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与分析泰国外资投资在进入21世纪后(2001-2004年期间)的增长变化趋势、投资来源结构与投资产业分布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其经济背景,并概述在这段期间泰国外资投资政策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后的越南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6年底越共决定实施经济革新与对外经济开放的方针与政策。之后越南经济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逐步地转为稳定增长 ,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高。 2 0世纪 80年代下半期( 1 985— 1 989年 )平均增长 5 1 % ,90年代上半期 ( 1 990— 1 994年 )平均增长 7 3% ,1 995年9 5% ,1 998年 9 3%。1 997年 7月从泰国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很快地波及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东亚地区 ,形成一场破坏力极强的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后 ,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 (或地区 )经历了两次经济衰退与两次经济复苏 :第一次经济衰退 ( 1 997年 7月— 1 999年上半年 )与第…  相似文献   

3.
前言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过了8年时间,泰国经济已十分良好。对泰国的汽车及电气电子等领域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不断增加,这反映了泰国稳定的政局和始终一贯的经济管理,以及从积圾促进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姿态所看到的对扩大对外经济关系的期待。过去20年期间,在泰国的外国直接投资累计额中,日本约占了40%,是最大的投资国。日本在金融危机后仍继续将泰国作为核心生产基地,现在有超过1200家的日资企业雇用了约40万名泰国人,积极地进行着企业活动。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后的泰国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7月起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由泰国肇起的 ,泰国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受到严重影响 ,被世界银行列为亚洲“五大受灾区”(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之一。本文着重论述与分析泰国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泰国在金融危机后的两次经济衰退与两次经济复苏的历程、泰国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对应 ,并与亚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进行若干比较以探索其共同规律与特点 ,最后作一些展望。一、金融危机前夕的阴霾泰国经济在1988年到1995年其间之所以能出现经济繁荣期 ,主要应归因于 :(1)世界经济正处于景气扩展期 ;(2)1985年9月西方五大国…  相似文献   

5.
序言泰国以自1961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社会经济开发计划五年(1961—1966年)为基础,为了从依赖农业的经济摆脱出来,实施了重点在于促使提高产业结构和工农业平衡发展的经济开发政策,这种政策的成效已经具体地体现在近几年泰国经济的顺利增长上面。反映了泰国如此稳定的经济增长、国内政局的稳定、拥有优质而充裕的劳动力,近年来外资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工业制品(以纤维织品为中心)的出口比重不断提高,经济实  相似文献   

6.
序言泰国以自1961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社会经济开发计划五年(1961—1966年)为基础,为了从依赖农业的经济摆脱出来,实施了重点在于促使提高产业结构和工农业平衡发展的经济开发政策,这种政策的成效已经具体地体现在近几年泰国经济的顺利增长上面。反映了泰国如此稳定的经济增长、国内政局的稳定、拥有优质而充裕的劳动力,近年来外资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工业制品(以纤维织品为中心)的出口比重不断提高,经济实  相似文献   

7.
外资投资的增长趋势缅甸从1988一年91月起开始实施经济改革政策,同年11月制定并颁布了“外资投资法案”,第一次准许外资企业在缅甸进行投资。但从1988年到1991年期间的外资投资累计额(指协议投资额,下同)还达不到1000万美元;外资投资较大规模地进入缅甸投资开始于1993年。其增长趋势为:1988-91年期间,1000万美元;1992年1.04亿美元;1993年8.94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7.6倍);1994年3.32亿美元(比1993年减少63%);1995年17.44亿美元(增长4.3倍);1996年1-8月12.27亿美元(比1995年同期减少26%)。背景分析缅甸自1962年…  相似文献   

8.
他信经济学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经济模式终结,川立派政府新自由主义改革广受批判,外资对泰国经济控制加强,泰国贫困人口扩大和经济民族主义升温的背景下产生,其主要政策包括基层信贷投入计划、普遍医保计划、重大工程计划和产业竞争力振兴计划。他信经济学的实施恢复并巩固了泰国实体经济的基础地位,降低了贫困人口和城乡差距,保障了经济稳定增长,但其CEO风格的强势政府理念及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与泰国传统的政治经济生态存在较多冲突,加之信贷配给和内需导向的局限性,注定了他信经济学难以持久。后他信时代泰国历届政府都保留了他信经济学多数政策措施,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扩大投资刺激经济及实施惠民政策仍将是泰国政府核心经济政策,因此他信经济学将成为他信影响力最持久的政治遗产。  相似文献   

9.
由于以1985年西方五国财政部长会议协会为契机带来的日元升值,日本企业积极地展开对亚洲地区的投资,泰国作为投资市场早就引起日本企业的注意。1988年泰国的外资投资额(以日本资金为首)达到了峰值。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等新竞争对手的兴起,加之原主要投资国、日本的经济衰退,泰国的外资投资额趋于停滞,泰国的外资投资批准件数在1992年以前连续4年持续减少。但是,由于新一轮日元升值的到来,1993年以  相似文献   

