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五四”前后,瞿秋白称陈独秀为“尊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这一时期,有一个名字几乎震动了整个中国,他就是陈独秀。陈独秀的祖籍是安徽怀宁,1879年生,他的家族可算是“安庆望族”。明岁时,他考中晚清秀才,22岁东渡日本,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回国后,lgu年在安饭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10年后的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在创刊号上,他大声疾呼:“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淡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他利用(新青年)这块阵地,发表了…  相似文献   

2.
对陈独秀来说,1929年是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的政治生涯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转折。他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同中共中央的分歧和争论,在这一年日益发展、公开化,并升级为与中央直接对抗,他因之成为所谓“党内反对派”的代表。最终堕落为托派头面人物,从而真正走上了与党分道扬镶的道路。也正由于此,这一年陈独秀被党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在投身政治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在中国要进行政治革命,“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从本世纪初的《国民日日报》开始到《热潮》周刊为止,他创办的报刊多达十种以上,可以说他生命的一半年华都耗劳在报人生涯中。尽管他晚年创办了几种托派小报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但是,全面研究陈独秀的整个报人生涯,不难看出,他所创办的报刊在鼓吹民主与科学、宣传革命和号召抗日救国等方面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安徽怀宁人,早年积极反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重要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1921年7月担任中共中央局书记职务,后因对国民党右派进攻采取妥协投降政策,于1929年11月被开除党籍。陈独秀在政治生涯上经历了大起大落,同样,婚姻道路也坎坎坷坷,先后经历了三次婚变。潘兰珍是同他在逆境中结合的伴侣,陪伴他度过晚年。他们同甘苦,共患难,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陈独秀初娶妻名叫高大众,生下陈延年、陈乔年两个儿子;后陈又同高大众之妹高君  相似文献   

5.
政治生涯中的四起四落 毛泽东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之前,在党内的地位曾几度沉浮.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政治生涯,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很少有人知道,毛泽东其实还不止三落三起.1923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三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被选入由五人组成的中央局,担任中央秘书,与陈独秀等一起负责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这是他第一次进入中共中央的领导核心.但在1925年1月召开的中共四大(这次会议他因在湖南老家养病没有出席)上,他没有被选入中央委员会.这是第一次起落.  相似文献   

6.
在大故迭起、风云激荡的中国现代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张申府可谓是一位重要的非同寻常的先驱人物。他与陈独秀、李大钊共同筹建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并先后介绍了周恩来、朱德入党;他参与了黄埔军校的筹建,是中国共产党从事早期军事工作的党员之一;他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并担任游行总指挥;他参与创建了八个民主党派之一的中国民主同盟。可奇怪的是,这样一位曾经风云一时的政治人物,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但没有成为政治领袖,反而长期被政治所冷落。个中原由,我们可以从他的政治生涯中得出结论。与陈独秀、李大钊共…  相似文献   

7.
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中统特务逮捕。1937年8月,陈独秀获释出狱,并由南京溯江而上来到武汉。 这时,已叛变共产党投靠国民党的张国焘也在武汉,他得知陈独秀也来武汉后,便由武汉国民党警察局长蔡孟坚做东,强拉陈独秀吃饭,企图对他进行拉拢。此时,陈独秀已无明显的政治身份,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纪念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不能不谈及陈独秀。关于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明确指出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和“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创造了党,有功劳”。但是,自1949年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由于陈独秀被错误地扣上了“大叛徒”、“反革命”、“大特务”等政治帽子,致使他在五四运动时期魄历史功绩被抹杀,那段原本清晰的历史也一度变得模糊和混乱起来。  相似文献   

9.
张家康 《广东党史》2002,(3):49-51,46
陈独秀年青时正处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为寻求强国富民的道路,他于20世纪初的14年间,先后5次东渡日本,其中除完成正常的学业外,则是积极投入留日学生的爱国革命运动。他的这段早期革命实践,是他全部政治生涯的基础和起点,他的激进的革命思想便是此时形成的,其中有的思想甚至贯穿了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文化巨人。他一生一次次试图与政治保持距离,却一次次身不由己地被卷入政治漩涡。他不赞成共产主义,也批评国民党,最终却走上了拥护国民党.反对共产党的路途。但作为与陈独秀齐名的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作为“问题与主义”论争的发起者。作为陈独秀、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建党先驱的友人,他却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尽管他信仰的是杜威的实验主义,但他的许多行动和影响,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初,已步人人生晚年的陈独秀,对涉及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些重大问题重新进行了深入思考。当时,他思考得最多的是关于民主政治的问题,尤其是与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有关的民主政治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陈独秀晚年对民主政治所做的宝贵探索,主要反映在他当时所写的一部分文章和书信中。  相似文献   

