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昌县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全县总人口94.2万人,农业人口78.2万人,乡村劳动力资源41.8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达25万人.对此,县委、县政府确立了"食品工业强县、畜牧产业兴县、劳务经济富县"的产业发展战略.2003年,全县共实现劳动力向县外转移就业18.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6亿元,较2002年净增0.9亿元,分别占全县GDP的20%、占农业总产值的47.6%、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3%.5.82万户贫困家庭靠务工脱贫,1.78万户贫困户靠劳务致富.劳务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渠道,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
2007年,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突破2000万人大关,劳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双双创历史新高转移输出规模与劳务收入创历史性新纪录,离不开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扎实推进。2007年,全省农民工技能  相似文献   

3.
巴中市积极推进劳动力资源向劳动力资本转变,拓宽劳务开发渠道,扩大劳务输出,去年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98.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4.8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98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  相似文献   

4.
《党的生活(青海)》2009,(10):F0003-F0003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素有“青海东大门”之称,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全县共有22个乡镇,318个行政村,总人口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9万人,劳动力18.7万人,剩余劳动力8.7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121.22元。2008年,全县共输出农村劳动力12万人(次),其中省外转移6.1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1亿元,外出人员人均劳务收入4250元,农民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7%。  相似文献   

5.
2007年以来,化隆县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强化“化隆牛肉面”品牌意识,力争使劳务经济再上新台阶。今年上半年,全县共输出劳动力77995人次。实现劳务总收入16980万元,人均收入达2177,与去年同期相比,扩大输出7050人,增收5180万元。劳务收入中,从事餐饮业的拉面馆达7843家,人数达5.2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5亿元,占劳务总收入的88.34%。  相似文献   

6.
红寺堡是全国最大的扶贫移民开发地区。开发区建设六年来,已搬迁安置移民16.8万人,目前尚有农村富余劳动力4.3万人。2004年全开发区劳务收入1.29亿元,人均劳务收入7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664元的46%。2005年上半年,共输出劳务2.5万人,其中集体输出1.2万人,创劳务收入5000多万元,是开发区财政收入的15倍。  相似文献   

7.
资中是一个有人口132万的丘陵大县,其中农业人口114万,有农村劳动力65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近40万人.2004年,全县劳务输出人数达2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6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965元.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中,该县狠抓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滦县是农业大县,总人口53万,农村富余劳动力13.4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几年来,我县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打造品牌、配套服务"的工作思路,通过健全网络,市场运作,有效促进了全县劳务经济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11.7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转移就业5.6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3.8亿元,有效缓解了全县的就业压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2004年初,省委、省政府决定用两年时间培训农民工1000万人次,基本上达到已转移和输出的农村劳动力和新增从业劳动力普遍接受一次系统的技能培训,掌握1-2门职业技能,同时联动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和"劳务扶贫培训工程".到2004年底,全年培训农民工513.5万人次,获得技术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162.8万人,农民工素质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10.
门源回族自治县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目前全县有农村劳动力资源6.18万人,剩余劳动力约2万人。2003年,全县劳务输出3.5万人(次)、劳务收入2742.7万元,人均221元,比上年增加56元,增长33%。今年,为进一步作好劳务输出这一富民产业,县委、县政府着重从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实施相关政策、培养带头人和建立健全机构网络体系等四个方面紧密部署,狠抓落实,探索出了一条劳务输出工作的新路子,使劳务经济富有生机,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劳务经济: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遂宁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破解“三农”难题、促进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突破口,取得明显成效。2004年,全市完成劳务输出8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1.3%,实现劳务收入47.33亿元,农民人均增收316元,有力地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发展劳务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组织劳务输出,这是丘陵地区发展劳务经济的现实选择。为此,我们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以民办职教为主体,采取“公司 基地”的“订单培训”与“定向输出”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瞄准建筑、餐饮、环卫等用工需求量大的行…  相似文献   

12.
“小富不算富,离土离乡找‘钱’路”,这已成为扶余县农民的口头禅。曾经老守田园、小富即安的扶余县农民已不再安分,纷纷走出家门奔“钱”程。这是全县开展“一推双带”活动带来的喜人局面。2003年,全县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9万人,劳务收入2.5亿元,今年计划转移7.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亿元。目前,已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万多人,并有  相似文献   

13.
苍溪县石门乡是一个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的偏远山乡.1997年前,全乡人均纯收入不到800元,70%的农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近年来,乡里把劳务开发作为富民兴乡的骨干产业来抓,2004年转移和输出劳动力5378人,占全乡劳动力总数的83.3%,实现劳务收入4174万元;外出务工人员有412人回乡投资1156万元创办企业,产值达1365万元,创税44万元,占全乡税收的33.85%;他们创办的各类企业安置了1002个村民就业.  相似文献   

14.
正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贵州通过开发岗位、劳务协作、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权益维护等措施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累计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96.66万人。2017年11月30日,全省就业脱贫暨贫困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推进会在黔南州龙里县召开。副省长陈鸣明在会上表示,贵州各地因地制宜,围绕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结合贫困劳动力实际,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就业脱贫新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贵州通过开发岗位、劳务协作、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权益维护等措施促进  相似文献   

15.
阎宝明  杨辉 《党的建设》2008,(10):45-45
漳县推行培训就业承诺制和劳务合同派遣制,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努力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加快了农民增收的步伐。目前,全县已开展各类培训班46期,培训务工人员4583人(次),输转劳动力2.18万人(次),建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剑阁县外出务工人员达17万余人,占农村劳动力的56%;年劳务收入近6亿元,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30%以上,劳务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创造了数量可观的劳务收入,为发展劳务经济,壮大县域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劳务纠纷日益增多,农民工权益受侵害事件屡屡发生,各级政府应该怎样去关心和帮助这一弱势群体呢?近年来,剑阁县采取"未雨绸缪,建立维权基地;有备无患,提高维权意识;雪中送炭,提供维权援助"等三管齐下的办法,全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收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30年来,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输出,形成了具有特殊意义和现实作用的劳务经济,广大农民工不畏艰辛,拼搏奋斗,绘就了一幅气势磅礴、恢宏壮丽的改革发展历史画卷,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到2008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突破2000万人大关,劳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实现了劳务输出大省向劳务经济强省转变.  相似文献   

18.
威远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输出劳动力15万余人,外出务工是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着该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规模的扩大,父母外出而产生的"留守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目前,该县6-15岁"留守学生"有19181人,约占全县学生总数的25%.……  相似文献   

19.
一言 《共产党人》2009,(10):21-22
"劳务输出"是固原市的支柱产业,2008年固原市共输出劳务27.1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62亿元,务工人员人均创收4649.09元,全市农民人均从劳务中获益1010元,"劳务输出"成为固原的"铁干庄稼"。  相似文献   

20.
万载县的藠头产业化加工经过20多年的逐步发展壮大,已形成较大规模,是全国"三大藠头产业基地"之一.去年全县藠头总产量为7000余吨,产值达到5530万元,创外汇500万美元,税收240万元.由于藠头加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1吨藠头成品一般要50个工作日,按去年生产7000吨成品推算就要35万个工作日,生产高峰时期可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1万余人.全县藠头企业年加工费约在500万元左右,这些加工费主要由农村妇女劳动力所获,成为农村家庭现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小藠头已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那么,应如何才能发挥这一比较优势,把藠头产业做成推动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大蛋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