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言之圭 《群众》2023,(22):26-27
<正>湿地是“地球之肾”,在生态平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盐城市地处东部沿海,共有76.96万公顷生态湿地,约占全省湿地面积的27.28%,是省内海岸线最长、滩涂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齐全、资源最丰富的城市。近年来,盐城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持续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地品牌,高规格推进国际湿地城市创建,着力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有效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未来,盐城将继续坚持对湿地最严格保护,全面打造好世界自然遗产这个绿色生态“金名片”,为全球湿地保护作出盐城贡献。  相似文献   

2.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近年来,浙江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责任落实、严格保护、科学修复和合理利用等四大机制,不断增强湿地生态功能,有力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打造了湿地保护管理“浙江样板”。2月2日,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举行。  相似文献   

3.
李韧 《政协天地》2014,(1):42-43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实施,必须要有大载体和大项目支撑。按照我省水优势,本人以为打造“大闽江生态人文黄金带”,可以成为我省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双赢”的大项目。可以培育上下游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淘汰高污染、  相似文献   

4.
《协商论坛》2014,(8):59-59
“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发展面向农村的养殖污染和垃圾废品处理企业,实现废有去处,废有所用。”“湿地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公益事业,要广泛深入地宣传湿地的重要作用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6月20日,政协委员与福建省环保厅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湿地保护”专题进行协商,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5.
杨健 《当代广西》2012,(12):61-61
坚持低碳、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近年来,梧州市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好经济发展“三步棋”、唱响城市建设“三部曲”,全力打造以苍海项目为龙头的生态新城,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6.
丽水市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努力践行“两座山”发展理念,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打造“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双示范区,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何平 《重庆行政》2015,(3):14-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同志也意味深长地说:“生态涵养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核心任务也是发展。”重庆市委的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将地处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武隆带进了全新的生态时代。建设生态保护发展区,要求既守住生态底线,又释放发展能量。武隆积极把发展置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建设来通盘考虑,按照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生态建设更加完备、生态保护更加严格、生态制度更加完善、生态文化更加普及、生态产业更加发达这“六个更加”要求,加快打造“国际知名旅游胜地、生态工业经济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武隆公园”,逐渐探索出一条生态文明引领、生态经济支撑、生态制度保障的绿色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8.
赵毅周文 《群众》2023,(11):31-32
江淮生态经济区作为江苏“1+3”重点功能区中唯一以生态功能为主体定位的区域,是江苏永续发展的“绿心地带”,承担着展现江苏生态价值、生态优势和生态竞争力的使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样板,要巩固提升自身生态优势,抢抓产业变革机遇,激发全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全面激发江淮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9.
议“山”     
门头沟区山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98.5%,区“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加快建设新城区、规划发展浅山区、保护涵养深山区,形成“三区”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以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为重点,全力打造集休闲旅游胜地、高端商务新区、山水宜居新城、首都生态屏障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新区的发展战略。其中全力打造休闲旅游胜地、山水宜居新城都离不开山。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13,(10):32-32
富蕴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和打造新疆“两个可持续”示范区、张春贤书记在阿勒泰地区调研时提出的“打造新疆重要会客厅”的重要指示,按照“保护生态、放大优势、突出民生、形成特色、创先争优”的重要部署,富蕴县坚持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相似文献   

11.
《江西政报》2008,(23):F0003-F0003
近年来,德兴市委、市政府按照“以德兴市、生态立市”的思路,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打造绿色GDP。严格实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全市各类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98%,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产生。  相似文献   

12.
陈小卉 《群众》2023,(11):29-3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江淮生态经济区是江苏着力打造的“1+3”重点功能区之一,承担着展现全省生态价值、生态优势和生态竞争力的功能,是江苏永续发展的“绿心”。党的十九大以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支撑江淮生态经济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生态越美丽、发展越兴旺、百姓越幸福”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杨晨 《今日浙江》2020,(8):52-53
春暖花开时节,江南水乡生机勃勃.4月20日,浙江召开全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推进会,提出高标准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打造一大批“高颜值”的“里子工程”,努力成为展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地上是风景秀丽的湿地公园,地下是工艺先进的污水处理厂”,被称为2.0版的城镇污水处理新模式,在之江大地全面投建.  相似文献   

14.
沈伯宏 《群众》2023,(1):61-6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生态作为最具辨识度的靓丽标识和最具竞争力的宝贵财富,紧紧围绕“打造世界级景区”目标,坚定不移推动“绿色经济、优良环境、美好生活”协同共进,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景区篇章”。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湿地保护立法也进入了“快车道”,党中央提出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湿地保护制度”等要求。2021年12月24日,湿地保护法表决通过,这部新法律不仅为湿地保护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石,亦为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苏星  胡先友图 《当代广西》2013,(12):M0001-M0001
多年来,恭城瑶族自治县构建起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村屯示范带,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致富新路子,建设富裕生态家园。恭城对“富裕生态家园”的定位是“特色产业发展的基地、农村新村建设的样板、生态环境保护的典范、科技普及推广的先导、农民增产增收的园地、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锋、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的舞台”,通过对新村山、水、田、林、路实行科学布局,打造“最适宜人居的农村环境”。图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恭城红岩生态旅游新村。  相似文献   

17.
刘永明  周先荣 《政策》2008,(11):37-39
武汉是典型的富水城市,长江汉水市区交汇,拥有大小湖泊166个,市域1/4以上为水覆盖。丰富的淡水资源是武汉市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保护利用好这一战略资源极为重要。长期以来,武汉市为此付出了不懈努力。2005年,武汉成为全国首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城市。武昌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作为试点的重要内容,计划总投资87.69亿元,对区域水系进行综合整治.旨在打造全国最大的城市湖泊湿地群、世界一流的城市生态旅游风景区,这是武汉市近年须用大手笔做好的一篇“水文章”。  相似文献   

18.
谢剑锋 《政策瞭望》2014,(11):44-46
开化作为浙江人民的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生态是开化的命脉和王牌,从1997年“生态立县”战略的确立实施,到当前正在全力打造的国家东部公园,开化县委县政府一直在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如何做好山水文章,对开化的发展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要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立足“三养四化”即以“产业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全域公园化、全民素质化”为载体,全力打好“养身、养气、养心”三张“休闲养生文化牌”,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  相似文献   

19.
郑孟阳 《当代广西》2011,(13):52-53
广西“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建设。因为只有生态文化真正深入人心,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和自觉的公众行为,才能达成生态文明的繁荣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冯岩 《群众》2008,(3):13-15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泗洪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绿色泗洪、生态家园”为目标,把“环境立县”作为泗洪“十一五”重点实施的五大发展战略之一。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江苏生态旅游第一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