不如在旧雅加达那么久-三百年。当初荷蘭东印度公司的职員如府尹(Residen)等不外是荷蘭东印度公司的外交人員,一直到帝波尼哥罗战爭之后,我們所知悉的荷蘭殖民制度才完全建立起來。十九世紀以前我們回顧到十九世紀以前的时代,是因为那个时代是真正印度尼西亞歷史时代,同时我們一定想問,于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七日重新开啓的真正印度尼两亞歷史时代里中國侨生居民的歷史發展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真正印度尼西亞歷史时代里,最高級的中坚的階層,真如現在一样,是印度尼西亞人。因此对于中國人說來,当时投身入印度尼  相似文献   

2.
導言印度尼西亞位于亞澳兩大洲之間和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大洋之間。按照它的位置來說,印度尼西亞与該兩大洲的关系应該是很密切才对,印度尼西亞一定是頻繁地通过該兩大洋才对,但是事实並不是这样。由于西方殖民的性質,很多事情和很多情况都是向着西方的利益而生長的。这样的生長是違犯自然力的,好像一株樹由于受到阻碍因而一定要生長得弯弯曲曲一样。我們国家的歷史受到了西欧歷史的影响,而与在印度、中國、緬甸、邏罗、馬來亞和菲律宾等國所發生的歷史事件脱离开來,而根据印度尼西亞的位置和上述國家面对着我國的位置,我國的歷史与上述國家的歷史实际上应該是互相关联的。在欧洲人寫的歷史書中,他們  相似文献   

3.
“馬來西亞”是帝國主义要在东南亞建立一个战爭集团的大陰謀,它现在已經成为众矢之的。馬來亞內外反殖民主义力量的毫不留情的和有組織的斗爭,已經撕断了它的四肢,挖掉了它的心臟,实际上,它是死亡了。严重的打击“馬來西亞”这个槪念一産生的时候,就遇到馬來亞、北婆罗洲三个地区、印度尼西亞、中國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所有眞正反殖民主义的人民的嚴重打击。事情一开始,我們就指出只要反  相似文献   

4.
反对“馬來西亞”的斗爭,現在已經進入積極对抗的第二階段。馬來亞、北加里曼丹和印度尼西亞人民已經在大規模互相配合的基礎上,以積極开展全面的对抗來答复帝國主义者的动員和人力登記。反殖民主义力量打赢了第一阶段的斗爭人們可以这样記載:在1964年國际劳动節前夕,北加里曼丹和印度尼西亞等地的反殖民主义力量已經在反对“馬來西亞”斗爭的第一階段取得了勝利。这个勝利的規模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5.
我們認为,印度尼西亞目前在經济、財政方面所处的地位仍和过去的殖民統治時代一样,这意味着印度尼西亞在世界經济關係中所处的地位是: (一)外國资本的投資埸所; (二)原料的生產國; (三)先進的資本主义國家的工業品的銷售市場,和 (四)廉价劳動力的來源。讓我提供一些說明这一見解的依据。根据美國“紐約怀特工程公司”1953年一月關于印度尼西亞經济情况的報告:战前投在印度尼西亞的外國資本總額達21億美元(战前美元),这尚未包括非直接投资的外國资本,  相似文献   

6.
在美帝國主义和尼赫魯政府支持下的英帝國主义的“馬來西亞”陰謀的全部陰險醜惡面目,已經暴露出來。自从1963年9月16日“馬來西亞联邦”强行建立以來,它已經變成一个龐大的警察國家、帝國主义的一个兵营,事实上已經成为向亞洲人民進行侵略和战爭的前哨基地。帝國主义对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軍事威脅加强了,每天都从海上、地面和空中对印度尼西亞國土——特別是沿苏門答臘一帶、婆罗洲同印度尼西亞交界地区和廖島,進行軍事挑釁。在婆罗洲各地英  相似文献   

