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06年2月23日司法部令第101号公布自2006年3月1 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公证机构的审批管理和执业监督,规范公证机构的执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公证机构依照《公证法》和本办法设立。设立公证机构,应当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实行总量  相似文献   

2.
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公证机构的审批管理和执业监督,规范公证机构的执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公证机构依照《公证法》和本办法设立。设立公证机构,应当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实行总量控制。第三条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应当遵守法律,坚持客观、公正的原  相似文献   

3.
正2006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是调整公证法律关系的基本法律,公证当事人、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开展公证行为,应当遵守《公证法》的规定。关于违反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问题,《公证法》用一个章节四个条文规定了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公证当事人以及利害关系人的法律责任。其中,《公证法》第44条专门就公证当事人以及利害关系人扰乱公证秩序应当承担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做出了规定,从立法的角度予以了明确的规范。然而,从法律实践的角度上看,该  相似文献   

4.
[公布机关]司法部 [公布日期]2006.5.18 [施行日期]2006.7.1 [文(令)号]第103号令 [类别]行政法·司法行政 [同时废止法规]2002年《公证程序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证程序,保证公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则。  相似文献   

5.
200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正式施行。《公证法》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公证工作的法律。认真贯彻实施《公证法》,依法推进公证事业的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6.
[公布机关]司法部[文(令)号]司发[2005]13号[公布日期]2005.12.10[类别]行政法.司法行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称《公证法》)将于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现就贯彻实施《公证法》提出以下意见。一、深刻认识贯彻实施《公证法》的重要意义《公证法》是新中国第一部有关公证工作的法律,是50多年来我国公证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法制成果,它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证制度的基本框架,为优化公证资源配置、加强公证队伍建设、提升公证管理水平、强化公证执业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公证…  相似文献   

7.
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日审议通过的《公证法》于2006年3月1日起施行。为确保《公证法》的贯彻实施,迫切需要制定有关公证机构执业管理的配套规章,以遵照《公证法》切实规范和加强对公证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为此,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陆续召开了部分省(市)公证管理部门、公证处负责人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将《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草案)》修改后印发各地司法厅(局)征求意见。在综合各地修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会同中国公证协会经研究,对该稿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经司法部法制司…  相似文献   

8.
赵海鸥 《中国司法》2005,(10):30-31
2005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并将于2006年3月1日正式实施。《公证法》的颁布实施,为全国广大公证人员依法从事公证执业活动,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各公证员协会依法履行管理职责,提供了有利的法律支持和法律保障。《公证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证制度的基本框架,标志着我国公证制度逐步走向成熟。正确理解《公证法》,做好《公证法》的学习、贯彻工作,是当前司法行政工作的一件大事。近日,本刊就《公证法》有关问题采访了司法部副部长段正坤。记:与…  相似文献   

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工作,维护公证执业秩序和公证行业信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和《中国公证协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公证员的任职管理和执业监督,规范公证员的执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1.
前言2005年,公证工作围绕“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的主题,强化服务功能,推动立法工作,加大改革力度,加强队伍建设,改善执业环境,公证事业的各个方面都有新的进展。公证工作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公证立法取得历史性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已正式颁布,将于2006年3月1日起实施;全国公证队伍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公证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公证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卓有成效;公证工作改革、建设、发展稳步推进。2006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实施《公证法》的第一年。党的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公证》2007,(4):63-6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工作,维护公证执业秩序和公证行业信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和《中国公证协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0月22日中国公证协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规范公证机构办理继承公证事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中国公证协会专业委员会业务规则制定程序》的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4.
王剑 《中国司法》2005,(12):47-50
2005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称《公证法》),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包括公证业务的范围在内有关公证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规定。《公证法》的实施必将对规范公证业务、发展公证事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公证法》中将公证业务规定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公证》2012,(5):62-64
第一条 为规范公证机构办理保全互联网电子证据公证事项,增强公证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6.
2005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公证机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当告知当事人申请公证事项的法律意义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并将告知内容记录存档。这是我国公证立法中第一次以法律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了公证告知制度。公证告知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公证程序制度,其价值就是为公证当事人实现《公证法》上的实体权利提供有力的程序依据和制度保障,体现现代公证制度的公平正义精神;同时,告知制度为公证申请人设定了一项具体的程序性权利:知情权,这对于公证当事人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4条规定:“公证协会是公证业的自律性组织,依据章程开展活动,对公证机构、公证员的执业活动进行监督。全国设立中国公证协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地方公证协会。”此外,《公证法》第5条,《公证程序规则》第63条、第67条、第69条、第72条以及《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公证员执业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对地方公证协会的职能作用都有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司法》2005,(10):1-1
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了《公证法》,《公证法》将于明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规范公证活动的法律。《公证法》的制定是对新中国公证事业发展的全面总结,适应了新时期公证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公证法律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的公证制度基本框架,堪称公证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我国曾于1982年由国务院制定了《公证暂行条例》,随着时代的发展,公证实践进一步活跃、公证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公证内容进一步丰富,已沿用二十多年的条例显然难以适应公证业的发展要求,完善公证法…  相似文献   

19.
《公证法》第10条规定:"公证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在有三年以上执业经历的公证员中推选产生,由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门核准,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备案。"2006年司法部颁布的《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公证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在有三年以上执业经历的公证员中推选产生,由所在地司法行政机关核准,并逐级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备案。"在现代社会,公证机构是法律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证机构的竞争核心不仅仅是法律方面的竞争,更多的是管理能力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  相似文献   

20.
黄群  刘颖 《中国司法》2006,(6):58-60
2006年3月1日《公证法》开始实施。根据《公证法》的规定:公证机构是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公证法》赋予了公证机构以民事主体的地位,而在《公证法》实施前的《公证暂行条例》中,公证机构的性质则被定义为国家机关。法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