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封五昌 《各界》2011,(1):68-69
杜斌丞(1888—1947),陕西米脂人,是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早年从事教育工作。西安事变前后,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杨虎城部总参议和陕西省政府秘书长。杜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髯长而美,人们称他“杜胡子”。西安事变时,周恩来多次同杜先生晤谈,  相似文献   

2.
王贞勤 《侨园》2014,(9):56-58
初到西安:神秘“雷电社”惊动周恩来 “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侵略中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高潮。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为了促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实行抗日救国,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兵变,扣押了正在西安的蒋介石和陈诚、蒋鼎文、朱绍良、卫立煌、陈调元等国民党军政大员,宣布成立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通电全国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政治主张,张学良还致电当时在陕北保安县(今志丹县)的中共中央,希望听取中国共产党的意见,同时希望周恩来能亲自来西安共同解决事变。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在中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这一事变有种种不同的议论.海外一些著作特别是台湾一些著作,对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作了不公正的宣传.认为张学良将军因受共产党的“利用”、“煽动”而酿成西安事变.(台湾杜松柏著《蒋总统处变慎谋的历史回顾》和王昇著《总统蒋公行谊》)即使象埃德加·斯诺这样的进步作家,也误以为“共产党很可能鼓动张学良扣押了蒋介石”.(见《党史通讯》1984年第1期)国内出版的一些历史教科书和论述西安事变的著作,虽正确阐明了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但却忽略了西安事变发生的内在因素,而在论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时,又不提张学良将军率先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这也是欠妥的.我们认为,张学良将军在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中是起决定作用的.因此,有必要探讨与分析他发动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这一事变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蓝田是通往武关一线的军事要隘。自古素以“秦楚之要冲,三辅之屏障”著称。在西安事变中,杨虎城将军部属许权中独立旅与程子华、徐海东、王首道所率领的红十五军团等组成的抗日南路军,防守着蓝用到武关一线,抵抗着何应钦所指挥的宋希廉三十六师从豫西、湖北一线对西安的进攻。蓝田当时不仅驻有杨将军的进步军队和驻防商县的红军的影响,而且这里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是全省农民运动最活跃的三个著名县之一,党的组织虽几经破坏,但仍有群众基础,因此西安事变刚一爆发,抗日救亡运动就蓬勃发展起来。特别重要的是党中央的直接关怀,周恩来委派汪锋同志到许权中旅,并作了对地方工作的指示;同时,赵伯平、方仲如等先后来到蓝田,与部队及地方党组织的负责同志一起,坚决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开展了地方工作。  相似文献   

5.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征集西安事变亲历者之回忆录,始于1961年,倡导者为周恩来总理。历经近30年的收集、整理,这批珍贵的史料终于辑成《西安事变亲历记》一书,由全国政协文史出版社编辑出版。 本文系《西安事变亲历记》之一篇,作者邵力子当时任陕西省主席。本刊转发时有删节。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由于西安事变而发生了重大转折。几十年来,在张学良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这一问题上,史学界多以为张之兵谏蒋介石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政治基础,但却忽略了重要一点──张学良的个性与西安事变的关系。本文结合有关史料,拟对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心理学家说,个性是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张学良是个个性非常鲜明的人。他正直、果敢、善良、自信、…  相似文献   

7.
如今已经知道,西安事变前,在保安与西安之间,建立了一条由近30辆美式道奇卡车和一架当时最先进的波音客机组成的陆空秘密交通线。而在这些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中,除了波音飞机,值得专门提及的还有一辆特殊的“大轿车”。  相似文献   

8.
沈永敏  李洪春 《学理论》2010,(2):113-114
1936年12月12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对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是促成事变爆发的原因之一,然而共产国际和苏联却对事变采取了与中共截然相反的态度。本文试图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一些史实材料,评析共产国际和苏联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并对其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刘悠扬 《各界》2014,(3):28-28
2013年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杨虎城诞辰120周年,最近,杨虎城之孙杨瀚出版的《杨虎城与西安事变》一书,在解密档案和大量当事人私人文件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提出公审蒋介石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13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常委扩大会议(也有的文献称政治局会议),主要讨论处理西安事变的方针。会议一开始,首先由毛泽东作报告。毛泽东肯定了西安事变,说是有革命意义的,张、杨的行动和纲领都有积极意义,我们应该拥护。不过,毛泽东报告中谈到的两个问题,引起了争论:一是毛泽东提议,“是否在西安成立全国政府?”他说,“我认为在事变上应成立一个实质的政府,叫抗日援绥委员会,名议上又不是全国政府。”毛泽东  相似文献   

11.
12月12日 凌晨,爱国名将张学良、杨虎城为挽救灾难深重的祖国和生灵涂炭的人民,义无反顾地率领东北军和西北军将士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活捉蒋介石,逼迫他停止内战,联共杭日.张、杨急电中共中央,通报事变情况,邀请中共派代表赴西安共商救国大计.中共中央在陕北保安召开紧急会议,拟以五项措施支持张、杨爱国义举,初步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中共中央接连向共产国际和苏联发出两份’万万火急”电报,报告西安事变情势及中共对事变的态度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1936年年末,一向无职无权、闲居养病的辛亥革命元老李烈钧突然奉命出任审判长,主持对西安事变主谋张学良的审判,演了一出代蒋介石受过的闹剧。  相似文献   

13.
周唯一 《各界》2010,(8):84-86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扣留了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八项主张》,但这“八项主张”的起草人是谁,却鲜为人知,他就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宋绮云。  相似文献   

14.
王晓娟 《学理论》2012,(35):213-214
西安事变前后中共依据事态发展对蒋介石政策不断调整变化,从事变爆发前的"反蒋抗日"、"逼蒋抗日"的政策,到西安事变爆发之初的"审蒋""、除蒋"方针的制定,再到事变后期为和平解决事变"有条件释蒋"政策的出台,经历了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局部到全局的演变过程,最终做出理性的选择,促进事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5.
刘博智 《学理论》2012,(1):105-106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近代史上的一个焦点问题。西安事变结束了十年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开辟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从而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从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西安事变在历史上所起作用两个方面,论述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辩护 1937年2月4日,由于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出现新气象,张闻天承担着更重要的任务,觊丰接任张闻天,担任中央宣传部代部长。  相似文献   

17.
西安事变是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它的历史意义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的:“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关头,以与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决定和实行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以及我党促成的这次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闾蘅 《民主》2006,(12):33-34
今天,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办公厅在这里召开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座谈会,贾庆林主席等国家领导人与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亲属,西安事变参与者及亲属共同回顾70年前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对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以及在西安事变中作出贡献的爱国志士们的怀念,对历史上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作出贡献的民族英雄的尊重和敬仰。作为张学良将军亲属的代表,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激动。70年前,在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共同联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与救国会袁本文中国人民救国会是在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形势下,于1936年5月成立的一个爱国救亡群众性团体。原名“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45年冬改为“中国人民救国会”(以下简...  相似文献   

20.
力平 《瞭望》1987,(26)
“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雨立多时。”这是叶剑英1979年4月12日在原西安办事处写的一首七绝。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的诺言是:“决不打内战了,我一定要抗日。”西安事变后不久就是“七七”芦沟桥事变,全国一致抗战。正如毛泽东后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