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有制改革的六个突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所有制改革取得了六个突破。一、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进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误区,确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由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对立”到非公有制是公有制的“补充”,再到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共同发展”的转变,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二、多种所有制结构法律地位的突破。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问题上,突破了只能将其作为一种“方针”的误区,明确地将其升…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对非公有制经济作出了一个新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论断:“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首次被作为制度内因素正式写进党的文献中,并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得到国家大法的确认。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阐明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项基本经济制度,揭示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为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4.
一、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上升的重大意义(一)更加完善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过去,我们受所有制结构“纯而又纯”思想的影响,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简单地等同于社会主义公有制,至于公有制以外的其它所有制经济,则统统地摈于“基本经济制度”之外。后来,出于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解决人们就业出路等需要,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但也还是将其限制在“拾遗补缺”、“补充公有制经济不足”的范围内。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5.
党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认识过程王文昌郑秋生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科学论断,实现了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由“对立论...  相似文献   

6.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把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方针确定下来,这对于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立法推动非公经济发展在我国,人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突出体现在我国宪法的历次修改上。1982年修订的宪法第十一条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  相似文献   

7.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党的十五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中国地位的重新定位。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认识,我们党经历了“对立论”、“补充论”、“重要组成部分论”这一认识过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中,需大力发展和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归纳起来,笔者以为有以下几条理由。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生产力水平决定了要大力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十五大对我国现在仍然并且今后将长期处…  相似文献   

8.
全面的总结和重大的突破(下)———十五大对非公有制经济方针政策的新发展□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孔林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  相似文献   

9.
一、在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要求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从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定位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相似文献   

10.
改革之前,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被看成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水火不相容的异己力量;实践中在试图尽早尽快消灭一切私有制经济的同时,片面追求建立“一大二公三纯”的公有制经济,致使我国的所有制经济结构愈来愈趋向单一化,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负面效应日益增大。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认识有了转变,终于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正式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以下简称“必要补充论”),并开始从自发到自觉地重新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这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种突破…  相似文献   

11.
论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在不断进步和深化,由“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发展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方针”,再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进而党的十六大强调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必须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姓“社”而不姓“资”。一、一个事物的性质由所处的整体系统来决定  相似文献   

12.
怎样认识和对待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一、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往我们由于在所有制问题上受“左”的思想影响,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形式,因而在对待非公有制经济问题上,一直持否定的态...  相似文献   

13.
要加大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力度。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改革的实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4.
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本刊评论员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并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  相似文献   

15.
金荣  李德甫 《思想战线》2000,26(2):34-37
现实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多种所有制在内的综合经济基础.非公有制经济决不是社会主义的对立物和异己力量,也不是社会主义可有可无的补充,而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一起,共同构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不会削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公有制在社会所有制结构中占绝对数量优势,必须从质和量相统一的观点来看待和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大力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的体会杨国和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五大上的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同时又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7.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21条关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的规定,意味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修宪为非公有制经济奠定宪法基础,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王沁 《政协天地》2013,(12):38-39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并再次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这传递着一个基本理念——要更加公平地对待和认识各种所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9.
刘峰 《岭南学刊》2000,(2):55-57
非公有制经济既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阶段要求、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 ,又能满足社会主义的性质要求———其发展不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非公有制与公有制经济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共同为社会主义服务。我国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了这一点。这说明积极鼓励、引导、资助、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大力推动其健康发展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讲,这是我国所有制理论的一个新突破,这个突破主要表现在,把非公有制经济从过去的“并存──补充”上升到“共同发展”的高度。这个突破既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一个新发展,也是对改革以来我国所有制实践的一个精辟总结。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江苏、山东、广东、浙江等沿海一些新兴工业省份迅速增长,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985—1987年,全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