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特殊区域,应发挥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为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发展,注重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程中发挥新型工业基地的装备功能和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靖宇  刘长 《学理论》2008,(14):11-17
党的十七大阐明了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特男q是指出了“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取方向,把以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为主要对象的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任务提到日程上来。所以必须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朝着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大目标实现战略转进注入动力,认定深化改革是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基本动力;扩大开放是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外在动力;推进创新是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核心动力;以人为本是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真正动力。只有这样来确认从整体上建设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的动力体系。才能高扬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使之成长为现代化、国际性、综合型和具有全国意义的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能够“继续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承担起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所赋予的区域使命。  相似文献   

3.
曾燕南 《学理论》2008,(20):47-51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国家实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开局之年,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国有企业发展定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东北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老基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前景令人鼓舞。从总体上看,东北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多、国有企业多,这些特点决定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我们必须正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要问题,即振兴老工业基地必须解决传统产业改造问题,必须解决国有企业体制和机制问题,必须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稍、新方式进一步提高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重要性的认识,要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实际出发,推进结构调整,加速新技术的推广与研发,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因此,本文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国有企业发展定位为突破口,以哈尔滨市为侧进行分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企业再造必须以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主体,突出国有企业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4.
“病猫”何以变成“小老虎”?———连云港市搞活国企盘活国资纪实●王绪年徐建春戴心平王丙模90年代初,在连云港市近300家国有工业企业中,有40家大中型企业被亏损的巨大阴影所笼罩,而目前,这些企业大都重现生机,有30家企业每年盈利少则几十万元,多则数千...  相似文献   

5.
肖林  傅杰 《瞭望》1989,(42)
进入80年代,在世界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连经济出现了强烈的反差: ——工业基础虽然雄厚,但“三皇同堂”(沙皇、天皇、伪满皇帝)的设备已使这只东北的“工业之鹰”很难在世界经济的大潮中振翅博击了。 ——工业门类虽然齐全,但仍然停留在六七十年代水平,无力参与国际竞争。 ——技术大军虽然阵容强大,但封闭的眼界、陈旧的技术已使他们无法追赶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步伐。 为了使老工业基地强筋壮骨,恢复青春,几年来,大连市用汇数亿美元,引进技术、设备近700项。可是,世界新技术潮流日新月异,这些技术引进来时是先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人类正处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发展时期。有人预测到2015年,大部分于19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工业经济”将完全转变为“知识经济”。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基础上的经济。据未来学家们的考察,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7.
李靖宇  杨洁 《学理论》2008,(16):6-12
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要求,东北综合经济区应当从区域主要成分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为主要对象努力从整体上创建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积极在深化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为国际合作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应当看到,对于东北综合经济区来说。注重发挥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综合优势,有利于造就国际合作的广阔市场空间;注重做好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战略安排,有利于支撑国际合作的广阔市场空间;注重强化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城市功力,有利于开启国际合作的广阔市场空间;注重扩大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开放范围,有利于拓展国际合作的广阔市场空间。只有这样努力下去,才能有利于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朝着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大目标实现战略转进,使之“继续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  相似文献   

8.
历史跨入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重工业城沈阳,出现了工业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的局面,国营大中型企业积劳成疾,全市5000多家工业企业,几乎有一半出现了亏损。这座曾经为共和国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城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人了极为艰难的境地。与步履维艰的工业经济相比,拥有40万科技人员的沈阳科技界却在改革之中呈现出巨大的生命力:1990年,全市技术市场成交额达4.17亿元,不足50家的市级技  相似文献   

9.
龙岗区从发展“三来一补”加工工业入手,已初步形成了工业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格局。至1997年底,全区共有工业企业6617家,其中内资企业1013家,“三资”企业1864家,“三来一补“企业3740家;工业总产值142.9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58.4%;工业出口产品产值85亿元,占工  相似文献   