12.
张家康 《湘潮》2014,(2):9-12
李泽厚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中说,陈独秀之所以在政治上不能成功,就在于“他远远缺乏与中国社会极其复杂的各个阶级、阶层打交道的丰富经验,也缺乏中国政治需要的灵活性极强的各式策略和权术,更缺乏具有人身依附特征的实力基础(如军队、干部)”,他又“忽视了农民作为中国革命主力的地位(所以反对苏区和红军)”,这是他“注定要失败”的主要原因。毛泽东作为陈独秀之后的后起之秀之所以成功,所具备和拥有的恰恰是陈独秀缺乏和忽视的,这正是毛泽东与陈独秀在本质上不一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①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陈独秀,不仅政治生活波波折折,婚姻生活也经历了种种欢乐与痛苦。他先后与三位女子结为伴侣。青年时代,陈独秀在家乡从师习业时,结识了他的老师的长女高大众,二人渐渐相恋。18T年陈独秀18岁时,他俩正式结婚。婚后不久,原本志趣、性格不同的陈、高二人,矛盾显露,经常吵架,夫妻生活貌会神高,艰难维持六年光景。陈独秀赴日留学前夕,他们的夫妻名份宣告结束。高大众为陈独秀生了三男二女(高大众后因重病于1930年逝世)。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后,结识了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的高君曼。高君曼是极赋文学才气…  相似文献   

14.
陈伯达从刑满到去世叶永烈在我的采访生涯中,也有难度很高的采访,其中,要算是头一回去采访陈伯达最为尴尬。陈伯达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他曾多年担任毛泽东的政治秘书。在“文革”中,他成为中国的第四号人物,即仅次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他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相似文献   

15.
在大故迭起、风云激荡的中国现代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张申府可谓是一位重要的非同寻常的先驱人物.他与陈独秀、李大钊共同筹建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并先后介绍了周恩来、朱德入党;他参与了黄埔军校的筹建,是中国共产党从事早期军事工作的党员之一;他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并担任游行总指挥;他参与创建了八个民主党派之一的中国民主同盟.可奇怪的是,这样一位曾经风云一时的政治人物,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但没有成为政治领袖,反而长期被政治所冷落.个中原由,我们可以从他的政治生涯中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6.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国民党逮捕。在此后的5年铁窗生活中,他不但没有屈服,而且也没有出卖人格。陈独秀被捕之初,蒋介石企图利用他作为反共的政治工具。除了在《社会新闻》上,说陈独秀"是共产党的取消派"、"是反对共产党现行暴动政策者"、"只要他继续反共,似可以不至于死",甚  相似文献   

17.
博览之窗     
陈独秀的秘书 谈陈独秀 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任党的总书记时,犯了右倾错误,给革命造成了很大损失。下边是曾任陈独秀秘书的黄玠然对陈独秀的看法: 陈独秀是一个学者,他的学问很渊博,对待问题很认真,不论大事小事从不马虎。他每天接触的人很多,工作非常紧张,但从不放松自己的学习,即使很小的理论问题也不放过。他放东西很有规律,你若动一下,他马上就会问:“谁动过我的东西?”他很勤奋,笔锋很快,一天能够写好几篇文章。他思想非常敏锐,看到哪篇文章有问题,马上就写文章进行反驳。他对政治和革命的热情令人佩服。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沉沉黑夜中点燃了革命火种。他一生跌宕起伏,人们对他毁誉不一。著名的陈独秀研究专家任建树说:“陈独秀一生的思想演变,不啻是一部近百年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缩写。他的革命经历大体上同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同步前进,并相互影响。纵观他的一生,两件大事应该大书特书:一是提倡科学与民主;二是创建中国共产党。这两件事已经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必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伟 《廉政瞭望》2011,(6):54-54
建安五年四月四日。孙策受重伤去世,死前把家族基业传给了二弟孙权。此时。只有19岁的孙权成了江东之主。开始了他长达52年的政治生涯。  相似文献   

20.
略论陈独秀的政治个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丽娟 《理论学刊》2004,3(2):100-102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位有重大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围绕陈独秀的政治思想、学术见地以及他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对于陈独秀的个性与人品,也有学者撰文加以探讨,但是从政治心理的视角对其个性进行分析的论著尚不多见。本文拟就此作一番抛砖引玉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