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在冷战后主导发动的又一场局部战争。从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导发动的几场战争来看,尽管情况各有所不同,但总的来看都同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有关,其实质是要确保美国在今后世界的主导地位,延长它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优势和超强地位。从这个意义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澳大利亚为何追随美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澳美同盟不仅没有像人们想象地逐步弱化,反而出现不断巩固和强化的趋势。澳大利亚在冷战后并没有明显的安全威胁,其安全环境甚至得到显著改善,为何仍然维持和强化澳美同盟关系、紧密追随美国?本文以伊拉克战争为案例,分析冷战后澳大利亚追随美国的原因。作者认为,冷战期间,澳大利亚追随美国主要源于保障安全以应对所谓共产主义威胁,冷战后澳大利亚追随美国意在提升地位,以争取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06,(14)
美国乐见半岛对峙7月5日,朝鲜向日本海方向试射7枚导弹,日本政府随即宣布7项制裁措施,韩国总统卢武铉则召集紧急国家安保会议,唯独美国不慌不忙,仅称其为常规挑衅行为。笔者以为,朝鲜试射导弹属于核危机期间的节外生枝,最大得益方恐怕并非朝鲜——而是美国。从冷战后的经验看,从没有国家能通过勒索美国来达到目的,朝鲜虽然通过第一次导弹危机获得克林顿政府提供的胡萝卜方案,但该方案的最终未果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朝鲜再次发射导弹是在受到密切监视的情况下,本身不构成任何战略突袭,并且其最具威胁性的远程导弹发射失败,使得一场酝…  相似文献   

4.
谢奕秋 《南风窗》2012,(18):12-12
时至今日,美国仍有学者担心古巴、伊朗、朝鲜、委内瑞拉等少数国家劫持不结盟运动,以"对抗、削弱"美国。冷战早期诞生、在新世纪几乎被人遗忘的"不结盟运动",于8月最后一周,在饱受西方孤立的"西亚最大城市"德黑兰高调举行它的第16届峰会。东道国伊朗早前宣称,已有100个国家报名参加,其中41国将派最高级别首脑出席,包括对外代表朝鲜的国家元首、朝  相似文献   

5.
零和博弈,即一方所失为他方所得。假设美国为A,朝鲜为B,那么美朝在朝核问题上的博弈将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a1b1,即美国和朝鲜同时让步,这种情况将是第一次朝鲜核危机的解决模式或者是乌克兰模式——买断式;a1b2,即美国不让步而朝鲜单方面让步,这则是利比亚模式——自毁式:a2b1,即美国让步而朝鲜不让步,则是印度、巴基斯坦模式——默认式;a2b2,即美国和朝鲜都不让步,这可能是现在的伊拉克模式——战争式。a1b1,其条件是美国与朝鲜签订条约保证不威胁朝鲜国家安全、不推翻金正日政权并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随着美国中期选举后国内政治权  相似文献   

6.
笔者近日曾于报章撰文指出,随着伊拉克战后美国的一系列军事动作,十年来关于美国军事战略重心是否向亚太转移的争论已接近了划上句号的时候,同时,由于台湾岛内“台独”势力的操纵,中国大陆被迫使用武力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国家统一的必要性日益凸显。战争的阴影在冷战结束13年后第一次无比清晰地浮现于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之上。无可讳言,导致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在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剧变,对于战争与和平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冲突与战争出现了新特点和新趋势,人们对于和平与安全也有新要求和新思考。战争与和平的新特点与新趋势 冲突和战争的主要形式在冷战时与冷战后不同。冷战时期的战争主要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维护民族利益的战争,第二类是苏联和美国两个阵营的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战争中增强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在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镇压蓬勃发展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同时,又利用西欧国家和日本在战争中遭到严重损伤和削弱而不得不有求于它之机,既向这些国家进行渗透,又对其殖民地附属国大肆扩张。非洲就是美国扩张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争使美国把欧洲国家分为“老欧洲”和“新欧洲”。在欧盟内部制造分裂,更使美国与欧洲的裂痕长期化、复杂化。冷战结束后,美国进行的四次局部战争都显示了美国与欧洲盟国的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渐行渐远。同时这场战争也使阿拉伯国家将进一步分裂,除了海湾地区的几个小国以外,伊拉克也加入到中东的亲美派阵营中来。美国为了进一步打击和削弱反美派阵营,将继续扩大阿拉伯国家内部的分歧和裂痕。  相似文献   

