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朋友的上司让他去办一件事。这事确实不该是这么个办法,而且肯定有违原则。朋友尽管心里十二分的不愿意,可他还是办了。他和我聊起这事,说了“人在江湖”这么半句话。朋友的话,还有下半句,那就是“身不由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武侠以及反映黑社会的那些影视中,这话说起来的频率十分高。身入江湖,就必得按江湖规矩行事,否则就可能遭人耻笑,在江湖上混不下去,甚至还可能遭遇不测。但那似乎该是老皇历了。朋友是个政府官员,他说的“江湖”,指的是官场。我说愿闻其详。朋友便说了些身不由己的事给我听。比如吃请,明知不合适,但不吃不行。不…  相似文献   

2.
植群 《中国律师》2002,(10):67-67
官员和商人都是古老的职业,在中国少说也有几千年历史。官员的活动范围和空间是为官场,商人经商做生意的地方是为商场。官场有官场的规矩,商场有商场的规律,本无必要把两者拉在一起。但笔者最近听到一种说法,叫“官场如商场”,这个提法颇值得推敲。持此论者的理由是:现在的官场和商场联系紧密,官商结合,亦官亦商,区别不大:官员和商人都以发财为目的,商人做买卖,官员也做买卖,只不过商人买卖的是商品,官员买卖的是权力和职位。君不见,有一官员说过一句名言:“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君不见,用钱买官已屡见不鲜?言之者…  相似文献   

3.
买官现象是当下民众极为痛恨的社会现象之一。这种现象不仅伤害了官员形象,而且最严重的是加大了民众生活的成本——办事情,即便是合理合法的事情都需要花钱。官场是整个社会运作系统的关键部分,其自身清洁、高效的运作不仅需要靠一整套科学完善的机制,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和一个范围更大的外部监督机制。警惕官场市场化的倾向基层官场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跑官是不对的,但不跑是当不上官的。”跑,当然不能空手跑,因为,“光跑不送,原地不动”,甚至还会被弄下去;送,主要是送钱,要大把大把地送。这是官场被市场化的社会心理基础。当然…  相似文献   

4.
很早就想写反腐题材,因为认识不少官员朋友,对官场生态比较熟悉,可一直没写。一方面是“十八大”前,各出版社不愿出这样的题材,而且有一条看不见的红线,最多只能写到副局级贪官,军内不能写到将军,否则发表不了。这个“规矩”虽不见于任何条文,但现实就这么操作,大家都懂。另一方面,市面上“官场小说”很多,打着“揭露黑幕”的旗号,实际上粗制滥造,读者很反感,这给我带来很大心理压力,不想跟这个风。  相似文献   

5.
《法制与经济》2008,(15):14-16
三任书记相继落马 漯河阵痛 被誉为“中国食品名城”的河南省漯河市正在遭遇一场政府信任危机—三任市委书记相继落马。无论是官场还是坊问,都在议论这个话题。作为唯一的内陆特区,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1991年到2006年),漯河分别由三任市委书记主政,他们是王有杰(1991-1995)、程三昌(1995-1999)、刘炳旺(1999-2006)。  相似文献   

6.
邵志强 《中国监察》2010,(14):47-47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有的领导干部中间称呼职务似乎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有的还喜欢下级称自己为“老总”、“老板”或“老大”,让人感觉有一种商业味道和江湖气息。受此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熟人见面也称呼职务。这个“长”那个“主任”、这个“老总”那个“老板”叫得很是响亮。  相似文献   

7.
如果要问在封建官场上有什么制胜法宝的话,那就是这三个字:慈、忍、变。  相似文献   

8.
卡卡 《政府法制》2014,(11):32-32
美国大多数地方官员行事很有规矩,甚至显得“死板”,有三种主要表现。一是死抱做官信念。美国自建国以来,由华盛顿、亚当斯、杰斐逊等开国者制定的“大社会小政府”原则始终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政府的职能是为民众服务,官员(包括总统和州长)都是百姓的雇员、人民的公仆,必须一心一意为民众办事,民众不满意可以随时更换,  相似文献   

