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1991,(38)
今年淮河、太湖流域、松花江都发了大水,经济损失数百亿元。长江干流虽然未出大问题,但防汛期间也是险情不断。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的发达地带,一旦出事,后果堪虞。因此,今年大水后,长江的安全问题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近一段时间,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也从长江防洪安全角度发表了很多重要意见,并屡次提到对长江中下游防洪有重要作用的三峡工程。那么,三峡工程与长江防洪的关系究竟如何?记者最近走访了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魏廷琤。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由于长达半月之久的持续暴雨,导致长江水位猛涨。洞庭湖、城陵矶、螺山水位均超过历史最高记录,面对历史性的特大洪峰,沿岸广大军民奋勇上阵向洪魔宣战,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暴雨中心区的洞庭湖区的泛滥,导致湖南、湖北部分地区损失仍十分惨重。人们不禁要问:难道这种灾难就无法避免吗? 堤防建设迫在眉睫 堤防,虽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洪水的泛滥,但它是长江中下游综合性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长江中下游共有干、支、民堤堤防约3万公里,其中长江干堤约3600  相似文献   

3.
古称“浔阳”的九江,是镶嵌在中国的“黄金水道”——长江中下游段的一颗璀璨明珠。九江建城已有二千多年。现在它是江西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和主要风景旅游区。“七五”计划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开发利用列为建设重点。地处长江经济带中段的九江市的经济繁荣、科技发展就愈来愈显得迫切和重要了。江西省已把开发九江,建设一个通向世界各地的贸易、金融、旅游中心,列为全省今后的建设重点。 就此,记者采访了九江市市长江国镇。他说:  相似文献   

4.
长江,该怎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近年来一直没有平静过,洪患频繁出现。1996年7月,长江再一次敲响了警钟!进入90年代以来,这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第三个洪涝灾害年。长江中下游是长江流域洪灾最严重的地区。长江上游干支流和中下游交流的洪水都汇集于此,汛期的洪水流量大大超过河道的泄洪能力。面对长江的超额洪水,怎么办?本世纪20年代后期,当时的水利专家李仪趾提出了“蓄洪垦殖”的治水方略,即利用湖泊洼地开辟分蓄洪区,在中小洪水时实行垦殖保丰收,大水时蓄洪,确保重点地区防洪安全。几十年来,堤防和分蓄洪区成为抗御长江洪灾依赖的主要手段。本是“舍卒保车”,奈何“将帅难弃”  相似文献   

5.
并非有了三峡工程,长江就万事大吉三峡工程是具有巨大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工程。三峡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长江中游各地区防洪能力将有较大提高,特别是荆江地区防洪形势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但由于长江中下游河道的安全泄量与长江洪水峰高量大的矛盾十分突出,而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与  相似文献   

6.
把湖泊还给长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蕙 《瞭望》2004,(18)
长江中下游湖泊群的严重退化和消亡,促使我们重新审视那些阻断长江与这些湖泊天然联系的大坝与闸口,改变闸口的调度机制,把湖泊还给长江,成为我们拯救两岸湖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8,(13)
汛期警报长江能否安澜本刊记者编者按:每年4月,长江便进入汛期。在今年汛期到来之前,长江中下游的江西、湖南两省已频频告急:江西的九江段崩岸3处,湖南崩岸更达9处之多!不惟如此,由于气候异常,去冬今春南方降雨偏多,导致长江在枯水期就出现水位创历史新高和...  相似文献   

8.
一.长江中下游出现旱涝急转的罕见气象灾害形势今年1月至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加上气温显著偏高,气象干旱范围广、强度强、影响大。截至5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大部地区出现中度以上气象干旱,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气象干旱。进入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少雨的态势迅速转变,6月3日至19日先后遭受4轮强降水过程袭击,  相似文献   

9.
998年,我国气候异常,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多,长江、松花江、珠江、黄河、淮河、海河北系、辽河及浙闽等流域相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长江流域发生了建国以来类似于1954年大洪水的第二次全流域型大洪水,中下游干流部分河段以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多次超过历...  相似文献   

