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报刊撷英     
1920年9月11日,年仅16岁的邓小平,与83名四川同学在上海港登上了法国邮船“鸯特莱蓬”号,赴法国勤工俭学。邓小平为自费生,当时名为邓希贤。 10月19日,船至法国马赛,邓小平开始了为期5年零2个月的法国勤工俭学生活。 1929年7月到8月间,正是南  相似文献   

2.
冷玉健 《传承》2003,(4):32-34
特定背景下的历史跨越1921年10月,中国北洋军阀府纠合法国反动势力驱逐遣送104名为争取正当入学权而进里昂大学的留法勤工俭学学,同时“以印刷物分送法国各学,称学生大半是工人与过激共党,请为注意等语,致使法国学大起恐慌,立将勤工俭学生概驱逐。”不少勤工俭学生被厂方故辞退,在这特定背景下,有些工俭学生被迫回国,有些以抗中法反动派而毅然返国;但也部分勤工俭学生含怒留法,或往德国、比利时,更有甚者开始备赴俄学习革命道理,实现了法勤工俭学向旅欧勤工俭学和学文化、学科学向学革命道理斗争经验为主的历史跨越。1922年二三月间,中共旅…  相似文献   

3.
东方巨人的魄力青年毛泽东为何不留学?任武雄到国外去留学打工,几十年前就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无数人在欧洲战场上丧生,法国等国家缺乏劳动力,于是华法教育会的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人提倡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勤工就是勤“打工”,俭学就是过着俭朴的读书生活。那时,毛泽东和他的挚友蔡和森等就在他们所组织的新民学会内响应。他们认为赴法国勤工俭学,到国外去可以开阔视野,吸收世界上有益的新思潮和科学技术,又可以通过半工半读,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对闭塞的中国,对求学无门求业无路的青年来说是个佳音。于是他们从1918年开始就积极酝酿,推动青年到北京、保定等地的留法预备班学习法文,准备出国。毛泽东又多次到上海欢送青年到法国去,然而地自己却没有去。这是为什么?一位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外国学者说:因为毛泽东没有学好外语,所以他后来始终没有去。这种说法是没有依据的,当时到外国去的青年,并不都是学好了外语才去的,大多数人是到国外才学好外语的。那么,青年毛泽东为什么没有到外国去留学呢?青年毛泽东未将赴法勤工俭学视为青年的唯一去向,他认为要根据各人的特长和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出国。他在1918年一开始推动青年赴法留学时,就劝新民学会会员罗学  相似文献   

4.
王俊卿 《传承》2001,(6):34
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经常到工厂做工,了解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他走上革命道路以后,重视工会运动,关心工人利益。1929年7月,邓小平受中共中央派遣来广西领导广西党的工作,开展统战与兵运活动。是年10月,俞作豫、李明瑞讨蒋失败后,邓小平、张云逸率领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开赴百色,李明瑞、俞作豫率领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开赴龙州,准备百色和龙州起义。邓小平、张云逸到百色后,立即派出一批政工干部开展工人运动,发动工人很快建立起12个行业工会,会员800多人。同时还吸收了一批工会积…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从何而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郢 《协商论坛》2007,(3):58-59
5年勤工俭学提供思考素材1920年10月,年仅16岁的广安少年邓小平和80多名中国学生一起乘船赴法勤工俭学。这是重庆爱国人士创办的“华法教育会”所推动的一次留法热潮。当兴冲冲的留学生抵达法国的时候,正好看到了一轮资本主义经济的“寒潮”。因为战时管制经济的衰退,工厂大量停工,几十万退伍军人失业。在法国南部施奈德钢铁厂  相似文献   

6.
新学年开始了。我们有许多工作要做。这里,我着重就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问题讲一点意见。去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又一次向全党干部提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的要求。中央党校是我们党培养高中级干部和理论骨干的重要基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是我们中央党校的一门主课。我们要认真落实小平同志的这一指示。马克思主义是已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完整的科学体系,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锐利武器,为我们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今天中国和世界已经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更需要我们进一步熟悉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学习马克恩主义理论,就要学习马列著作,学习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作。最近编辑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希望大家好好学习,深刻领会,掌握  相似文献   

7.
1920年,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邓小平和毛泽东在一起1993年12月13日,89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顶风冒雨参观上海新建成的杨浦大桥.##F14-15-16-17邓小平伟大光辉的一生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早年赴法勤工俭学和他一生中"三起三落"的独特经历对他后来领导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重要而直接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究竟是什么?具体又是怎样影响的?这是目前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深入的地方.本文认为,早年赴法勤工俭学和"三起三落"的独特经历是邓小平领导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重要主体条件.可以说,没有这两个重要主体条件,就不会有邓小平后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卓越领导和推动.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也是一位"超级球迷"。他的子女曾透露,父亲生平有三大爱好,一是足球,二是游泳,三是桥牌。上世纪20年代初,年轻的邓小平远涉重洋,前往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他为了到现场看一场足球赛,甚至拿着衣服到当铺换买票钱。几十年后,他还清楚地记得,那次比赛的冠军是乌拉圭队。邓小平特别痛恨打假球、打默契球的现象。1958年"五一"劳动节那天,国家足球队的一队和二队举行了一场名为"劳动者杯"的比赛。两队都不想输球,于是私下商定  相似文献   

