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冈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繁荣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仅要用好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还要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2.
指出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文化强国实现的新引擎的实质,提出在新时代,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对于精神文化建设的更高要求,需要整合收集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以及文化支撑,对乡村发展提供正向引导。基于此,以福建省邵武市为例,分析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内涵,探寻当前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相融合的难点、堵点,进而找到借助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白山市作为东北抗联的根据地、解放战争的转折地、抗美援朝的后援地,拥有着数量可观的红色资源。用好红色资源,深耕红色沃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视角下,重新审视白山市红色资源的发展路径。通过实地调研、相关人员采访等方式,探究白山市红色资源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提出解决方案,以提高白山市红色文化的发展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文化传承和经济增长的双向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革命老区的发展建设要依托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发扬。通过建构嵌入式传承框架,有助于分析革命老区红色基因的传承机制。将传承红色基因嵌入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在嵌入式传承机制下,红色基因认定是红色基因传承的基础,红色基因嵌入是红色基因传承的关键,红色基因激活是红色基因传承的呈现。  相似文献   

5.
推动民营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聊城市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以"项目扶贫"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以"扶志扶智"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以"公益服务"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以"绿色发展"助推乡村生态振兴,以"能人治村"助推乡村组织振兴,在民营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具体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弱项:党政部门的政策宣传和引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人士的理想信念需要强化,民营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乡村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需要进一步改善。深入研究"聊城模式",总结"聊城经验",对于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而新乡贤群体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文章以浙江省海宁市为研究对象,梳理新乡贤助推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就利用好新乡贤资源助推乡村振兴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培育新乡贤群体,搭建参与平台,弘扬乡贤文化并妥善处理好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是国家发展的新阶段和新态势,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实施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面临着数字基础设施利用不足、乡村文化资源流失、农民网络话语权缺失的现实问题。要不断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借助数字化技术充分挖掘乡村优秀文化资源,加大乡村网络空间治理力度,强化乡村网络文化阵地,打造乡村数字化专业人才队伍,以数字化助推乡村文化重焕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在几个重要维度上探索河南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红色文化丰富发展和红色基因传承的路径,主要有: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建立河南红色文化基因库,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借力乡村振兴战略和文旅融合转型升级的平台,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河南发展优势;借力媒体融合和全媒体建设,打造河南红色文化品牌;讲好河南红色文化故事,深挖新时代河南红色文化的典型案例;加强对河南青少年的红色教育,促使其成为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凝聚,是指引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畏艰辛、砥砺前行的红色光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红色资源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给那些深藏红色资源的农村地区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为进一步探析红色资源对于振兴乡村的价值意蕴,浙江农林大学“红藏行”实践团走进“红色火种”分水塘村,通过实地调研,加强了对乡村红色资源的再认识,更准确把握了红色资源在乡村全面振兴中蕴含的多重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乡贤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具体作用有:引领作用,提升乡村振兴向心力;助推作用,提升乡村振兴战斗力;教化作用,提升乡村振兴内驱力;协调作用,提升乡村社会共建力;咨政作用,提升乡村振兴创造力。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乡贤作用具有历史、文化、时代、执政等四个维度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助推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阶段助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及原因主要有: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助推主体能力不强;部分乡村村民思想文化素养不够,助推对象素质不高;部分地区乡村文娱生活单调,助推方法、载体、人才缺乏;部分乡村精神文明氛围不浓,助推环境优化不足。新时代助推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路径主要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用优良党风促进乡村精神富足;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用良好社风带动乡村精神富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用淳朴民风丰盈乡村精神世界;优化乡村地区人文环境,用有效社会治理保障乡村精神富盈。  相似文献   

12.
章丘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村众多,发展古村文化旅游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发展古村文化旅游上存在着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要把握机遇,转化劣势,制定规划,保持开发双赢;挖掘古村文化资源价值,打造特色品牌;培养新型特色专业人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融入区域合作旅游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实现古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的背景下,福建省运用大数据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农业行业高效化管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乡村旅游智慧模式创新方面成效显著。本文分析了乡村大数据体系存在的信息孤岛、资源体系不完整、相关大数据法律法规缺乏、乡村人才缺乏等问题。为进一步运用大数据助推福建省乡村振兴,提出应从战略高度做好大数据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强立法,打破大数据信息孤岛格局;完善涉农服务信息共享的相关标准体系、加强统筹协商,做好政策的梳理整合;以大数据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破解农产品上行难,建设高效乡村物流网;建立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大数据人才的培养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凝聚着富有中国特色、中国内涵的革命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安徽省大别山地区作为革命老区,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创造了与革命斗争相伴而生,与重要人物紧密相连,与斗争精神内在契合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红色文化,其精神内核特质是始终坚持爱国和奉献精神,领导力量特质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传承路径特质是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在新时代,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依然发挥重要作用,它是开展人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源泉,有力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为实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机遇,南宁市青秀区古岳坡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建设发展成古岳文化艺术村。本文对古岳文化艺术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并着重分析古岳文化艺术村在经济建设、文化挖掘、旅游发展、惠及民众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及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最后结合古岳文化艺术村的实际情况,从土地政策、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提出建议,以助推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耕读文化是乡村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弘扬耕读文化是振兴乡村文化的内在要求。海宁市拥有着丰厚的耕读文化资源,在当前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传承与弘扬耕读文化既面临机遇也遭遇挑战。弘扬耕读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应注重顶层设计,凸显耕读文化作用;立足地方特色,深化资源挖掘研究;加强教育引导,提高群众思想意识;创设传承载体,延续耕读文化新风;完善保障机制,推动耕读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国家顶层战略设计,是今后"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总抓手",而基层统一战线可以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作为。做好基层统战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统一战线的协调、组织与牵引功能,助力乡村振兴。四川省P县M村基层统一战线以联络机制为保障,以教育培训为抓手,以社区营造为依托,以关系链接为主轴,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协调、组织与牵引功能,助推乡村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探究基层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的功能路径为促成统一战线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耦合提供了现实参照。  相似文献   

18.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求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旅游在挖掘乡村自然和文化资源潜能、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提高传统乡村经济附加值...  相似文献   

19.
乡村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智慧源泉和内生动力,是各民族基于我国乡村文化现实的自我觉醒与积极应对,是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复兴。乡村民族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强民族地区发展建设的根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推动作用。云南省弥勒市有乡村多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典型性,对以乡村民族文化建设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以弥勒市为例深入研究发现,民族地区乡村民族文化建设资源丰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建设需求迫切,但存在部分乡村民族文化资源未得到重视,文旅融合发展有待优化提升,民族文化工作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强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打造和培育乡村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文化建设投入等路径,大力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发展,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速度迅速提升,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认同感提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佤族是我国西南和东南亚地区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之一,佤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开发佤文化资源,助推地方经济、社会与文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是当前边疆社会治理亟待研究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