7.
巴特勒同池田進行的赤裸裸而不加掩飾的“馬來西亞”交易(1964年5月3日簽訂于东京),是旣容易弄清楚,也容易实現的。日本的池田政府已經同意接受英國的要求,打扮成为“亞洲的調解人”角色,用一切办法爭取印度尼西亞同意結束刘抗“馬來西亞”的斗爭。作为对这个为殖民主义暗地里服务的獎賞,池田政府已經接受了英國提出的在英國市場上对某些日本商品“放松進口限制”的獎品。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和马来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文原著書名是「馬來世界」,英譯本改作「馬來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下文是依据英譯本(1955年)第五章「民族和文化」一節中譯出的  相似文献   

9.
美國司法部長罗伯特·肯尼迪1964年1月14日突然离开華盛頓赴亞洲某些國家訪問,这件事引起了紛紛的猜測。1月16日他到达东京,带來了一个同印度尼西亞总統苏加諾就“馬來西亞”進行会談的、准备周密的議事日程,他还負有美國总統約翰遜給予的有关亞洲“其它問題”的某些緊急任务。肯尼迪的亞洲之行,美國对“馬來西亞”的关心益形迫切,以及整个緊張的气氛,凡此种种,其背景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馬來西亞”被迫延期成立以及英國接受在沙撈越及沙巴地区讓中立方面進行民意調查这个原則,都是人民力量的另一次勝利。这些地区以及印度尼西亞的人民力量,如果沒有坚决地以及不断地打击“馬來西亞”,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这个惡毒産物(指“馬來西亞联邦”——譯者),將会在原定日期1963年8月31日正式成立。危險还沒有完全消失然而,去掉了一个障碍物,另一个障碍物又出現了。制造“馬來西亞”計划的英國政府决心  相似文献   

11.
今年6月,在馬來亞共産党領導下,馬來亞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武装斗爭進入了第十五个年头。歴史学者可以吹毛求疵,可以詭辯,政治分析家可以挖空心思,从一切答案中找出最后的答案。但是无論結果如何,他們都迴避不了这样的結論:縱然敌我力量絕对懸殊,馬來亞共產党領導下的馬來亞人民解放运动(包括游击隊和輔助性的非战斗組織),已經表現出非凡的頑强性和坚韌性。这种武裝斗爭的时期,貫穿着被压迫民族为自由而斗爭的歷史上偉大的时代。这个时代發生  相似文献   

12.
阿卜杜勒·拉赫曼及其在馬來亞的統治集团,在作为英帝國主义的走狗的同时,經过好几年同美帝國主义私下勾結,现在已經暴露出他們是美帝國主义在东南亞的头号代理人了。这就是拉赫曼在同美國官員經过三天会談之后,于1964年7月25日在華盛頓同約翰遜政府簽訂的协議的实質。美國毫不隱諱地同意要支持英國制造的“馬來西亞”陰謀的实現,要訓練拉赫曼的傀儡軍隊,并供应拉赫曼集团在其反对北加里曼丹政府和印度尼西亞政府的骯髒战爭中可能时刻需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在葡萄牙殖民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选譯自英人蒲立安·哈利遜所著「东南亞簡史」(1956年版)第七、第八兩章。章中闡述馬六甲怎样成为十六世紀东西貿易關係的樞紐,葡萄牙人怎样巧取豪夺馬六甲和摩鹿加香料羣島,馬來人、苏門答臘人和爪哇人怎样联合奋起,抗擊共同敌人,又怎样因不团結而失敗,这期間,印度支那的國家如緬甸、泰國、柬浦寨內部關係,相互關係以及同葡萄牙殖民者的關係又如何,最后論及葡萄牙殖民政权墮落腐化的各因素,同時指出,葡萄牙殖民制度基本上仍然成为向后歐洲殖民者的范例  相似文献   

14.
早在20世紀初期,弗·依·列宁就已提出了和印度尼西亞資産階級革命發展有关諸問題。这些問題正在日益吸引苏联研究者的注意。但在这方面还只是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討。本文的目的在于闡明印度尼西亞民族党(它是当前印度尼西亞影响最大的政党之一)的建党过程。目前苏联歷史学中还沒有論述1927-1942年印度尼西亞諸民族革命党派的專門著作。  相似文献   

