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薛丽 《当代世界》2021,(4):74-79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地缘扩张论""重塑国际秩序论"等负面论调不断涌现,使"一带一路"建设遭遇话语困境.这些话语表现出二元对立、利益驱动、身份焦虑等主要特征,充分反映当前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及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差异,也凸显"一带一路"话语体系构建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国应积极协调沿线各国共同破解话语困境,着力打造话语共同体;重点探究负面话语标签背后的政治因素和文化逻辑,分门别类地加以精准应对;强化"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2.
王维佳 《南风窗》2013,(1):82-84
即使市场的观念被广泛接受,但与此同时,在人们内心中还有一部分对社会生活和公共话语中纯粹的功利主义和市场万能论不满。人们可能一方面拥抱了市场逻辑,另一方面又对这些观念的负面社会影响感到不安。迈克尔·桑德尔是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社群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其1982年所著的《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一书中对罗尔斯《正义论》的批评而闻名。近日,本刊特约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市场经济与市场社会《南风窗》:您近来著作中所批评的观  相似文献   

3.
公共是每个人的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南风窗》评选"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和组织已经是第七年了。"公共"是一个对我们既亲切又陌生的词。它与"公家"、"一大二公"都占着一个"公"字,而"公共"联在一起使用,又有  相似文献   

4.
唐齐 《法制博览》2024,(8):160-162
针对如何提高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一问题,从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入手,提出造成学生兴趣不高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话语体系的错位。通过教学实践,提出“新鲜话语”的概念,以生活语言、学生语言、网络语言替代传统教学语言。将“法言法语”和“新鲜话语”融入教学方法之中,平衡“法言法语”和“新鲜话语”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听了袁明教授在北大论坛上的发言(题为《“全球化”中的文化自觉》),后来又拜读了原文:作者的思绪气势磅礴,挟理性的批判力量延续了五四或更早时期以来知识分子深刻的反思精神,不仅再次自觉地回归了百年中国发展尚未解决的核心问题即中国的现代化和西方冲击的问题,而且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对基于物质优势而创造的西方话语霸权提出了挑战。作  相似文献   

6.
徐瑗  何蕴琪  张银海 《南风窗》2011,(25):40-41
电视所能构建的真正理想的公共空间,应该有别于网络上碎片化的、互动上不对等的讨论,也有别于日常矛盾各方的争执,这种讨论,意在营造一种理性、宽容、多元和有序的公共场域。在中国,电视是制造明星最优质的平台,而最容易成为明星的,除了电视剧里的演员之外,就是各类新闻和娱乐节目的主持人。从最早的水均益、崔永元、杨锦麟到后来的李湘、何炅以及白岩松、柴静,再到今天正在日益走红的孟非与骆新,主持人走红的路径和风格变迁背后折射出的是电视受众趣味的变化。孟非与骆新因为《非诚勿扰》和《百里挑一》,孟非和骆新都一跃而成全国流行的当红主持,在这之前,他们都是地方电视  相似文献   

7.
唐小兵 《南风窗》2014,(8):89-91
如何在缺乏深厚说理文化传统,同时又被20世纪的意识形态迷雾影响过的中国,滋养一种新的说理文化来培养健康的公共生活,是困扰当今知识界的重要议题。说理,是政治辩论、公共生活和私人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说理意味着一种表达和聆听,预设着双方彼此尊重对方的智商和人格,除了"求同",其实也应该"存异",甚至"求异","异"才丰富了说理者自身的知识和文化。即  相似文献   

8.
梅新育 《南风窗》2011,(18):70-72
财政政策几乎成为美国反危机的唯一选择,而且在减税与公共投资两大财政刺激工具中,公共投资刺激经济效力更强。但在这个财政已经寅吃卯粮数十年、积累了天文数字公债的国家,大规模的反危机财政政策不可避免地急剧恶化了财政状况。  相似文献   

9.
韩戍 《南风窗》2012,(17):100-100
在现代中国的报刊史上,天津的《大公报》和上海的《申报》是一北一南的双峰。作为全国数一数二的两份大报,因地域、主事者理念、撰稿人阶层和阅读对象的不同,它们呈现出的舆论特征,以及对现代中国的舆论走向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大公报》地处北方,以平津的专家学者为依托,从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一种精英面相,带有京派的大气、深沉和厚重。《申报》地处上海,以一般绅士和市民阶层为读者,受西方文化熏染,在言说方式和气度方面体现出婉约、精致的海派风范。其中,《大公报》的"星期论文"和《申报》的"自由谈"版块是最能体现两家报纸风格特征的代表性版面。将两份版面抽离出来,放到现代中国舆论空间的语境之下,分析他们的作者群、言说内容和话语风格,可以看到,他们分别代表了近代中国两种不同的舆论面相。  相似文献   

