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亚南在《竞争与谋略》上撰文说,红军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湘江战役红军蒙受重大损失之后,中央“三人团”的博古、李德坚决主张中央红军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眼看着疲惫之师将钻入敌人布好的口袋,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毛泽东等力主改变行军方向,面向贵州。作为中央“三人团”成员之一的周恩来在最高决策机构中孤掌难鸣,感到无可奈何,毛  相似文献   

2.
毛黎娟 《检察风云》2006,(16):66-67
耿湾镇位于陕西和甘肃交界处的六盘山下,是甘肃省环县的一个小镇。71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起三百多名长征红军将士在一夜之间突然死亡的命案。此案震惊了当时的党中央和毛泽东,当即下令调查侦破此案。然而案情的侦破却毫无进展。直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此案仍是一个悬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三百余红军一夜间魂归天国1935年10月15日黄昏,耿湾镇走来了一队经过长时间跋涉而显得疲惫不堪的红军。这是毛泽东率领的陕甘支队下的一支部队。他们刚刚翻越了长征途中的最后一座山六盘山,通过蒋介石部署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最后合击地洪德,离长征…  相似文献   

3.
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时任《经济日报》记者的罗开富,在当时该报总编辑安岗的安排下,徒步重走了长征路,并写下了300多篇饱含深情的感悟文章,汇总为《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一书,轰动一时。当时罗开富同志完全按照安岗总编辑规定的“六个必须”,徒步走完长征路:一是全程每一米都必须是徒步,决不弄虚作假;二是必须与红军主力部队长征时的行程和驻地相一致;三是必须走原路,即使山下或山上有了公路,也要走红军走的山间小路;四是必须每天写一篇文章;五是1935年10月19日中央主力红军到达吴起镇,罗开富必须在50年后的同一天即1985年的10月19日走到;六是在中央主力红军因战事休整的路段里,必须设法徒步采访红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线并作出报道。在罗开富同志踏访长征路的途中,聂荣臻、杨尚昆、邓颖超等30多位老红军在报上发表谈话,表示支持和赞扬。当他走出草地时,中央军委还给他发来了贺电。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刊特约请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曾任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经济日报社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同志专门撰写文章,谈他当年踏访长征路上的真实感受,文章的史料性、思想性强,其中许多故事既鲜为人知,又十分感人。从本期起,本刊将分三期刊发罗开富同志的文章,希望广大读者能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4.
70年前,杨成武站在泸定桥上的时候,他曾经与毛泽东一起落过泪……1935年,红军巧渡金沙江后,毛泽东提出,中央红军继续前进,渡过大渡河,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北上抗日。蒋介石估计到了红军的行动,于同年5月12日飞临昆明,亲自部署“封锁朱、毛于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砻江以东地区  相似文献   

5.
曹参  刘炳华 《检察风云》2006,(22):60-61
上海与长征特别有情有缘:在普陀区,不仅有“金沙江”,“大渡河”命名的路,还有以“长征”命名的乡镇和中学。10月20日,曾参加过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如今仍健在并居住在上海的33位老红军代表欢聚长征中学,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军功勋章金灿灿,老红军是  相似文献   

6.
因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2006年被长征精神照亮。2006年10月16日至12月10日,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全景再现红军长征历史的大型主题展览《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作为党中央、中央军委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历时56天的展览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惊天动地、气吞山河的历史画卷,揭示了穿越时空、震古烁今的长征精神。据统计,整个展览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界群众,包括一些外国人,共计201万人次走进了长征展厅这座神圣的殿堂,创造了军博展览史上前所未有的“红色轰动”。  相似文献   

7.
佚名 《政府法制》2014,(36):26-27
白水当酒,“骗”彭德怀同饮庆功酒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城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中革军委和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2月下旬,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占桐梓县城,取娄山关,再夺遵义城,歼灭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10月22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就是要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所有参加过红军长征和为红军长征胜利作出贡献的老战士、老同志,向当年支援红军长征的各族人民特别是各革命根…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华夏大地上谱写的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在人类历史上竖起的一座代代传颂的无畏丰碑。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进。长征,是党和红军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生存危机下被迫进行的大规模战略转移。党领导红军战胜了征途中的一切艰难险阻,最终夺取了长征的胜利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今年十月,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70周年的难忘时刻。回望70年前这场气吞山河、壮丽史诗般的长征,她不仅令人敬仰,更给人以心灵的震撼。长征,创造了人类军事战争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奇迹,这奇迹的背后有着无数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浸染出的壮美。抚今追昔,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红军英烈,深深怀念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每一位英勇的红军战士。有人要问,红军为什么会创造出这样史无前例的人间奇迹,靠的是什么?很重要的一条靠的是,红军将士心中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这就是推翻“三座大山”,为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因为…  相似文献   