10.
哭号的长江     
20世纪中期,长江流域的人口增长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持续增长的数——”亿人的生存需要,终于把这条伟大的长江变成了第二条黄河。长江在这100年里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了。据1957年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363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20.2%。但仅仅30年之后,到1986年,森林覆盖率就减少了一半多,仅剩10%,水土流失面积却猛增了一倍,达73.94万平方公里,占了流域总面积的41%。长江中下游发育着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这些美丽的湖泊,容纳百川,调节洪峰,与长江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五年南方集体林场生产的木材市场开放以后,武汉又重新成了我国南方最大的木料集散地。现在长江中下游的工厂、企业、农民,都在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到武汉买木材去! “芳草萋萋”的鹦鹉洲,历经沧桑,如今已变成了工业区,它南端插入长江的一片沙滩,如今分外热闹。来自赣江的赣杉、贵州的苗木、广西的柳杉、湖南的湘杉,以及四川的川杉、湖北的鄂杉都在那里聚集起来。原来负责调拨木材的中国木材公司中南一级站和武汉市木材公司,合并成立了长江木材综合贸易公司,成了武汉经营木材的最大的商业单位。这个公司在鹦鹉洲设立了一个竹木信托服务部。一天下午,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1,(35)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汛情来得早,来得猛,淮河、太湖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先后出现大的降雨过程,致使局部地区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洪涝灾害。这些地区的党组织和政府在灾害出现后立即领导广大群众抗洪抢险,与洪涝搏斗;当洪水逐渐消退时,又接着领导群众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充分表现了我们党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坚决维护群众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在抗洪抢险救灾第一线,迎着艰险上,处处冲锋在前,显示了人民子弟兵的  相似文献   

13.
徐林 《瞭望》1997,(36)
石狮以二次创业培育经济特色徐林区域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特色经济。从珠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到长江中下游一些明星县市,以民营经济起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灵活机制参与竞争,在县域经济格局中,作出了大文章,迅速成长为耀眼的群星。它们无不以区域性的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5,(30)
1998年长江大水之后,中央提出了“32字”方针,通过山地丘陵的植被恢复,中下游的退田还湖,长江干流河道整治,加上三峡水库的建成,应该说长江流域的抗洪能力已经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从防洪观念到战略都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长江流域自然人文环境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1,(29)
今年,我国部分地区遭受了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洪水灾害。汛期到来之早,汛情来势之猛,受灾面积之大,洪水持续时间之长,都是罕见的。到目前为止,已有18个省(市、自治区)受灾,淮河、长江中下游及太湖流域等地区灾情最为严重。一些地区的灾情还在发展。在洪涝灾害严重的地区,农田、庄稼被淹没,村庄城镇被围,民宅进水,房屋倒塌,一些工厂被迫停产,一些地区交通阻断,部分地区出现人员伤  相似文献   

16.
近来,我国部分地区备受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事件的袭扰. 在区域性旱情较重的湖北、江西、广东等地,农业生产甚至人畜饮水受到严重影响.湖北是最早通报出现旱情的长江中下游省份,出现40℃以上高温.广东先后遭遇60年最少降雨和多次强对流天气袭击,其中的雷雨大风造成了100多人伤亡.云南,重庆、贵州、广西等地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北挽淮河,南系长江,是江淮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四周为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所环抱,雄踞中原。在这块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养育着英雄的人民。但由于历史遗留下的诸多原因及我们工作中的失误,到70年代,鄂豫皖三省的黄岗、信阳、六安、安庆四个地区的38个县,2500万人民尚处于温饱线下。80年代,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科学技术和改革政策一起进入了大别山。从此,大别山变了,大别山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这条道路正在向前延伸……  相似文献   

18.
据报载,南京明城墙,是我国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古城墙,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砖城墙。所用的砖块,由长江中下游附近的150多个府(州)、县烧制。砖的侧面刻着铭文,除时间、府县外,还有四个人的名字:监造官、烧窑匠、制砖人、提调官(运输官)。  相似文献   

19.
莽莽长城静静地横亘在神州北国,滔滔长江奔腾不息,横贯祖国东西。长城、长江同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如果说,长城,这部宏伟的凝固的交响乐章是炎黄子孙精神力量的象征,那么至今仍哺育着3亿5千万中华儿女、滋润着18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长江,却寄托着一代人繁荣昌盛的期望。 本世纪80年代,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改革和开放,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一些有识之士,从我国经  相似文献   

20.
长江是一条经常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的大江,又是一个哺育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摇篮和将使中国经济在21世纪腾飞的经济大动脉。面对1998年的大洪水,人们不得不思考一个严重问题:怎么样使长江趋利避害,为中华民族造福。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短期来看,应当建立长江减灾基金;从长期来看,应当过渡到建立长江洪水保险基金。通过加强管理,全盘运作,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长江减灾基金的设想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也是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