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2007年日越首脑联合声明发布后,两国海洋安全合作步入正轨。除了在东盟地区论坛等多边框架下开展一系列合作外,日越在双边框架内不断完善首脑与高官互访、对话机制,在实务部门的交流与海洋安全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日越海洋安全合作既是日本与越南推进彼此海洋安全战略、固化本国既得非法海洋权益的需要,也是在亚太"轮辐体系"变革背景下,日本呼应美国战略、协助美国维持亚太安全秩序的客观要求。然而,由于越南在经济上对中日的"双重依赖"、日越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差异、两国合作外部动因减弱等因素,未来两国海洋安全合作的势头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15年4月底,美国和日本签署新版《美日防卫合作指针》,这是冷战后美日同盟强化的一个标志性节点。美日不仅更新了同盟的主要目标,更显著拓展了两国安全合作的范围和层次。美日战略目标和政策方针高度契合是美日同盟强化的主要原因。奥巴马政府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与安倍政权鼓吹的"积极和平主义"需要两国相互配合与支持,这使新形势下强化美日同盟具有必然性和稳定性。然而,美日两国的国家利益和政策导向也在一些关键领域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3.
随着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行,美国强势介入亚太安全事务并大力推动亚太安全合作网络的建设。在此背景下,美台军事与安全合作依循"硬体军备"出售为基础、"软体合作"提升为重点的"双轨并进"路线,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在传统的军备出售方面,奥巴马政府不仅在军售规模和金额方面远超前任历届政府,而且根据两岸军力发展日益失衡的现实,逐步将军售的重点调整为协助台湾当局培植和发展"不对称战力"。而在"软体合作"方面,美台不断强化双方在开展军事人员培训、举行联合军事演训、提升协同行动能力、推动高层安全对话、加强情报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使得美台安全合作进一步朝着机制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美日台"三边安全对话机制的建立,三方情报合作以及技战术协同的不断加强,美台安全合作向"多边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已显露端倪。  相似文献   

4.
兰江  姜文玉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1,(2):16-36,152,153
2017年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重启以来,马拉巴尔2020军演是美日印澳四国首次举行的联合军演。马拉巴尔2020军演折射出美日印澳四国针对中国的意愿及合作新进展。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合作是美国印太战略的基础和牵制中国崛起的重要机制,在近几年持续获得进展。美日印澳四国在安全领域加强合作,对四国与中国双边关系产生深远影响。马拉巴尔2020军演后,原本紧张的中印及中澳关系继续恶化。美国进一步推动与中国的竞争。美日印澳四国不但在安全领域针对中国,还营造不利于中国的国际舆论。拜登上台后,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合作继续强化。拜登比特朗普更重视与盟友合作,借由与日印澳三国磋商推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合作机制化和常态化并走向准军事联盟。美日印澳四国明确表示不会在政治与安全领域停止针对中国,但是在经贸领域基于自身利益考量将改善对华关系。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合作升级对中国安全环境及国家利益构成严重威胁。拜登政府正在强化针对中国的印太地区多边安全架构。美国试图在外交层面让中国陷入孤立态势,在安全层面对中国形成战略包围。拜登政府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合作构想将让中国面临更加复杂的外交局面,更加险恶的安全态势。  相似文献   