15.
自从我們最后一次报道拉赫曼的“大馬來西亞”計划以來(参閲1961年7月31日的《馬來亞箴言》月刊),馬來亞的情況發展得很快。事实上,快到使人們有理由相信有人遭到來自某处的催迫,要他加緊推銷那些陈旧骯髒的商品。拉赫曼对李光耀的邀請 7月25日晚上,新加坡政府突然發表一項声明,其中說:“馬來亞联合邦总理拉赫曼己对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發出邀請(李光耀当时尚在自动請假离职中——原編者按),要和他就新加坡和  相似文献   

16.
一百二十年前,美國浸礼教傅道会派遣了霍瓦特·馬尔昆(Howard Malcom)“去調查、并与傳教士們一道解决很多不容易通过信件來决定的問題,……并彙集該会还沒有掌握的各項問題的詳細情况”。他回去以后,出版了一本見聞錄“东南亞(包括印度斯组、馬來亞,暹罗、中國……和……緬甸王國)旅行記”。这就是現在我們通常称之为东南亞-从緬甸起至太平洋-这个地区最初(如果不是第一次的話)所接受的地理名称之一。但是在后來的一个世紀里,这个名称却很少被用到,流行的是另外一些名詞,如远印度(Further India)、印度支那、东印度或印度羣島(Island India),並加上有关的殖民  相似文献   

17.
“統一”馬來亞联合邦、新加坡、沙撈越、汶萊及英屬北婆罗洲(最后三个地区是在婆罗洲島)的計划已經提出了。这个計划的本質是什么?策划者是誰?意味着什么? 这个計划的背景为了囘答这些問題,必須稍为囘顧馬來亞的战后歴史——准确地說,囘溯至1946年。这一年,英國强行通过一項法令,將馬來亞切成兩个部分——所謂馬來亞联合邦和新加坡島。英國这样做,是作为反对人民要求一个独立、統一、民主馬來亞的一种蓄意的对抗行动;事实上,也就  相似文献   

18.
(一) 英帝國主义已經强行建立了“馬來西亞”。早在1957年,英帝國主义由于進行長期的、血腥的殖民战爭而精疲力尽,对馬來亞的統治基礎嚴重动搖,迫不得已宣布馬來亞联合邦独立。英帝國主义妄圖用新的統治形式來欺騙人民,并且利用拉赫曼集团的掩护,進一步加强鎭压人民革命武裝,这样來繼續控制这个地区。現在,英帝國主义又面对着新加坡和北加里曼丹各族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浪潮势不可擋的局面。这次它則打着建立一个独立國家的幌子,用高压手段拚凑起一个在軍事、政治、經济和財政各方面实际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亞历史,图书目录指南 (Southeast Asian History,A Bibliographic Guide)。斯蒂芬·N·海(Stephen N.Hay)与馬加勒特·H·克斯(Margaret H.Case)合編。紐約,普勒格书店(Frederick A.Praeger),1962年出版。前文7頁,主文138頁,附有索引。这本书大部份是由选修东南亞史課程的毕业生当为作业而編写的,是一份包括大約700种书籍、專載和論文的註釋目录,其內容主要地都是有关东南亞各国-緬甸、柬埔寨、錫兰、印度尼西亞、老撾、馬来亞、北婆罗洲、沙撈越、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历史的和政治的  相似文献   

20.
玛斯友美党     
它是日本統治印度尼西亞時期在印度尼西亞伊斯蘭教协会解散后成立的,是沒有進行政治活動的伊斯蘭教团体的联盟;1945年11月7日于日惹宣布为政党;自1950年2月1日起設党部于雅加達;党的宗旨:在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國家里,社会里与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实現伊斯蘭教学說与伊斯蘭教教規,來達到上帝的願望。1950年12月31日根据它自己的說法,它拥有237个分部,1080个分支部;4982个支部,据它自己估計,共有党員4千万人左右。在第六次代表大会(雅加達,1952年8月)上被选为主席的是:穆罕默德.納席尔;苏基賣·威尔約桑佐約博士与加斯曼·新哥帝默佐为第一和第二付主席。(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