10.
一、中法关系源远流长   中法两国人民早就有交往。从 13世纪中叶起,法国就有使者访华。 17、 18世纪,法国传教士将中国的儒家伦理、哲学思想、精美工艺、园林艺术等带回法国,对法国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法国大革命和启蒙学者以及巴黎公社对中国知识分子和革命派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法国勤工俭学并从事革命活动。另外,几乎所有法国著名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作品在我国都译成中文。 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法国各阶层对中国的兴趣并未减弱。但是当时由于两极严重对立,两国没有…  相似文献   

11.
青年邓小平     
《传承》2006,(Z1)
退亲远游1919年秋,邓小平考入重庆留法预备学校,学习法语和技工。1920年,16岁的邓小平和他近一百名同学,乘轮船从重庆启程,踏上了为期五年的旅法征程。10月,邓小平抵达法国。他从欧洲寄了封家信,说他参加了革命,从此不能回家,也不能顾家,要家人退掉小时候定的娃娃亲。与周恩来一起打地铺1924年,邓小平参加旅欧共青团机关刊物《赤光》的编辑工作。团支部的办公室设在周恩来所住廉价旅馆的卧室内,面积仅有五平方米,只能同时容纳三个人。为保证每半月出一期,每期12页左右的内容,周恩来常常熬夜写稿,邓小平刻蜡版,彻夜不眠,有时就在周恩来的卧室…  相似文献   

12.
3月30日下午,正在法国进行正式访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接受了法国《费加罗报》社论委员会主席阿兰·佩雷菲特的采访,回答了有关中法关系、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香港回归后的前途等问题。当佩雷菲特问乔石,您是抱着什么想法访问法国时,乔石说:"我这次到法国访问,正值法国的春天。北京现在也是春天。春天是充满希望和生机的季节。在这样美好的季节访问法国,我感到很高兴。中国和法国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两国人民之间有着传统的友谊。本世纪初,周恩来、邓小平等曾在法国勤工俭学,这段生活对他们的革命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广安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家乡,1993年7月设立地区,1998年7月撤地设市,辖两区一市三县,辖区面积6339平方公里,总人口470万,有伟人故里、滨江之城、川东门户、红色旅游胜地"四张名片"。一是伟人故里。1904年8月22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诞生于广安协兴镇牌坊村,在这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16岁远渡重洋到法国勤工俭学,走上了革命道路,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一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奉献了毕生精力。他深深眷恋桑梓和乡亲,留下了"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的嘱托。二是滨江之城。广安是一座"让人望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前后,先后有21批共计1900余[1]名中国青年漂洋过海求学于欧洲,掀起了旅欧勤工俭学运动的热潮。他们中间的先进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积极探索建立了早期的党、团组织。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和“旅德共产主义小组”合并为“中国共产党留德法组”,后改名为“中共旅欧支部”。中共旅欧支部在组织欧洲学生运动、发起欧洲论战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中比不平等条约、协助国民党筹建欧洲组织、培养和输送革命干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虽然读书不能代表所有的学习,但读书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对领导干部来说更是如此。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而要真正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落实到基层,那每一个党组织都要认真履行组织党员学习的职责,而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学习应从领导干部带头读书开始!那么,当前领导干部的读书状况到底如何?大多数领导干部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读书?领导干部到底应当怎么读书、读什么书?本期策划也许会给您带来些许思考和感悟。  相似文献   

16.
张震环 《前沿》2013,(7):25-2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主客体范畴是该学科的中心范畴,实现主客体的有效互动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关键,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客体关系纬度出发实现理论创新的路径有:加强党的地方组织马列著作的学习水平,实现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界与政治界的有效沟通,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实现理论界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理论素质。  相似文献   

17.
世纪回眸     
1997年邓小平逝世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97年2月19日,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与张云逸等先后发动广西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先后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一二九师政治委…  相似文献   

18.
(一)科教兴国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早在本世纪初,邓小平同志作为一位热血少年赴法勤工俭学的时候,所抱的目的就是科教救国、科教兴国。他曾回忆说:“我们看到中国当时是个弱国,我们要使它强大。我们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只有使它走上现代化的道路,所以我们去西方学习。”但在那时,由于中国对外没有民族独立,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对内没有民主制度,深受封建主义的压迫,科教救国、科教兴国的道路走不通。所以邓小平同志从法国和苏联回国之后,毅然奔赴国内战场,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相似文献   

19.
《桂海论丛》2021,37(3)
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读书是学习的最重要方式之一。从梁家河到中南海,无论工作内容发生怎样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读书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探寻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魅力是如何形成的,"读书"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习近平总书记读书具有自己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把读书看作最大爱好;把读书看作一种生活方式;他超越个人功利而读书;注重读思结合;擅于把读书与运用结合起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读书的特点,对共产党员的学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要把读书生活作为共产党员学习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别把读书作为敲门砖,要为提升自身本领、净化自己心灵而读书;要把读、思、写结合起来而读书,提高读书效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要把读书作为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韩乐然,原名韩光宇,朝鲜族人,一八九八年生于吉林省延边,一九二○年到上海,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一九二九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毕业于法国国立卢佛尔艺术学院。我是一九二○年到法国的。韩乐然去的时候,正好我离法回国。他到法国后,靠打工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