5.
编者的话     
<正>本期的话题主要围绕美国的亚太战略、东亚秩序和地区合作展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及其对亚太秩序的影响是我刊讨论的核心议题之一。左希迎以美国亚太联盟的转型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在中国快速崛起以及美日相对衰落的背景下,美国管理其亚太联盟体系的过程及措施,认为美国的战略是在推动盟友承担更多责任的基础上坚定地增加对盟友的承诺。然而,在相对衰落的前提下,美国可能没有能力兑现其盟友骤然增长的战略承诺,由此,美国面临着亚太联盟体系中的承诺难题。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理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四重安全结构相互交错,推动着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的演变。美国及其盟国致力于建立一种后冷战时代的亚太安全体系,旨在确保美国对亚洲事务的主导权,牵制、防范中国成为主导亚洲事务的力量。东盟推行大国平衡战略,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接触的政策。为了拓展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空间,应在和谐世界理论的指引下,充实和丰富新安全观与和谐亚太的理念,推进亚洲合作伙伴关系和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加强次地区合作进程,昭示中国和平发展与和谐外交的理念,致力于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四重安全结构相互交错,推动着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的演变. 美国及其盟国致力于建立一种后冷战时代的亚太安全体系,旨在确保美国对亚洲事务的主导权,牵制、防范中国成为主导亚洲事务的力量.东盟推行大国平衡战略,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接触的政策.为了拓展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空间,应在和谐世界理论的指引下,充实和丰富新安全观与和谐亚太的理念,推进亚洲合作伙伴关系和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加强次地区合作进程,昭示中国和平发展与和谐外交的理念,致力于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8.
谢文泽 《美国研究》2016,(4):122-138,7,8
"两圈战略"是笔者从国家防卫和经济利益两个角度提出的考察美国国家防卫战略和全球战略的研究框架,即美国通过加强"国家防卫安全圈",塑造"经济利益安全圈",达到重构和主导世界新秩序的目的。"国家防卫安全圈"主要由两洋防卫体系和拉美安全倡议区构成,"经济利益安全圈"力求涵盖太平洋、美洲地区和大西洋。美洲地区(南、北美洲)是"两圈战略"的"纵轴",拉美地区是这一纵轴的天然部分,美国利用自由贸易、单边市场开放、区域安全合作等措施已经将3/4的拉美国家拉入"两圈战略"。为了将其他1/4的拉美国家(古巴、厄瓜多尔和六个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或准成员国)也拉入"两圈战略",美国利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跨大西洋投资和贸易协定"对南方共同市场营造了战略"包围"态势,与古巴恢复了外交关系,宣布"门罗主义"时代终结,试图以"美洲主义"为口号开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第三轮美拉整体合作。  相似文献   

9.
王浩 《当代亚太》2015,(2):4-37,156,157
"亚太再平衡"是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核心。该战略实施以来虽一直饱受争议,但大体得以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收益,特别是扩展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影响和战略存在,同时对中国崛起构成了一定的战略压力。然而文章认为,伴随着再平衡的不断演进,地区国际政治变迁已使美国在亚太过度扩张,它集中体现为亚太再平衡的内部和外部战略成本,包括盟友体系的弊病和风险、中美战略互疑的不断加深、跨太平洋经济合作构想面临的内外挑战、美国国内政治"迷思"对该战略有效性的伤害以及美国在其他地区进行战略收缩的困难高于预期等,已经逐渐超出其上述战略收益。在这种困境下,美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着在战略上"保持介入"和"进行收缩"的两难选择。尽管截至目前,美国国内围绕以上两种选择的争论仍在持续,但对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调整已不可回避。在地区安全局势持续不稳及中美就推进"新型大国关系"构建达成共识的背景下,未来5到10年,陷入过度扩张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更有可能朝着"有限收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亚太再平衡"的战略背景下,奥巴马政府的南海政策经历了两次深刻的调整。第一任期进行的调整以外交、舆论施压为主,主要是在"亚太再平衡"的战略布局下,基本上形成了南海政策的再平衡框架。第二任期的调整则加大了军事介入,加强了同盟体系和安全合作网络,并扶持相关声索国增强防卫实力,美国的"亚太再平衡"得到强化,南海政策框架得以确立、稳定和运作。从"亚太再平衡"的战略本质看,美国主要是通过介入南海问题来制衡和管理中国的崛起,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同时,它也制造了中美在南海的"安全困境",政策本身也具有内在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在克林顿、布什、奥巴马三位总统任内,美日同盟经历了三次调整。1996、1997年接连出台了《美日联合安全宣言》和新版《美日防卫合作新指针》,对同盟进行了再定义,安保体制从"专守防卫"扩大到了"应对周边事态"。布什政府任内同盟被定义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日本自卫队为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提供了后勤支持。加强美日同盟是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中之重,美国强化了在中日钓鱼岛争议中支持日本的立场。2015年出台的新《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强调美日间安全与防卫合作的全球属性,扩大了合作的范围,要求同盟从平时到战时都实现"无缝、强力、灵活、高效"的协调和反应。解禁集体自卫权是三次调整的核心内容,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被架空。同盟的调整既表现了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政策的高度一致性,也显示了美日两国利益的高度契合。中国因素是同盟调整的一个重要考量,美日在制衡中国上有共同需求。同盟的调整给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美国基于对当前亚太战略形势的判断提出了再平衡战略。从理论上来看,传统的竞争型权力平衡战略通常只强调物质利益,而合作型权力平衡战略则把理念因素纳入思考的范围,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当属于后者,而澳大利亚在这一战略中的地位显得相当重要。文章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下的美澳合作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这种战略下美澳合作的具体实践,发现不论是"澳新美安全同盟"机制还是"澳美部长级会议"机制均得到了强化。其原因在于,双方的战略思考有很大的相似性,美国看中澳大利亚在亚太的地缘战略价值,澳大利亚也试图借美国的力量进一步巩固自己在亚太的战略地位。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合作并不一定会给该地区造成类似冷战式的安全困境,未来双方关系的动向仍需深入观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印太地区权力转移进程的加速,地区安全秩序开始变革,主要国家间的关系也处于重构中.作为印太地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国家,日本与印尼以海洋安全合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密切两国关系.日本—印尼合作既受到亚太乃至印太地区局势快速变化、美国对外政策调整等外部环境的较大影响,也是两国基于各自国家利益和战略取向的主动作为.然而,其合作受到若干负面因素的掣肘.双方不仅对未来海洋安全合作具体设想有所差异,在印太安全秩序构建主导权上也存在"美日印澳"或"东盟中心"的认知分歧,而且印尼等距离外交传统与国内民族主义思潮也会抑制两国合作的深入发展.因此,日本与印尼的海洋安全合作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2023年南海地区局势复杂多变,危机频发,南海问题依然是全球最为复杂的海洋争端和影响中国-东盟关系的重要因素。如何在中美战略博弈大背景下应对亚太海洋安全新形势,相关问题亟须深入的探讨与总结。在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2023年度“南海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南海维权维稳斗争的新形势与新问题、美国与小多边机制干涉南海的挑战与应对、南海岛礁主权与海洋权益的历史视角和法律斗争新态势与新挑战,以及增进南海合作的新思路新办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面对法律、认知、话语斗争等诸多形势变化,中国需要进一步强化证据链建设和话语权构建,结合具体条件重塑相关实践的规范性,增进南海合作和共同开发。  相似文献   