9.
杨吉 《法人》2007,(9):90-91
要么创新,要么死亡。创新成了这个时代最主要的课题。每一家企业,每一个组织,不论大小,都要求创新,因为创新可以实现卓越,基业长青。然而,创新不是喊喊的,它要付诸行动,贯彻实施。这意味着,如何创新本身也是一个重大的议题。创新难,如何创新更难,至于持续创新那更是难上加难。正是因为如此,很多积极创新的企业最终都倒在了征途上,方向不对,方式不对,方法不对,种种因素掺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小寒 《政府法制》2012,(20):7-7
虎:都说“伴君如伴虎”,这自古以来官场上可不好混啊!弄不好,那就是掉脑袋的事。“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官场上的人拉帮结派,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淹死你。当然还得担心“养虎遗惠”。没准哪天整你的就是你亲手提拔的“亲信”呢,  相似文献   

11.
唐人张鷟(文成)的《朝野佥载》主要记载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朝野见闻,书中对当时政治黑暗和官场腐败、官员贪暴都有不少揭露。其中第三卷记载了一些贪官事迹:  相似文献   

12.
王旭东 《江淮法治》2010,(14):18-18
据《方圆》杂志报道,雅贿正在风袭官场。一改以往直接送真金白银、香车豪宅等传统做法,而是送玉器、青瓷和名人字画等,权钱交易穿上了类似文人雅趣的“马甲”。(7月6日人民网)。  相似文献   

13.
杜悦  周华 《公民与法治》2011,(24):15-16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日前在开学典礼上直斥“学生官场怪状”.并批评现在部分学生“跑官要官”,功利心重。此言一出。立刻引起社会激烈讨论。高校学生干部在人们眼中一直都是充满青春热情、勇担责任的形象,本着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杨校长所说的“学生官场怪状”是怎么回事呢?为此,记者走访了部分高校。  相似文献   

14.
提起福建天衡联合律师事务所成立的情景,孙卫星主任记忆犹新。 天地律师事务所(现福建天衡联合律师事务所前身)在开业那一天,就给了社会一个意外:1993年的7月20日,《厦门日报》出现了整版套红广告,宣布天地律师事务所(天衡联合)成立。  相似文献   

15.
张程 《政府法制》2011,(24):34-36
腐败,是古代专制王朝难以根除的顽疾,和专制王朝相伴始终。但是,商败的表现既有高潮,也有低谷,呈现出周期规律。大致来说,一个王朝在建立之初,政治比较清明,君臣相对廉洁,腐败的问题并不严重,但经过几代人之后(往往只要两三代).官场变得昏暗,  相似文献   

16.
律师费是否应由败诉方承担?应当。既然“诉讼费由败诉方承担”已成为包括我国诉讼法律在内的国际诉讼规则的应有之义,那同为受害人救济权利支付成本的律师费就没有理由不这样处理。这似乎已成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进程中来自社会各方(当然除了败诉方)支持率日升的一种观点。在其看来,律师费由败诉方承担可以造成多赢的博弈效果;就民众(受害人)言,排除他们担心律师费(成本)超过胜诉赔偿额(收益)而纷纷息诉的可能:就律师界言,可增加社会对律师的需求,改变法律服务市场狭小,律师业恶性竞争的局面;就社会言,受害人乐于谋求律师…  相似文献   

17.
张震  刘喆 《天津检察》2008,(2):44-44,21
所谓“潜规则”,笔者认为是指在明文规定的各种正式制度之外,实际存在、隐藏于事物内部,获得人们广泛认同和遵循的潜在规律和规矩。“潜规则”是人治社会的产物,其根源是对制度、规则的蔑视和对权力的崇拜。  相似文献   

18.
官缺,指职官的额缺职位,而“肥缺”(或称“优缺”“美缺”),则是指能够得到较多收入的官职。因为收入的来路并不光明。肥缺不见于也不可能见于选官制度的规章。肥缺的存在体现了官场的腐朽性。  相似文献   

19.
肖巍 《公民与法治》2013,(18):36-36
在传统的熟人社会,商品交易活动不活跃,人们的交往主要靠关系、人情来维持。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社会,关系、人情就靠不住了,大家都想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七嘴八舌,有较量,也有博弈,那就只能用制度、规则来维持,博弈(游戏)就必须有规则,好比下棋,车马炮各有章法,不能各行其是。  相似文献   

20.
贾晋京 《法人》2007,(2):138-139
清代官场制度化贪墨的深层原因,还在于财政制度,传统社会的财政.其实是一个糊涂的“养人财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