10.
马义 《瞭望》1994,(27)
在我国这个农业大国中,辽宁以工业比重大、城市人口多而独具特色。多年来,全省为实现用“小农业”支撑大工业的目标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进入90年代,辽宁迈向这一目标的步伐明显加快,到去年年底,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小农业”是指在辽宁经济结构中,城市比重大,农村比重小,经济布局不协调,毛主席曾形象地称之为“铁拐李”。到80年代中期,辽宁农村社会总产值不足全省社会总产值的20%,主要农副产品达不到自给水平,如粮食、肉类的自给率仅为80%左右,人均占有量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和15%。 进入90年代,辽宁的经济格局开始出现两个明显  相似文献   

11.
张洁 《学理论》2008,(24):25-27
"满业"是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到40年代前半期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立的掠夺东北经济资源的超级垄断组织,全称是"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简称"满业"。"满业"是在日本政府和伪满当局及军方的大力支持下创立的垄断伪满重工业的"国策"会社,服务于日本不断扩大的侵略战争的需求。本文主要从"满业"的建立、"满业"对东北重工业的垄断、"满业"垄断东北重工业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一、“温州模式”的五大特点1以股份合作经济、个体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据统计,到2000年底,民营经济占85%以上,纯国有经济占2.8%,集体经济占5%,其它占7.2%。温州的民营经济随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起步,所以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家庭工业的兴起是其初期的特点;至80年代中期股份合作经济使几家几户开始合股投资重新组合,特别是经过“规范化”之后的股份合作企业,在规模、档次与生产经营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到1990年温州市实现规范的股份合作企业共计576…  相似文献   

13.
深圳康佳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是1979年成立的我国首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1992年3月改造成为中外公众股份制上市公司。1992年,康佳集团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工业总产值实现11亿元,比上年增长9%,利润总额逾1亿元,增长32%。1993年的经济效益更是大幅度增长。在按国际惯例以销售额排序的全国500家最大规模工业企业中,康佳从1989年的第318位,跃升到第99位,进入百强行列,同时被评为深圳市最大工业企业、深圳市经济效益十佳企业,蝉联“全国十大最佳合资企业”三连冠,荣膺“国际领先企业奖”。“康佳牌”商…  相似文献   

14.
第一阶段(1978—1984年):放权让利 中国政企关系的变革是以给企业下放权力为突破口的,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指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就是权力过于集中,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突出;应该有领导地大胆放权,让地方和企业享有更多的自主权。实际上,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两个月,四川省就选择了6家地方国营工业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改革,  相似文献   

15.
对陕西经济发展趋势的探索李中民一、探索结论:21世纪的最初几年陕西经济可能出现高速增长陕西经济经过“一五”、“二五”计划和“三线建设”几个主要时期的增长和发展,到70年代末,其综合经济实力接近或达到全国中位水平,工业特别是机械、纺织工业已居于全国领先...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工业低速运行的主要症结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厅局长班张韬近年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之后,全国工业出现了高速发展的态势,辽宁、吉林省的工业摆脱了“东北现象”,迈入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唯有我省工业仍在低速中徘徊,显现“东...  相似文献   

17.
在东北星罗棋布的城市群中,若说自然景观,有“江城”之称的吉林市可谓最出色的一个。 江水,垂柳,夏日的吉林颇有几分江南的风韵;雾淞(俗称树挂)、冰雪,冬日的江城分外妖娆。 然而,随着五十年代一批化工工业的兴建,吉林成为我国重要的化学工业基地之后,环境污染接踵而来。八十年代初,这里已是全国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据环保部门测定,吉林市1980年人均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居全国之首;松花湖被汞污染,松花江在枯水期变成了一条臭水沟,鱼虾基本绝迹,每年造成经济损失高达1亿多元;工业区哈达湾的降尘量超过对照区标准20多倍,…… “还江城本色”,成为全市人民共同的呼声。立足治本提高城市防污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1,(2):62-64
三年困难时期精减城市人口(上)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要求精减城市人口2000万,为此成立中央精简小组,杨尚昆为组长。  相似文献   

19.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缩小区域差距、兼顾“两个大局”的现实选择。在这一战略框架内形成的西部开发,中部“隆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由此形成的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新的联动关系,将使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更加有力地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关于县级企业创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几个问题王治中,李巧云一、县级企业的形成和现状1.县级企业大部分是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初期,在我国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建立的。从县域经济讲具有生产自救的性质。2.这种生产自救性的企业即所谓的“五小工业”,在县境内形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