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较为详细地论述戈尔巴乔夫时期苏美经济关系的论文在国内并不多见,特别是关于这个时期苏美贸易规模和美国对苏联援助的准确数额及其原因的文章则更少,本文试图比较详细地论述这些问题。本文说明,1985-1991年苏美之间的贸易规模和美国对苏援助的数额,相对于两国的经济总量和苏联的需要来说,都相当小,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对美苏贸易的限制,苏联在经济衰退时期硬通货短缺以及美国政府和国会不愿意给予苏联更多的经济援助。  相似文献   

2.
在两极对抗的国际格局下,美、苏综合利用政治和经济等手段来实现战略目标,尤其随着经济对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经济手段成为获取政治利益的工具。古巴是美国的近邻,革命后的古巴是苏联唯一能对美国近距离地制造麻烦的盟友。苏美两国在古巴问题上的表现,为我们分析两国运用政治经济手段争夺世界霸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美关系及其对苏联兴亡的影响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评析,认为该时期苏联对美外交呈现出主动的、进攻的态势,具体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对外争夺战略为苏联的解体奠定了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4.
苏联对北朝鲜最初的政策是希望与美国合作,通过建立国际托管和"联合政府"的形式,在朝鲜建立一个对苏联保持友好关系的统一政府。随着美苏关系紧张和朝鲜政治局势的变化,苏联力图在北朝鲜整合政治力量,推动经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朝鲜民族的统一,从而保证通过全朝鲜普选建立起统一的、实行对苏友好政策的政府。在美苏联合委员会工作中断而联合国在朝鲜南方实行单独选举后,苏联支持和帮助朝鲜北方建立单独政府,以实现对北部朝鲜的控制,并以此与美国对抗。  相似文献   

5.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苏联政府并没有遵照波茨坦会议有关战俘问题的协议,将日本战俘遣返回国,而是将50多万日本战俘扣留并押送到苏联境内从事繁重的强制性劳动.苏联政府制定这一战俘政策的原因不仅和当时苏美争夺战后对日占领和管理的斗争密不可分,而且和苏联领导人对国家安全的考虑及苏联国内的经济状况因素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叶 ,俄 (前苏联 )美为谋求实力均衡 ,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军备竞赛 ;90年代 ,两国又围绕美国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MD)问题展开激烈较量。进入 2 1世纪后 ,两个核大国的军控政策如何发展 ,特别是美国新总统小布什上台后 ,两国军控政策走向何方 ,不仅关系到俄美两国利益 ,也关系到其它核大国和“准核国家”的安全 ,因而也让世界更加关注。一、苏美军控政策的调整变化苏美军控政策随着两国各个时期利益重点不同而不断调整 ,两国军控政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一 )苏美由战后初期相互敌视到共同维护核优势地位。二战后 ,美国…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苏联国家进出口贸易管理局西伯利亚部是强化与外蒙古贸易联系的最重要和最大的苏联贸易组织之一。它在外蒙古市场上的活动不仅使西伯利亚地区加强了与外蒙古的贸易联系,而且也使苏联在外蒙古市场上逐步站稳脚跟。这对后来苏联垄断外蒙古市场、排挤中国内地商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贸易保护主义趋势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形式以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在世界经济低迷而俄罗斯与中国经济发展快速稳定的大好形势下,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现实意义凸现,两国应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上毗邻、经济结构和资源禀赋方面的互补及两国牢固的政治基础等有利因素,打破中俄经贸10年僵局的局面,促使中俄经贸战略升级,以使两国经贸再上台阶。  相似文献   

9.
一、赫鲁晓夫的有限缓和政策 60年代初,美苏两国在欧洲的争夺导致柏林危机重新激化。这次危机虽以苏联放弃缔结对德和约的要求而缓解,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却几乎把人类带到核战争的边缘。经历了两次危机的赫鲁晓夫为维持日益受到挑战的两极世界格局,提出同资本主义世界和平竞赛、实现苏美合作主宰世界的愿望。他强调在核时代必须显示“更加清醒的头脑”,加强国际关系中“理智的准则”,在重大问题上实现美苏“和平合作”。同时,他表示苏联完全准备促进苏美关系的好转,消除苏美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10.
作为美国特朗普政府的重要经贸外交成果,《美墨加协定》被称为是美国21世纪贸易协定的新范本。《美墨加协定》延续了美国对贸易对象国进行区别对待的传统,对非市场经济国投资者和国有企业的贸易投资行为进行严格限制,甚至开始在区域层面推广针对非市场经济国的"毒丸"条款,这严重损害了二战以来多边贸易体系中的非歧视待遇原则。《美墨加协定》非市场经济国的特殊规则违反了条约不对第三国施加义务、区域贸易协定应更自由化以及善意原则、禁反言等国际法规范。基于此,应从国际法角度认识并解决《美墨加协定》对非市场经济国的不当约束。作为利益相关方,中国一方面应积极回应所谓"非市场经济国"的指责,另一方面以维持和完善公平竞争秩序的方法推进国内市场经济改革,并以法治的理念深化中国和美洲国家的经贸关系,坚定不移地捍卫全球化。  相似文献   

