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信任是人与人心灵相通的桥梁,被人信任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而信任别人,则是一种良好的美德和心理品质:对于教育来说,信任是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前提.是师生问情感互融的粘合剂,更是实现和谐教育的催化剂;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信任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它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促其奋发向上;对于教师来说.信任是高尚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塑造完美、高尚的人格,用自己的人格风范去感染学生,细心地在学生心灵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我做班主任工作十多年,深知班主任人格魅力的强大,还是从一件生活小事开始的。我曾喜欢穿牛仔裤、留短发,每接一个新班,一个多月后,班上便悄然流行起牛仔裤、短发。这个发现,使我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巨大影响力。从此,一言一行都特别注意作学生的表率。我首先就从自己的衣着  相似文献   

3.
走近学生     
郑笛 《学习导报》2008,(9):43-44
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教育注重面向个体.教师既要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又要规范个体行为。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实现教育过程的以情动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关心学生的身体、学习和生活.使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班主任要把自己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通过真情的流露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走进学生的心灵,主动亲近学生,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有必要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再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启蒙性质的教育。启蒙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是极其重要的阶段,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优美动听的音乐不仅能使孩子们赏心悦耳,更重要的是通过其优美的旋律和饱含浓情的词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引导他们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音乐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翻开中学音乐课本,每一首中外优秀作品都饱含了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歌唱祖国》是一首献给新中国的赞歌,《义勇军进行曲》使每个炎…  相似文献   

5.
饶玉梅  罗艳 《理论导报》2012,(12):50-5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是学校精神风尚的物质反映。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走近学生     
郑笛 《新湘评论》2008,(9):43-44
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教育注重面向个体.教师既要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又要规范个体行为。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实现教育过程的以情动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关心学生的身体、学习和生活.使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班主任要把自己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通过真情的流露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走进学生的心灵,主动亲近学生,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胜任不同就业岗位的职业角色,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现行教育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严或采取惩罚手段,学生的心灵或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赏识教育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健康人格、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但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会遇到问题。现在有些老师对赏识教育的理解比较片面,出现了对学生只表扬不批评的矫枉过正的现象。这些现象存在是对素质教育的曲解。一、赏识教育的定义赏识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赏识教育,其关键在于发现每名学生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工作的一切”,“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在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无疑是班主任。班主任的人格修养对班集体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这里,笔者试就班主任人格修养对班集体的影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它通过校风、教风、学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校园环境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心灵塑造、人格提升的主要力量。当下校园文化建设表面化、庸俗化、形式化、同质化倾向明显,其科学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耿家林 《世纪桥》2014,(1):34-36
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独立存在于人类的精神文化世界。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格发展方面存在优势,也存在劣势。音乐可以传达多方面人文精神,结合学生实际,采取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走进学生心灵,开辟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新境界,结合历史和现实深入研究领袖人物的人格精神,显得尤其重要.文章通过对邓小平的求真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开拓精神以及矢志不渝的求"道"精神的解读和分析,从而阐明领袖人物的人格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梅国洪 《党史文苑》2006,(11):64-64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引起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为,现代学校教育必须把德育看作头等重要的事情。一名学生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为此,我们要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手,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引起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为,现代学校教育必须把德育看作头等重要的事情。一名学生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为此,我们要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手,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学会做人。学校教育是由各科目组成的。我们强调要把德育放在优先地位,并不是说要像“文革”时期那样,让学生天天来学政治,其他科目弃之一边,应是将德育内容巧妙了渗透在每一科目中,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心灵的洗涤,这也正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  相似文献   

14.
肖晓莺 《学习月刊》2009,(24):98-99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教师的言谈举止、道德品质、生活态度、处世方法等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更会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因素及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的魅力是什么?是人格魅力,是语言魅力。在我担任班主任的经历中,深深感受到班主任对一个班级学生的管理,不是靠“狠”,也不是靠“严”,而是老师的真诚,就是老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在师生的交流中,班主任必须以人格赢得学生的信任,以语言感动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感动是人类特有的情感活动,它是个人的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产生感受、理解和共鸣的一种心灵机能。它是情感交流的调节剂,能够唤醒人的灵魂,净化人的心灵,震撼人的道德情感,更能促使人的道德升华,它是一种有形的而又无形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创造感动,就是要用感动来征服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生命中总有许多感动:听到一首老歌,看到一篇美文,遇见一个久别的朋友,深夜家里守候的灯光,爱人一个关切的眼神,儿子的一个无邪的微笑,学生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令人感动。教育当以“爱生”为先,只有打动他们,感动他们,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对他们的思想有所触动,才谈得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而我们教师空有对学生们满腔的热爱,  相似文献   

18.
一首好歌,能催人奋进;一幅好画,能陶冶性情;一句名言,能净化人的心灵;同样,一次好的班会,能打动人心,让人终身受益。主题班会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集体教育活动,的确是克服学校德育工作中“假、大、空”现象的一种令学生喜闻乐见的好形式。如何开好班会,真正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开好班会须做到: 一、针对要强 主题班会的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展开。要立足学生自身存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紧扣学生思想和生活的脉搏,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构思方  相似文献   

19.
德才兼备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最大的挑战将是道德的挑战,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把道德放在重要位置。因此,每个家长都要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教育孩子诚实正直、乐于助人、友爱奉献,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首先,要从小抓起。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在出生时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犹如一张纯洁无暇的白纸。所以,要抓住幼年时期的教育,在幼小的心灵里播撒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孩子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教育孩子言行一致,·恰守诺言,团结友爱。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的心灵是美的,才能塑造孩子美…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的肥沃的田地。”因此,班主任的责任在于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上的每一棵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的缺点的杂草。这就要求班主任首先要用爱的眼光去发现学生思想行为中的不足与弱点,并用动人的语言感化学生的心灵,促使其及时改正。但很多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往往只是简单地说理教育,是居高临下而不是朋友之间心与心的对话。“没有活生生的、动人的语言就没有学校,没有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