10.
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军方正在筹划一场全球性的军事部署调整,在美国看来,亚太地区已成为攸关美国21世纪国家安全的最重要的地区,特别是号称“冷战活化石”的朝鲜半岛对峙局面有更加激化的危险,因此在该地区也将成为此次军事调整的重点环节。  相似文献   

11.
朝鲜战争爆发后,1951年5月间,由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和对外关系委员会联合举行了一系列听证会,总题目为“远东的军事形势”,全面审议美国的远东政策。布莱德利在5月15日的听证会上的证词中阐述了反对将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的理由,大意谓:美国出兵朝鲜是以最小的力量抵制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冷战时期,中国和韩日分属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政治上相互敌对,军事上相互对峙。尤其是中韩关系,自朝鲜战争以来,相互隔绝,长期冷淡。冷战结束后,集团政治宣告瓦解,建立在多极化和力量均势基础上的中日韩三角关系日现雏形。 冷战结束给东北亚各国的发展与变革创造了有利时机,中韩两国的变化最为显著。韩国以强劲的经济增长为基础,以积极的外交  相似文献   

13.
俞邃 《当代世界》2012,(8):15-21
世界格局问题在冷战时期便存在争议。自从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首先指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不能决定世界命运、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之后,那时的争议基本上围绕两极还是多极化展开。苏联和华约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特别是美国肆无忌惮地于1999年发动科索沃战争、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单极世界论凸显,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论断再次受到挑战。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鉴于美国的霸主地位减弱、国际影响力下降,于是否定单极世界的无极论大为抬头;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的转变1991年苏联的解体正式宣告了以美、苏对抗为主要特征的冷战时期的结束。从此,世界进入“后冷战”时期。美国意识到发生全球战争的可能性在不断减小,而地区紧张形势却往不断加剧,面对新的世界格局,美国对其军事战略作了重大调整,把重点由“全球性防御”转变为“地区性防御”,并明确指出这一新战略的核心为“保证战略威慑力量、在主要地区保持前沿军事存在、对危机作出有效反应以及保持国家重组军队的能力”。为满足国家军事战略的需要,1992年9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段时间来,有关美国针对朝鲜的战争计划,如5027计划、5030计划、以及尚未编号的“两个月打败朝鲜”的计划,日益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正如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之前,媒体上不断“揭密”各种版本的美军作战计划一样,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的背后,都可以看到美国五角大楼制订的秘密作战计划的影子。  相似文献   

16.
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的新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 《当代世界》2009,(9):36-38
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从老布什政府的“世界新秩序”构想,到克林顿政府的“塑造一反应一准备”战略构想,再到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当前,巨大的战争资源消耗、国际形象的急剧恶化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力不从心,使得美国亟须调整国家安全战略。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上台后,  相似文献   

17.
解决台湾问题原本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内部事务,但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势力的干涉,使台湾问题复杂化,日益成为影响中国外交和亚太安全与稳定的热点问题。冷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台湾问题作为美国全球战略尤其是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前之所以提高对台湾问题的介入程度,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台湾在美国亚太地缘战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已于3月17日发出战争“最后通牒”。此次美国对伊军事行动使世人不得不更加关注后冷战时期美国使用军事力量推行国际政策的意愿问题。 在后冷战世界里,通过自里根总统以来的军事重建,美国军事能力的优势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但其使用这种优势军事力量的意愿则是很微妙的事情。1997年,美国当代最著名的现实主义地缘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9.
研制背景1947年,冷战爆发,美国叫嚣着用300 枚原子弹毁灭苏联,西方强有力的战略航空兵成为苏联领导人的心头之痛。当时苏联的核弹投送工具只有苏版“超级空中堡垒”图-4轰炸机(北约代号“公牛”,B- 29仿制品)一种,但喷气时代的来临使其还未来得及大规模列装就显得过时了。美国B-47、英国3V轰炸机等喷气式后掠翼轰炸机的研制成功,再加上喷气战斗机在朝鲜战争中的优异表现无疑强烈刺激着苏联领导人的神经。  相似文献   

20.
作为冷战时代的遗产,朝鲜半岛的局势一直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去年10月,因朝鲜的核开发计划而酿成的一场危机,又使刚刚趋缓的朝鲜半岛局势再度陷入迷雾之中。众所周知,战后,美国一直执行敌视朝鲜的政策,冷战结束后美对朝的做法虽有所变化,但实际上美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始终没有脱离“不统不乱,不战不和”的底线。克林顿时期采取了“软着陆”政策,双方关系有所缓和,但布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