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以人为本与传统民本思维的区别 (一)“人”与“民”的价值目标不同 在封建集权统治下的中国古代社会,国家政权、江山社稷是和君主等同的。君主是统治者,民众是被统治的对象。因此,“民惟邦本”、“夫君无民,无以得其位”的民本思想从本质上讲是君主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君主们就是通过“民贵君轻”、“民水君舟”、“民主君客”、“爱民如子”等伦理纲常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培养他们的忠君思想。  相似文献   

2.
一传统民本思想的内涵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庶民是国家的主体,民贵而君轻;第二,人心向背决定着国家盛衰兴亡;第三,注重民生,保民安民,利民惠民。民本思想早在先秦时代即已提出,《古文尚书五子之歌》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它是对神权  相似文献   

3.
儒家民本思想对人的主体价值的肯定和重民抑君的主张,为传统司法追求世俗理性、价值理性和司法温情主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儒家民本视闺中的"民"缺乏独立主体资格,以及后世对民本思想过于教条化的解读,又使得传统司法在一定程度上沦为封建等级社会压制民权、兜售教条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民本思想在中国政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起源于先秦时代朴素的天道观。君权政治开启之后,民本思想完成了从天意政治向民意政治的重要转变。儒家坚持入世论政,试图以德治、仁政等民本智慧打造开明专制。儒家民本思想主要包括孔子"仁治"的民本思想,孟子"民贵君轻说"的民本学说,以及荀子"君舟民水论"和"立君以为民"等思想。作为我国古代政治文化、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儒家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为社会主义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富民、惠民的主张与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诉求相吻合。建立在这种历史逻辑之上的民本思想在现代政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儒家教民思想为社会主义民主价值理念的宣传和践行提供了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尽管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学说昙花一现,但围绕着“皇权至上”、“华夏中心”的价值核体而精心构筑的、维护封建主义国家的学说体系并没动摇过,相反在兼收并蓄、自我丰腴的同时走向严整,“君权神授”的帝王论、“礼法合流”的政治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民本论、“用夏变夷”的征服论以及“忠君报国”的道德论,分别从辩护、治道、君道、臣道与内外关系的角度,论证了以华夏文明为中心的封建国家体制的合理性与永恒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上古时期就出现了民本意识的萌芽,西周时期产生了保民思想,经商周两代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继承发展,民本思想成为儒家君主治国哲学的核心理念。先秦思想家孔子、管子、墨子、孟子和荀子等先后提出和发展了民本思想,其内涵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对民的地位的认识;对君与民关系的认识;对如何养民、爱民、恤民、教民的认识等。先秦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和重要内涵,对于我们今天坚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可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诗经》民本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中生命力较强的部分,其基本内容不仅包括敬天保民、重农裕民、爱民如子、君民和谐等,也应包括揭露统治者骄奢淫逸和暴虐无道、反映民众痛苦生活和诉求,这些思想对当时和后世的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法本位的理论基础涉及西方思想史上关于个人、社会之论辩及其对法本位的影响,涉及中国经典理论中民本思想的演进、超越与民本位的奠定,以及法学方法经典理论与公私法本位的确立等。社会和个人主义理论范式早有先驱。在自然法理论中,个人主义的实质是呼唤个性解放、独立和自由。狄骥运用他的社会连带理论猛烈攻击“国家主权”和“个人权利”的观念。社群主义批评个人主义的主张导致忽视国家维系的良善生活;权利本位正如自由一样,只可能是相对的,应当顾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始于与神本相对峙,而终于与君本相对立。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新超越,也为权利本位论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蔡襄是中国历史名臣,素有北宋第一谏官之盛誉。蔡襄从政30多年,勤政廉政,克己奉公,堪称一代清官廉吏。蔡襄的勤政廉政实践主要表现四个方面:一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勤政实践;二是“民重君轻”、“固本安帮”的民本思想;三是惩治腐败、两袖清风的廉政思想;四是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借鉴蔡襄勤政廉政实践,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三代领导人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宝库中,民本思想是其中最为精粹的部分之一。所谓民本思想,就是指以民为社稷之本,以民众为治国安邦的基础与标准的一系列政治主张与学说的总称。民本思想最早发端于商周时期,《尚书·盘庚》中就有“重我民”之语。西周政治家周公吸取商亡的教训,提出了“用康保民”的主张,开启了民本思想的先河。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延续并进一步发展了商周以来的民本思潮。自此以后,经汉代贾谊、唐太宗李世民,再到宋元明清时期的包拯、张居正、黄宗羲、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无不强调以民为本的重要性。孙中山更是赋…  相似文献   