10.
张珺 《国际展望》2012,(3):130-133
2012年4月16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文化大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公共外交"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外交部新闻司公共外交办公室、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北京外国语大学、察哈尔学会、上海市公共外交协会、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政府侨务办公室、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文汇报》、《解放日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公共治理已经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治国理念,新时期社会政治文明建设要求在治理过程中积极践行协商民主,保障公民话语权的有效行使。公共治理中的市民社会理论和合作理论都对话语权的行使提出了要求,在当下中国公民行使话语权仍存在诸如受到差别待遇或是缺失等问题,要求政府培养倾听能力,转变治理角色,给予社会团体更多活动空间,培养现代公民精神仍然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新自由主义与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不遗余力地推动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扩张。由于新自由主义有反公共安全的特征,成为发展中国家公共危机的诱因。而在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危机也会扩散到全球。因此,人类只有屏弃新自由主义,才有助于构建一个自由、平等、繁荣、安全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后结构主义是对语言比较关注的一个流派。和语言建构主义相比,语言在后结构主义理论中具有完全的本体意义,语言被认为具有建构性、结构性,主要通过语言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体现出来。语言的表述形成话语,话语建构知识和常识,是一种建构社会现实的意义结构。就国际关系而言,后结构主义主要从表象政治入手,关注话语、身份和对外政策。身份和政策在话语中相互建构,相互调整。体现在对外政策上,尤其是国家安全方面,"我"的身份通常被表象为受到"他"的身份的威胁。从后结构主义角度来研究身份的表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国家的对外政策。后结构主义关于话语的理解,也为我们加强国际政治话语建设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4.
官官相危     
谢奕秋 《南风窗》2013,(4):10-10
"官官相危"并非什么新事物。在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时期,要是有一点窝着藏着的东西被上级锁在保险柜里,不听话就会被抖出来让群氓如蝇慕膻地揪批。在一个公共话语被道德洁癖化的时代,谁握有更多的他人检讨书,谁就有更多的实际控制权。表面上官怕民告,实则还是怕被丢出去成为官场弃子。当下的官官相危,最常见于官场的卡位战和利益厮杀中。上下级和同僚之间的窃听风暴,已经发展到一个能人可从上百名官员的汽车、办公室或卧房"扫出"300多个窃听偷拍器材的地步。  相似文献   

15.
苏长和 《南风窗》2010,(22):46-49
我们如何扭转话语生产上的不平衡地位?这些问题对政府和民间而言,不仅在对外传播和公共外交中很重要,而且,在面对国内听众以何种方式传播政府公共政策时,也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6.
周厚虎 《国际展望》2012,(1):34-47,115,116
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带来了国际政治权力资源的变化,文化、科技、知识和信息等软实力资源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这不仅催生了软实力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而且也影响了国家外交形式并正改变着外交的内容,由此公共外交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软实力成为理解国际关系变化和外交政策的一个新的理论视角,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公共外交的理论支撑,而公共外交本身也是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战略路径。中美软实力战略的差异导致了双方对公共外交认知的差异。本文在比较中美软实力战略的视角下,从公共外交的主体、受体、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媒介等方面来分析美国公共外交的特点,同时从这四个方面来论述中国公共外交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竞争力的体现。加强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和目标。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不仅体现出它独特的价值,而且发挥着其他主体难以替代的作用,这已经被各地各类非营利组织参与实践所充分证明。但目前就整体而言,非营利组织参与的渠道尚不畅通,制度环境依然存在障碍。如何通过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非营利组织参与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拓展其参与的渠道和途径,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对上海非营利文化组织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改革和创新我国政府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微观向管宏观、由管治文化向引领文化的转变,逐步走向负面清单管理方式,以提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推广的诸多话语中,伊斯兰复兴被定性为反叛和暴力性的。这一观念似乎已经成为学界的常识。但是,综合考察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发生和发展,可以发现,现代伊斯兰复兴不过是伊斯兰教自身改革和调整的一个新阶段。它之所以在20世纪下半期以来呈现激进化的倾向,不仅是客观现实变化的结果,同时更是一种话语和观念演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忙”什么     
袁敏杰 《法制博览》2008,(14):39-39
如今,“忙”,几乎是挂在人们嘴边的话语,不论你我他,概莫能外。完全可以这么说,“忙”,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流行语、时髦语、关键词,属于人际之间不可或缺的交际语言,甚至比人们相互之间问好的概率还要高:一些熟人朋友见面或打电话,相互之间宁可省却“问好”,却是万万不可省略“问忙”的。  相似文献   

20.
张天潘 《南风窗》2010,(20):89-91
与美国新一波反智浪潮富于文化和政治理性色彩不同,当下中国网络上颇为典型的暴民心态则体现了"病态反智"只负责恶搞与讥讽,不负责创造与建设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