11.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把全面调整和“革新”苏联与美国、西欧关系作为其外交“新思维”的基石,殚思竭虑,全力以赴,故对亚太方向虽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相比之下显得用力不足,进展也未及所愿。至去年下半年,在苏美、苏欧新关系框架已定,形势基本明朗的情况下,苏审时度势,主动出击,对亚太、特别是东北亚地区努力开展新的外交,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一、与南朝鲜关系取得突破,双方已在正式建交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一)政治关系发展迅速。1990年6月4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与南朝鲜总统卢泰愚在美国旧金山会晤,商谈两国建交问题。同年9月30日,苏联南朝鲜宣布两国从即日起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2月13日至16日,应戈尔巴乔夫邀请,卢泰愚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智利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智利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贺双荣一、历史及现状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20年里,中国与智利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但两国的民间政治、文化交往和经贸往来已经开始,其间的经贸关系以民间贸易为主,且多为间接贸易,贸易额很小。1965年中国在智利设立商务代表处后,中智...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加入WTO对中俄经贸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俄美双方就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签署双边协议后,俄罗斯加入WTO即将进入多边谈判阶段,预计俄罗斯正式加入WTO的日期不会太遥远。加入WTO以后,与俄经贸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环境、市场准入、投资合作、经贸发展的变化可能引起其贸易政策的改变,对中俄经贸合作必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适应新形势,推动中俄经贸合作关系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继续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以政府的信用为依托,提高双方合作的有效性。构建对俄投资风险评估体系,稳步扩大对俄投资。严格对俄贸易规范与标准,推动对俄贸易的正规化,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关于赫鲁晓夫在古巴部署导弹的决策动机及结局等问题的研究上 ,存在着多种偏颇的观点。笔者认为 ,苏联的决策动机 ,是以此形成苏美战略核力量方面的均衡 ,从而在此基础上实现苏美合作 ,确保苏联与美国平等的大国地位 ;古巴导弹危机的结局是以苏美的相互妥协而结束的 ,既没有绝对的胜利者 ,也没有彻底的失败者。  相似文献   

15.
中俄贸易互补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俄两国作为毗邻的世界大国,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增长,双边经贸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对中俄贸易总体互补性分析、产业内贸易互补性分析、产业间贸易互补性分析,可以发现,中俄两国各具比较优势,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俄两国应继续加强经济合作、改善产品结构、促进相互投资、辟建自由贸易区、开展科技开发合作,加快经贸发展。  相似文献   

16.
纺织品贸易历来是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表面上是经贸问题,实际上是美国选举政治、利益集团、贸易保护主义、对华贸易歧视政策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中美经贸争端对中美两国经济利益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因此,解决包括纺织品贸易在内的中美贸易争端,通过政治解决或借助国际贸易的争端解决机制来保护中国的利益,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拜登政府上任后积极恢复美欧关系,推进跨大西洋合作进程取得阶段性进展,建立了更为全面系统的贸易和技术领域合作协调机制,并成立了核心机构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活动和进展表明,技术已超越传统贸易成为本轮美欧协调的焦点。新一轮美欧技术经贸协调具有规格较高、欧盟话语权提升、聚焦战略新兴与颠覆性技术议题,以及明显的对华指向性等新特征。然而,美欧技术经贸协调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键还在于美欧能否有效弥合二者在战略、利益、对华认知等方面的分歧。美欧技术经贸协调都为推进跨大西洋合作进程创造了一次新的机遇,并将对国际秩序和格局演变产生显著影响,在技术创新、供应链、标准规则制定以及贸易投资等领域对中国科技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中俄经贸科技合作是实现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经济基础,把两国经贸科技合作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不仅符合两国根本性和长远性利益,而且对建立多极化和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自80年代末中俄(当时为苏联)两国关系正常化到现在的10年间,应该肯定地说,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是积极地。特别是江泽民主席和叶利钦总统1998年11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次非正式会晤极大地促进了双边关系的发展,并将按既定的战略目标继续深化实质性的合作。然而与中俄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和两国经济规模…  相似文献   

19.
中印贸易现状与制约双边贸易发展的原因陈继东唐璐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毗邻的地理位置、巨大的市场容量,具备了开展经贸往来的较好条件。然而,中印两国的贸易现状却与两国的市场容量极不相称,发展潜力很大,值得研究、分析。一、中印贸易的现...  相似文献   

20.
冷战以来苏联(俄罗斯)与委内瑞拉关系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5年苏联与委内瑞拉建立外交关系,但这种关系未能维持多久。随着冷战铁幕在拉美地区的落下和美国与委内瑞拉关系的密切,苏联与委内瑞拉中断了外交关系。20世纪70年代,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委内瑞拉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它与苏联的关系得到逐步恢复,并在政治领域加强合作。冷战结束后,随着俄罗斯对拉美政策的调整,俄委关系迅速升温。1999年查韦斯在委内瑞拉执政、2000年普京在俄罗斯执政后,两国于2006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冷战结束后俄委关系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双边政治互信增强,在国际政治领域彼此关照;二是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和军火贸易凸显,联合举行军事演习;三是能源合作的规模和水平逐步提高,双边经贸往来频繁;四是俄罗斯学术界加大对委内瑞拉的关注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