15.
1996年4月17日,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东京签署《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1997年9月,日美签署《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1999年4月27日日本众议院辩论通过新指针相关三法案,5月24日日本参议院也通过了三法案,至此,日美构建的亚洲新的安全体制的法律框架基本敲定。从美方来看,基本实现了《东亚安全战略报告》的战略构想,是美国二战以后在亚洲战略目的的延续,既要利用日本作为称霸亚太的基石,又要牵制日本,从日方来看,是日本创建新的政治体制、国防体制、外交体制、法律体制的重要契机,是日…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2月,菅直人内阁的《2010年度以后的防卫计划大纲》和《2011至2015年度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获得日本安全保障会议和内阁会议批准并颁布。新大纲主要体现了几个特点:一是以中国为主要假想敌,重组自身防卫力量;二是深化日美同盟,继续推进双方军事一体化;三是与美国联手,拼凑亚太多国联盟。尽管新大纲已颁布三个多...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背景下,美国和越南的军事合作持续升温,在各个领域均有所突破。美越军事合作强化的态势由双方战略利益诉求所决定,中国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美越之间这种合作必将产生复杂的影响,它不仅不会有效应对所谓的威胁,还将引发新的动荡。  相似文献   

18.
在“印太战略”背景下,拜登政府将东南亚定位为“印太区域架构的核心”和“地缘政治竞争的中心”,在经济、发展和安全等领域全面重启东南亚政策,以维护美国在东南亚、印太乃至全球的战略优势。因其独特的战略重要性,美菲同盟成为拜登政府重振美国的全球联盟和伙伴关系,构建印太区域安全机制和提升区域掌控能力,应对和克服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能力和经济挑战的关键一环。为此,围绕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拜登政府主要通过“内部深化”和“外部拓展”两大路径,全方位推进美菲军事同盟不断强化,并在菲方政治势力配合下实现其战略目标。不过,这一目标仍面临美国内政、菲方意愿及美国自身能力等关键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军事外交和军事合作在美国的东南亚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维护美国的主导地位和围堵中国的战略选项。美国军事重返东南亚的战略部署完成于反恐战争时期。在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调整的背景下,美国对东南亚的军事外交强调与盟友和战略伙伴的双边军事关系,也注重在多边场合的战略阐释,通过军事教育与合作项目向东南亚内陆国家实施军事渗透。美...  相似文献   

20.
田赐 《战略决策研究》2020,(2):49-64,102,103
2017年以后,美日两国都开始表达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担忧,两国对国际秩序问题的认知基本一致,都认为提高两国防务合作,加强同盟威慑力,是维护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必要举措。在这种战略共识的支配下,2017年以来,美国和日本的防务合作有了更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提升协作能力、提高进攻能力、强化联合反导能力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