11.
长征歌谣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无论何年何月,无论何时何地,一想起红军长征,就让人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平静。长征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也是一曲英雄主义的凯歌。最近,在贵州重走了一段长征路之后,我才发现,当年红军在长征路上,不仅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而且还留下了许多深入人心的歌谣。长征途中,红军走一路,讲一路,写一路,所以便有大量的长征歌谣,留在了沿途老百姓家的门板上。在遵义红军长征纪念陈列馆里,至今,仍保存着贵州省仁怀市长干山区,一位大王寨农民王泽光家的几块堂屋板壁,上面写着这样一首歌谣:“红军…  相似文献   

12.
邹伟 《政府法制》2014,(31):24-24
民政部、财政部甘前发出通知,从10月1日起,再次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 从10月1日起,伤残人员(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残疾抚恤金标准、城镇“三属”(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定期抚恤金标准、“三红”(在乡退伍红军老战上、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生活补助标准,在现行基础上提高20%,农村“三属”定期抚恤金标准在现行基础上提高40%;在乡老复员军人定期定量补助标准在现行基础上每人每年提高1200元。  相似文献   

13.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军长征结束后去陕北采访,他发现了红军与其他军队有一个显著的不同:那就是红军的指挥员经常说:“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其他军队当官的经常说的:“弟兄们,给我冲!”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监察》约我写一写我所经历的长征往事。长征中,我担任红二方面军第六师政治委员。作为一名长征老战士,一名红军政治工作干部,回首长征岁月,我深深地感到:红军面对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面对异常恶劣的自然环境,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除了依靠崇高的理想、正确的决策、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还离不开严格的纪律。我就讲几个红军长征严格遵守纪律的小故事。取出青稞麦,就要给乡亲们留下足够的银元1936年4月26日,红二、六军团从丽江的石鼓、巨甸渡过金沙江,进入人称“香格里拉”的雪山藏区。5月上旬,红二、六军…  相似文献   

15.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六盘山是红军长征时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因此也被称为“胜利之山”。毛泽东主席的千古名章《清平乐?六盘山》始出于此.  相似文献   

16.
纪莹 《政府法制》2012,(18):23-23
长征途中,红军也曾策划了一场“春晚”,准备于1935年2月3日除夕时举行。1935年元旦同乐会上,蔡畅提议,在农历新年到来之前,为指战员举办一次联欢会,欢度新春佳节,她的提议得到了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7.
三、在这条红色道路上,我体会到长征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红军和中央苏区的建立、壮大,是因为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红军离开苏区后的沿途几乎都是白区,人民群众不仅不了解红军和共产党,加上反动派们的恶毒宣传,不少地方的群众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我从书本上了解长征!长征像一粒火种!点燃了我心中的激情,激发我对神奇的向往。后来我从电影《万水千山》中了解长征,那至死不渝的信念,那筚路蓝缕的征程,那在硝烟中飘扬的旗帜,那玩敌于股掌的韬略,使我青春的热血沸腾。再后来,我参军到了部队,接触了许多参加过长征的老战士,对长征有了更深切的体会,长征成为了一种可触摸的精神存在。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夜难明,风雨如磐。漫漫长途,胜败难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十几万红军将士,迈开双脚,跨越雄关险隘,滔滔江河,皑皑…  相似文献   

19.
吴辉 《人民司法》2023,(30):91-94
<正>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西南1公里的狮子山上,占地10万平方米。碑园是为了纪念红军长征突破湘江这一壮举,抚慰烈士英魂,教育革命后代而建,于1996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被列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批百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成为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区。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党的队伍中,始终有这样一批同志,他们听从组织安排,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从不向组织讲条件;他们到矛盾较多、环境复杂的地方去开展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无怨无悔,从不动摇。从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的3年时间里,中央决定项英、陈毅等率领红二十四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