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将对新农村建设做出六大贡献:一是创造国民财富,增加财政收入;二是破解增收难题,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扩充城市人口,推进城市化进程;四是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五是积累创业本领,回报农村经济;六是冲击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极为庞大,城乡二元结构非常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到1998年底为止,全国人口总数已达12.48亿,其中农村总人口为8.69亿,农村从业人员已达4.92亿。据测算,现有耕地面积只需2亿左右劳动力,即使把乡镇企业职工都视作充分就业,依据现有转移速度并考虑新增人口因素,到本世纪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仍将达2亿多。因此,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跨世纪难题,是世纪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政策发生了积极变化,对增加农民收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仍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为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城市失业率增高、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等,各级各部门应采取积极对策措施,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但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还很大,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女劳动力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如何妥善转移将直接影响到全面小康的实现。一、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特点。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年青外转。即农村年青女劳动力离开家乡,外出谋求发展。这些大多是未婚女青年,主要从事服务业,或者到外企、工厂打工。二是…  相似文献   

5.
一、加入WTO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形势(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区域分布不平衡 ,存量将进一步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一个重要经济学特征是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 ,在这之后再增加的农村劳动力即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少专家学者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有不同的看法和估算方法 ,估算的数值从 4 0 0 0多万到 2亿多 ,相差甚远。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数量 -农业劳动力需要量 ,这是得到共识的。据国家统计局估计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 1.7亿人。通过应用Cobb -Douglass生产函数分析三大区域农业劳动力富余情况 ,结果…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既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笔者阐述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难点。尽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就业是其根本原因。文章对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 扩大农民在工业中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讨综述李有发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全面的研究。现就这个问题几个方面的观点综述如下:(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对于现阶段规模空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主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亦随之突出起来,一直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能否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入世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及经济建设的大局。为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和方法,我们以山东省沂水县为重点,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一、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现状。沂水县是山东省典型的山区大县,拥有111.6万人口,其中约有100万在农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为1.2亩,人多地少的矛盾较为突出。通过这次调查看,全县在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  相似文献   

10.
正确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需要一、二、三产业全面联动推进,充分挖掘各个产业的就业潜力。其中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挖掘农业内部就业和增收潜力,是目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拥有大量的农业人口。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劳作逐渐走向机械化,由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的问题愈加明显。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异地转移的诸多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由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无论是在主观要求上还是客观需要上都显得很重要。本文主要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农业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9亿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4/5,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4.85亿人,剩余劳动力大约在1.75亿人左右。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一、我国农村  相似文献   

13.
<正> 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最现实和最大的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国11亿多人口中,有近9亿在农村,农村劳动力达4.4亿,占全社会总劳动力的73%,其中剩余劳动力1.5亿左右。而且,劳动力无限供给和有限需求的矛盾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据预测,从1993年到2000年间,平均每年还要增加约1300万农村劳动力,如果按最近十几年平均每年向非农产业转移500万人的速度计算,到2000年将有2亿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这里,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如果继续将占全国总人口80%多的农民限制在农村和农业,大批的剩余劳动力便难以安排,农村落后面貌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国家的现代化目标也实现不了。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农村整个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经之路,其实质是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流动,其根本目的是增加经济收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生产力发展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已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增多,转移难度加大,是新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解决,不仅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会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一、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难 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剩余  相似文献   

15.
在人地矛盾突出、农业比较效益日益下降的情况下 ,农民外出务工是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但是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几乎完全处于分散的、无组织、无秩序的状态 ,这既增加了农民进城务工的成本 ,又给交通、城市管理、社会治安带来很大的困难。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构筑劳务输出产业政策的平台 ;消除制约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部门就业的各种障碍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加大农村劳务输出产业的开发力度 ;加强政府对劳务输出的管理、协调和服务职能 ;建立规范的、功能齐全的劳务市场中介组织 ;提高劳务输出的规模和层次 ,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外部空间。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改革与农业发展 ,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制约因素。论文就成都市锦江区怎样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农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 ,即 :①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②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实现乡镇企业的第二次创业 ;③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提高城市化水平 ;④加速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同时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文化、技能培训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新世纪我国就业工作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有体制放宽等多种原因;有效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积极建设小城镇,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规范中介组织,同时使农民工享有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8.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正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是减少农民,减少农民的根本途径就是转移农民。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纵深发展,推动第一产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逐步实现非农化,减少农业人口,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丹东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剖析和解决。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精神,就如何加快推进丹东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提出积极筹措资金,增加农村投入,破解新农村建设的“瓶颈”;确立主导产业,提高农业效益,强化新农村建设;培育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多种方式实施土地流转,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农村城镇化建设等4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在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出现了劳动力向种植业回流现象,由此说明了辽宁省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存在不小的困难。文章从现行制度、农民自身等多方面对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推动辽宁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