11.
如何增强基层统战工作活力是一个热点问题,更是因应新世纪新阶段统战工作局面的现实问题。要增强高校统战工作的活力,必须有自觉的方法论意识。运用需要层次理论,要深入把握其积极意义和不足,注意了解需要、恰当激励、积极引导的综合运用,注意布局的整体性、目标的系统性,避免流于偏失。不能教条化地搬弄套用需要层次理论。而应深入了解每个统战成员的心理需求和人格类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统一战线的性质、工作范围和对象、各民主党派、人民政协、统战工作任务要求等方面 ,阐述了我国新兴社会阶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对统一战线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统战工作的特点,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统战工作在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不断取得新的进步,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统一战线;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处在重大历史关头的统一战线;是党外代表人士实现了新老交替的统一战线;是“一国两制”条件下的统一战线;是国际、国内复杂环境下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4.
统战工作艺术是统战工作方法的巧妙运用和统战工作经验的理性升华。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统战理论工作者都十分重视统战工作艺术的运用和研究。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巧妙运用统战工作艺术 ,充分发挥了统一战线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法宝作用。他们的统战艺术是统战艺术宝库的奇葩 ,鲜艳夺目。广大统战理论工作者 ,在统一战线实践中 ,不断探索 ,不断创新 ,使统战工作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概括起来有八大艺术 :即善断的艺术 ;主动的艺术 ;应变的艺术 ;兼顾的艺术 ;创新的艺术 ;协调的艺术 ;求同的艺术 ;交友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党的各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它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的统战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三个代表”的提出,进一步回答了统一战线领导权的问题;论述了执政党要照顾同盟者的利益;明确了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统战干部队伍;要求统战工作要不断创新,有所前进。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统战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之初,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知识分子阶层的分化,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遇到挑战;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重新研究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有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党外知识分子既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又是统战对象”的问题上,有些人的认知还存有误区,行动上还有偏颇,为此,要坚持“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仍然是解决知识分子问题的基本前提,是实现中国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把党外知识分子视为统战时象并作为基础性工作,既是历史选择,也是现实需要;“党外知识分子既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又是统战工作时象”的时代命题,具有内在统一性、现实合理性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体制逐渐转型、社会结构深刻调整、利益格局不断变动,统一战线的任务、性质、对象和范围都发生了变化。为继续发挥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法宝”作用,统一战线的功能也需不断调整、与之契合。面对新形势,统一战线要立足当代功能,转变工作理念、明确工作重点、改进工作方法,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11年胡锦涛同志提出"同心思想",如今已在统战部门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大力执行。那么,在新形势下,加强统战文化建设,如何来实现"同心思想"与统战文化的契合?这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事业的重要课题。对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同心思想"的重大意义,为适应统战文化的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同心思想"与统战文化的契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性质,每一性质的变化都有其一定的客观依据。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党的中心工作和社会主义条件下统一战线队伍构成状况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所致。弄清这些依据,对我们正确理解新时期统一战线性质及其它一系列重大问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统一战线理论,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并随着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确立而不断发展完善。随着民主联合战线与国共合作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理论和主张。大革命失败后,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心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工农民主的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调整统一战线方针政策,明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尤其是毛泽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阐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统一战线理论走向成熟。中共早期统一战线理论是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际出发,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