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基层执政处于同外界环境的持续互动之中,其中政治生态是党在基层执政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生态的变迁即政治体制改革、政治生活变迁、政治文化的变迁给党在基层执政合法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党的基层执政系统应从实现党在基层执政理念的转型,促进基层执政方式的转型和制度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重视现代政治文化的培植等四方面对政治生态变迁作出调适性回应,以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及其执政模式与政治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廉政文化研究》2011,(4):94-94
执政党应积极应对网络民主所带来的复杂局面,创新运用政党适应性理论和整合理论,积极推进网络民主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服务。要把网络民主作为党改进自身领导方式和领导水平、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契机,实现党的执政理念现代化、运作模式现代化、执政能力和执政方式现代化。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具体而细致的网络参与,积极引导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加强民主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中展示出了诸多鲜明特色,主要是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实践基础,注重提高构建民主执政体制和机制的能力;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能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模式的能力;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能力等。考察和分析这些基本特点,对于探寻党民主执政的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网络政治参与对党执政的影响及其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政治参与对党执政的积极影响表现为:改善了政治参与的技术手段,为密切党群关系创造了新平台,为确保党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供了新保证,强化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功能。其消极影响表现为:增加了党的主流意识形态整合社会思潮的难度,参与的随意性特征决定了可能会造成非理性参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威信。应对网络政治参与新挑战,消除其不良影响,应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充分发挥其导向性作用;加强网络政治参与的立法体系建设,营造网络自律环境;构建网络政治舆情收集、分析、研判和回应机制,拓展党的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们进入微博时代。微博的影响已超出传统媒体传播的层面,它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全面渗透,既推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也对执政党的执政安全带来冲击和挑战,主要体现在削弱国家主权安全、危害国家政权安全、威胁意识形态安全、破坏国家政治稳定、影响国家信息安全等方面。为了有效应对微博时代的执政风险,必须实施微博信息安全战略、加强微博舆论阵地建设、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和制度建设、提高微博的管理和引导水平、构建微博危机处置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是近年来政界和学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它主要是指网民通过网络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政治安全是指国家政治体系处于结构合理、功能配合、运转协调、变化有序的良好状态。政治安全与网络舆情治理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社会转型期对于网络舆情的有效治理对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有着战略性的意义,即对网络舆情导向能力和信息技术控制力的提升将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独立;良好的网络舆情环境有利于促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有利于促进政治制度创新,维护政治制度安全;透过网络舆情有效解读民意有利于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党地位;规范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维护政治秩序的稳定。转型期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变化以及复杂的社会环境变迁,为了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必须实现网络舆情治理主体、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向度和治理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以此促进网络舆情治理与政治安全的良性互动,进而有效推进网络时代的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执政形象本质上体现民众对执政党的综合认知与价值判断,是一种群体性主观评判。对致力于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特殊的政治地位、组织属性及其功能决定了执政形象构建的鲜明特色和独特逻辑:"执政形象"是后发现代化国家政党政治实践的新命题;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构成基础源于政治使命与政党功能;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依然对执政形象具有内生性需求;中国共产党要立足新时代,正视执政党建设的内在规律和现实问题,科学构建提升执政形象的路径,为党的长期执政创造坚实基础与条件。  相似文献   

8.
党的执政资源与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丰富党执政的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资源。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不断丰富党执政的经济资源;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丰富党执政的政治资源;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丰富党执政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执政正当性,意味着执政党的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执政正当性的新探索,主要表现在积极扩大政绩正当性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三个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政治正当性的意义上,乃是启动全面建设中国共产党执政正当性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是获得农民群众拥护与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经济上要组织领导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和实现共富;政治上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文化上要组织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上要化解农村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农村;生态环境上要实现村容整洁,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刘红凛 《理论探讨》2020,(5):125-132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追求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观与执政观,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要义。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与执政地位决定了,党的政治建设不仅仅局限于党的自身建设方面,还会涵盖到党的领导与执政方面,更涵盖到党的自身建设、党的领导、治国理政与民主政治建设等三大基本场域。故从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内核"延展开来,由内向外,党的政治建设呈现出三个层面的要求与内容结构,第一层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要求,第二层面是对党的领导的要求,第三层面是对党的执政与治国理政的要求;在这三个层面,党的政治建设所涉及的相关概念与基本要求有所不同。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既要深刻认识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内核与政治本质,也要根据一定分类标准将党的政治建设的相关概念规范化、谱系化,以克服和避免相关概念混乱与模糊认识,同时通过政治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把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作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提了出来。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否科学有效,对于整个国家的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的作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都与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紧密联系。只有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延安13年局部执政时期,党和各级政府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重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创建、重视干部廉洁奉公教育、重视干群关系和谐建设等方面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党在延安13年局部执政时期执政基础建设的实践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不断推进思想理论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推进公民政治参与机制创新;改革党的执政方式,不断推进执政方式创新;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整合党的组织资源,不断实现组织建设创新。  相似文献   

15.
法治视角下党的领导体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凛 《理论探讨》2006,1(3):97-100
依法执政不等于党的领导,依法执政不同于依法施政,党的领导体制包括党内领导体制、依法执政体制、依法施政体制以及相应的监督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按照民主法治原则,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改革和完善党内工作机制和领导体制;按照权力制约与党政分工协作原则,改革、完善党的依法执政体制;按照党的政治领导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改革、完善党的依法施政体制;按照民主科学法治原则,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同时,党的领导问题应该避免“法律绝对化”、“民主绝对化”、“害怕民主”等三种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6.
执政体制:概念、结构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军 《理论探索》2006,4(1):52-54
构建科学的执政体制,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科学执政的基础条件。党的执政体制就是党在执政过程中政党、国家和社会政治团体之间政治权力的配置、设置及其形成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党的执政体制结构指党与其他政治主体之间所形成的政治关系体系,包括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等。党的执政体制具有阶级性、整体性、动态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建平 《理论探讨》2005,4(5):17-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决定政治方向、配置社会资源、优化政治环境、集聚人才资源、构筑法治基础的政治保障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断加强和完善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的途径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主要内容包括:完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健全民主制度,扩大有序参与;加强权力监督,完善决策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人才体制;保持政治稳定,推进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主政治视阈下执政资源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民主政治视阈下,政党、国家、社会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素,执政资源的研究应以执政党为轴心,以执政党处理国家、社会关系为切入点.据此执政资源应该是由政党优势资源、权力资源、民意资源、制度资源组成的有机整体.执政资源建设要从政党树立执政成本的理念入手,增强资源意识;要着眼于资源运行的环节,建立执政资源的运行机制;要立足执政资源运行的现状,增强执政资源建设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探索党的执政规律,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在60多年执政实践中,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自治等方面开辟了执政规律探索的中国路径,形成了宝贵的执政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实践。  相似文献   

20.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上海市政研会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主题召开了理论务虚会,展开了深入研讨。现将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从执政能力建设角度来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五大执政能力之中,是党执政的基础性能力。与会者认为,党的执政地位的取得,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优良传统;党的执政绩效的获得,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与支撑;党的执政骨干的成长,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灌输与传承;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但是先进文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