10.
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具体地说是从1988年到1995年)是泰国经济有史以来最繁荣的时期.1988—1995年期间,泰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0.4%,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物价年平均仅上涨5.3%,出口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8%.到了1996年,泰国经济的上空便阴云密布,各种经济衰退的迹象出现了.1997年7月泰国引发了亚洲地区的货币、金融危机,经济濒临破产边缘.这种180度的转变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当前泰国的经济形势又如何?本文拟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1986—1991年期间,泰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它的经济增长伴随有特别是来自日本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激增。总的说来,泰国自1986年以来便进入了一个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时期。鉴于上述情  相似文献   

12.
泰国在八十年代后半期的以日元升值为契机的外资投资热潮中取得了超过10%的高速经济增长率。但是,直接资本投资本身末必能直接与经济增长联系起来,那么八十年代后半斯促进泰国高速经济增长的还有哪些经济背景呢? 关于这段期间泰国经济发展的经济背景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根据M·J·费赖伊(M.J.Fry)的分析,认为亚洲各国在其对付国内经济不稳定因素时,在金融政策方面采取了合适的政策,乃是它们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率、取得更好的经济成绩的原因,费赖伊分别比较了  相似文献   

13.
在投资和出口的推动下,泰国的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由于生产能力利用的增长,劳动力的紧缺和国内油价的居高不下使得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很大.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经济工作的中心转移到了缩紧银根政策.在金融政策方面,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政府首次制定了在2005年保持预算的平衡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一、外资投资的增长趋势1986年老挝决定进行“新经济机制”改革,全面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和实行对外经济开放政策。1988年老挝政府制订、颁布了“外资投资法”,1994年将“外资投资法”修订为“鼓励外资投资法案”。1988-1993年期间,老挝的外资投资为数甚少,达不到2亿美元。1994年起才开始有较大规模的外资投资出现,1994年的外资投资额达25亿美元(投资件数为130件),比1993年的1.6亿美元增长了14.5倍。1995年则比1994年减少了51.1%,减至12亿美元(投资件数64件);1996年1-6月又再度回升,增大到12亿美元(相当于1995年的全年的外…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研究亚洲经济中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约翰逊(1988)和格雷戈里与汉森(1996)的协整分析法(cointegration methods)所得出的结果表明,人口和经济增长不存在长期的关系。然而,该研究发现,在日本、韩国和泰国的人口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越南的外资投资从1992年起出现了第一轮外资投资高潮,其后虽然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在1997-1999年期间出现过短暂的衰退,但2000年起便转向同升,2001-2005年期间持续回升。2006年出现了急剧的增长,外资投资金额从2005年的42.7亿美元增大到2006年的99.3亿美元,增长了132.6%,种种迹象表明,越南的第二轮外资投资高潮期已在2006年揭开了序幕,其背景有:  相似文献   

17.
泰国是这次亚洲地区货币、经济危机的震源地,根据泰国投资委员会的统计数字,1997年泰国的外资直接资本投资额(指批准投资额)仍比1996年增长0.1%,保持了1996年的水平。但是由于金融危机影响金融机构贷款困难导致流动资金的短缺、出口衰退、内需萎缩等原因,经济危机不断加深。1998年尽管泰铢汇率有所稳定,利率有所下降,部分经济指标有所改善,但1998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会下降为战后最坏的-7—-8%(泰国政府公布的预测数字)。为此,1998年1-9月的外资投资额由于大型投资案例减少等原因而比1997年同期减少了26.6%,有了大幅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18.
在取得了十年显著成绩之后,泰国的经济增长在1996年有所萎缩。在前此十年期间内,泰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0%左右,而年平均物价上涨率则在5%以下。工业制品的出口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农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外资投资(大部分来自东亚地区)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但是1996年所有外资投资均趋萎缩,这是因为泰国经济已经不再拥有大量的失业劳动力可供雇用了,失业人口已经消除工资率迅速上涨。泰国目前已经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经济挑战,泰国如果要恢复它的经济增长动能,就必需克服这些挑战。  相似文献   

19.
进入90年代,泰国经济增长率经过两三年的稍有下降之后,1993年起又连续3年出现稳定增长的局面,1993—1995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8.5%。 一、1995年经济基本状况 1995年,泰国经济虽然遇到了来自国内外的种种障碍,如美元币值动荡、通货膨胀增高、遭到特大水灾等问题,致使泰国各银行不得不开始采取严格的金融政策,但泰国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初步估计,1995年泰国经济的真正增长率可能要达到8.5—8.7%。1995年各主要经济领域的基本情况是: 1.农业生产上半年迅速发展,下半年因水灾遭重大损失。1995年上半年,泰国的农业生产由于风调雨顺,水库积水量足,使雨季末期和旱季中的庄稼种植计划圆满完成,农作物的生长十分好。因此,泰国上半年的农业生产获得了丰收。这对泰国经济的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加上泰国对内贸  相似文献   

20.
从1993年起连续三年有着大幅度增长的泰国外资投资批准件数在1996年转趋减少,比1995年减少15.6%,减至519件;投资金额也比创历史最高记录的1995年减少19.11%,减至3326亿铢。1996年泰国的外资投资件数、投资金额均趋减少的主要原因为:1995年急剧增长的有关钢铁、石化等材料产业部门的外资投资所引起的逆反影响。 就1996年外资投资的投资来源国别、地区别看,来自日本的投资虽然比1995年有所减少,但仍保持了自1994年以来连续保持的首位地位;投资件数比1995年减少10.6%,减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